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进行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管理?

(1)定植黄瓜最好不要与瓜类作物重茬,防止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定植前10天~15天深翻土壤30厘米~40厘米,耕翻后施优质腐熟有机肥8000千克/667平方米(每亩)~10000千克/667平方米(每亩),全氮含量0.2%,速效氮含量20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150毫克/千克~20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300毫克/千克左右为宜。

如何进行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管理?

定制期间可视温室的保温性能、蔬菜茬口安排、市场需求而定。要求定植后温室内的温度不低于8℃、土壤温度不低于12℃。定植于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平均行距65厘米、株距25厘米~30厘米,种植密度约3000株/667平方米(每亩),地膜覆盖,增温保墒。

(2)环境控制①温度:黄瓜喜温而不耐寒冷,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30℃,低于13℃~15℃及高于35℃时出现生长障碍,夜间不低于8℃,否则易发生冻害。设施栽培过程中冬季通过多层覆盖、加温等措施提高设施内温度。

②光照:黄瓜为短日照植物,苗期较短的光照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雌花的形成。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植株调整等措施、覆盖材料的清洗等措施增强光照,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③相对湿度:黄瓜叶面蒸腾量大,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温室内的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8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不利于叶片生长和果实发育,低温、高湿易造成生理障碍和病害发生。

(3)肥水管理黄瓜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以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为宜,土壤pH6.5。黄瓜生长快,结果多,需肥量大,根系吸收能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应采取低浓度、多次喷施的方法。

肥水管理分为采收前、开始采收至盛果期、采收后期三个主要时期:采收之前适量控制肥水,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掌握勤肥薄施的原则,一般至采收起每3天~5天浇淡水肥一次,用肥量先轻后重,10千克~30千克/667平方米。冬季严寒季节要加大浇水间隔天数,可10天~15天浇一次肥水,每次要浇透,以免频繁浇水降低低温。后期要及时补充肥水,防止早衰。

(4)CO2施肥日光温室白天CO2浓度较低,每天早上揭开草苫后,如不及时通风,CO2可降至10微升/升以下,对光合作用不利,因此在黄瓜生长盛期增施二氧化碳可增产20%~25%以上,还可提高黄瓜品质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使用浓度为1000×10-6~1200×10-6,每天揭苫后0.5小时~1小时施用。二氧化碳源可采用水8kg加碳酸氢铵3.8千克和硫酸2千克/667平方米(每亩),也可采用液态二氧化碳1.5千克/667平方米(每亩)~2千克/667平方米(每亩)。阴天不宜进行CO2施肥。

(5)植株调整黄瓜的植株调整包括整枝、摘心、打老叶、绑蔓、疏花疏果等,目的在于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营养,改善生长条件,提高黄瓜的产量与品质。

(6)病虫害防治黄瓜设施栽培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阶段,除了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以外,发病初期可用普力克800倍液进行防治。其他病害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注意控制温室和大棚的温、湿度,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在保温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降湿。化学防治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注意用药浓度、时间及方法。

大棚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蔬菜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的危害。为了防治白粉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进行防治:

1、毒死蜱类药物:毒死蜱类药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白粉虱。常用的毒死蜱类药物有乐果、敌敌畏等。

2、神经递质类药物:神经递质类药物是一种能够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能够有效防治白粉虱。常用的神经递质类药物有百菌清、氟虫腈等。

3、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天然界中的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制造的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白粉虱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用药量进行喷洒,同时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为了防止害虫对药物产生抗性,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并在药物使用后适当调整环境和管理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