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南亚的农业以什么种植物为主

南亚的农业以什么种植物为主

农作物的分布

南亚的农业以什么种植物为主

印度河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麦;

德干高原因为海拔高热量充足适宜于棉花生长;

恒河流域主要的作物是水稻。

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油菜籽、棉花、茶叶等。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矿藏。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南亚的种植以?为主

南亚地区七国的农业基本情况

南亚地区由7个国家组成,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地夫,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1/4。这7个国家都是成立于1985年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员。与世界其他类似经济集团相比,该联盟比较松散,甚至没有实施统一的关税。

孟加拉国人口为1.47亿,2/3的人以农业为生,4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1/3的陆地每年都要遭受洪灾;水稻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小麦种植在丘陵地区,小麦进口逐年增加。每年需要消费2800万吨大米和300万吨小麦。为了支援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养殖,现代化的饲料业正在兴起之中。

不丹人口为230万,90%的人以农业和林业为生;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和根茎作物,几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来自印度和中国。该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印度人口为11亿。小麦是北部和西部各邦的主粮,水稻则是南部和东部各邦的主粮。2005年,印度小麦和大米产量分别为7200万吨和8700万吨。在自给自足20多年之后,2006年小麦进口重新开始,估计将达到500万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类生产和进口国,也是最大的植物油进口国(年进口量为500万吨)。 马尔地夫由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为36万,国内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和渔业;国内生产少量玉米和红薯,绝大多数食品依靠进口。

尼泊尔人口为2800万,其中有3/4的人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和甘蔗;全国共有18个滚筒式面粉加工厂,生产的面粉仅供应给20%的城市人口。

巴基斯坦人口为1.66亿。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国产小麦基本上能够自给;国产大米主要用于出口,2006年出口估计为240万吨。巨大的浇灌网路覆盖著绝大多数耕地,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按照价值计算,植物油是第五大进口产品,年均进口160万吨。

斯里兰卡人口为2000万。大米是传统的主粮,全国有200多个小型米厂。

南亚地区粮食生产及贸易状况

南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原因之一是各国 *** 实施了自由贸易改革,对粮食业的行政干预逐步减少。例如,近年来,巴基斯坦 *** 放宽了对国内小麦业的干预,减少了小麦消费补贴,取消了对小麦运输和储存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向私营小麦仓库提供贷款,并且从2006年开始允许私营小麦仓库独自进口小麦,从而由市场来更加有效地确定小麦价格。

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 *** 干预的农业政策改革。然而,印度 *** 目前仍然指定“印度粮食公司”负责粮食收购和储存,实施各种“公共分配系统”计划,提供食用粮食补贴(2005/2006年度达到创纪录的58亿美元),从而在粮食市场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印度 *** 每年对粮食(包括收购、储存和运输在内)的实际补贴额高达120亿美元。印度 *** 每年公布一次各类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06年小麦最低支援价格为144美元/吨;印度粮食公司则负责按此价格收购农民的小麦和大米,将其储存于公共粮仓,然后通过由约40万个“公平价格商店”所组成的“公共分配系统”网路,以不同的补贴价格向“低于贫困线”和“高于贫困线”的两类消费者配售粮食。2005财年,印度粮食公司共收购了1480万吨小麦和2000多万吨大米。由于粮食都是用麻袋进行包装和储存,因此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害虫和损坏造成的损失数倍于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支出和提高效率,印度 *** 从2006年开始放宽了对粮食收购和分配系统的控制。此外,印度粮食公司还着手对其粮食储存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扩建,其目标之一是实现散装小麦储存能力。

印度价格支援体系导致国内小麦储存量2002年超过了4000万吨。为了降低库存和减少成本,印度于2002~2005年间以大大低于其收购价的价格向国际市场出口了大量小麦。由于小麦库存已经低于400万吨的最低缓冲水平,以及国内小麦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006年印度再次成为世界小麦主要进口国之一,小麦进口量估计达到500万吨。2006年7月, *** 还允许私营公司进口小麦,并且规定在2006年7月至12月将小麦进口关税从50%降低至5%。相比之下,印度大米出口不断增长,2005年达到490万吨,大大高于上年的300万吨。

南亚的种植以水稻、玉米、小麦和甘蔗、天然橡胶、剑麻、水果为主

定州的农业以什么为主?种植还是养殖?

定州以种植业为主。

除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外,还有苗木做的很大。目前有华北最大的苗木繁育基地。

占益农业以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主

法国主要大宗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法国农业则呈现多样性,荷兰丹麦农业由于土地狭小采取了专业农业方法,燕麦,德国奥地利的农业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英国则以畜牧业为主,由于法国领土相对广袤且日照以及土壤肥沃,橄榄和橄榄油的提炼,专攻乳畜业,同时该地区是世界主要海洋渔场之一该地区工业发达,多依赖进口,葡萄和葡萄酒在世界出口的高附加值农业产品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义大利为首的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农业则全力发展高经济作物,同时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不甚重要,法国既是世界主要的基础粮食出口国,以义大利为例。种植业主要有黑麦,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国。该地区除了法国和德国,玉米)但产量都很难满足需要,经济发展水平高。与此同时水果蔬菜也是这地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乳酪加工是这个地区农业产值的关键,农业多以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畜海产养殖和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作物种植业为主,其他国家由于土地狭小经济回报工业城市用地等原因,乳畜业也比较发达,甜菜,小麦,畜牧业和乳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周边国家渔业捕捞以及加工也在农业结构中有着重要地位,大宗低经济效益的粮食种植虽然单产高(如大米。义大利和西班牙两国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在4分之一以上。 具体细分欧洲西部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土豆。 大西洋沿岸周边国家以英国荷兰为例,经济作物主要是葡萄,橄榄,种植业则不占主要地位依赖进口,由于气候以及历史传统,农业加工主要为肉类加工

加拿大农业以种植 什么作物为主

葡萄,蓝莓,玉米吧。。。这里的农业不是很发达,大多是美国进来的,因为这里气候不适合种植

西亚农业以什么和什么为主

畜牧业和少量灌溉农业

三农网讯(zg3n)

桓台县农业以什么为主

以种植业,粮食作物为主

历史上长城以北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长城以南的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长城是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所以长城以北畜牧业为主,以南种植业为主。

内蒙古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你好:

内蒙古是畜牧和农作物为核心的

畜牧业:

肉牛(西门塔尔),奶牛,肉羊,绒山羊,骆驼,马,养猪养鸡等。

农业:

玉米 土豆 西瓜 大豆 小麦 谷子 蒙古米 高粱 葡萄 莜面 向阳 大麻

我的问题很全面了。

我国西部农业以什么为主

西部范围广,农业型别复杂。主要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猪(pig),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平均寿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里猪列末位,称之为亥。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

猪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古称豕,又称彘、豨,别称刚鬣。《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汤盎”。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地驯化已具雏形

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在现代猪舍内, 饲以良好的平衡日粮,猪还表现拱地觅食的特征,喂食时每次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话,个别猪甚至钻进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以吻突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一地。 猪的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就喜爱甜食。颗粒料和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 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的,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10min, 任食(自由采食),不仅采食时间长,而且能表现每头猪的嗜好和个性。仔猪每昼夜吸吮次数因年龄不同而异,约在15~25次范围,占昼夜总时间的10%~20%,大猪的采食量和摄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之比 为2: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二、排泄行为

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本性,因为野猪不在窝边拉屎撒尿,以避免敌兽发现。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猪排粪尿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区域的,一般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邻近猪的影响。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5min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后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的间隔时间里猪多为排尿而很少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 猪的夜间排泄活动时间占昼夜总时间的1.2%~1.6%。

三、群居行为

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 在无猪舍的情况下,猪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现出定居漫游的习性,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特性,猪群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一个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当重新组群时,稳定的社群结构发生变化,则爆发激烈的争斗,直至重新组成新的社群结构。 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这种等级刚出生后不久即形成,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乳头会出现争斗行为,常出现最先出生或体重较大的仔猪获得最优乳头位置。同窝仔猪合群性好,当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远,若受到意外惊吓,会立即聚集一堆,或成群逃走,当仔猪同其母猪或同窝仔猪离散后不到几分钟,就出现极度活动,大声嘶叫,频频排粪尿。年龄较大的猪与伙伴分离也有类似表现。 猪群等级最初形成时,以攻击行为最为多见,等级顺位的建立,是受构成这个群体的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体重大的、气质强的猪占优位,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占优位,公比母、未去势比去势的猪占优位。小体型猪及新加入到原有群中的猪则往往列于次等,同窝仔猪之间群体优势序列的确定,常取决于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不同窝仔猪并圈喂养时,开始会激烈争斗,并按不同来源分小群躺卧,大约24~48h内,明显的统治等级体系就可形成,一般是简单的线型。 在年龄较大的猪群中,特别在限饲时,这种等级关系更明显,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夹在其中,争斗优胜者,次位排在前列,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在整体结构相似的猪群中,体重大的猪往往排在前列,不同品种构成的群体中不是体重大的个体而是争斗性强的品种或品系占优势。优势序列建立后,就开始和平共处的正常生活,优势猪的尖锐响亮的呼嗜声形成的恐吓和用其吻突佯攻,就能代替咬斗,次等猪马上就退却,不会发生争斗。

四、争斗行为

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 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争夺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内的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者伤皮肉,重者造成死亡。如果将两头陌生性成熟的公猪放在一起时,彼此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它们相互打转、相互嗅闻,有时两前肢趴地,发出低沉的吼叫声,并突然用嘴嘶咬,这种斗争可能持续一小时之久,屈服的猪往往调转身躯,嚎叫着逃离争斗现场,虽然两猪之间的格斗很少造成伤亡,但一方或双方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在炎热的夏天,两头幼公猪之间的格斗,往往因热极虚脱而造成一方或双方死亡。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会造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降低饲料的采食量和增重。这种争斗形式一是咬其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新合群的猪群, 主要是争夺群居次位,争夺饲料并非为主,只有当群居构成形成后,才会更多地发 生争食和争地盘的格斗。

五、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母猪在发情期,可以见到特异的求偶表现,公、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 发情母猪主要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音调柔和而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其他母猪,或等待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尤其是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发情中期,在性欲高度强烈时期的母猪,当公猪接近时,调其臀部靠近公猪, 闻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紧贴公猪不走,甚至爬跨公猪,最后站立不动。接受公猪爬跨。管理人员压其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种呆立反射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行为。 公猪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其体侧肋部和外阴部,把嘴插到母猪两腿之间,突然往上拱动母猪的臀部,口吐白沫,往往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律的喉音哼声,有人把这种特有的叫声称为“求偶歌声”,当公猪性兴奋时,还出现有节奏的排尿。 有些母猪表现明显的配偶选择,对个别公猪表现强烈的厌恶,有的母猪由于内激素分泌失调,表现性行为亢进,或不发情和发情不明显。 公猪由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常出现性欲低下,或公猪发生自*现象,群养公猪,常造成稳固的同性性行为的习性,群内地位低的公猪多被其他公猪爬跨。

六、母性行为

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母猪

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以衔草、铺垫猪床絮窝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栏内是水泥地而无垫草,只好用蹄子抓地来表示,分娩前24h,母猪表现神清不安,频频排尿、磨牙、摇尾、拱地、时起时卧,不断改变姿势。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在夜间产仔多见。当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有时母猪还会发出尖叫声,当小猪吸吮母猪时,母猪四肢伸直亮开乳头,让初生仔猪吃乳。母猪整个分娩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在放奶状态,并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声音,母乳乳头饱满,甚至奶水流出容易使仔猪吸吮到。母猪分娩后以充分暴露乳房的姿势躺卧,形成一热源,引诱仔猪挨着母猪乳房躺下,授乳时常采取左倒卧或右倒卧姿势,一次哺乳中间不转身,母仔双方都能主动引起哺乳行为,母猪以低度有 节奏的哼叫声呼。仔猪哺乳,有时是仔猪以它的招唤声和持续地轻触母猪乳房来发 动哺乳,一头母猪授乳时母仔猪的叫声,常会引起同舍内其他母猪也哺乳。仔猪吮乳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仔猪聚集乳房处,各自占据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房,吸吮,仔猪身向后,尾紧卷,前肢直向前伸,此时母猪哼叫达高峰,最后排乳完毕,仔猪又重新按摩乳房,哺乳停止。 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相互联系的,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息。例如:哺乳母猪和仔猪的叫声,根据其发声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声音的 不同可分为嗯嗯之声(母仔亲热时母猪叫声),尖叫声(仔猪的惊恐声)和鼻喉混 声(母猪护仔的警告声和攻击声)三种类型,以此不同的叫声,母仔互相传递信息。 母猪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仔猪,在行走、躺卧时十分谨慎,不踩伤、压伤仔猪,当母猪躺卧时,选择靠栏三角地不断用嘴将其仔猪排出卧位慢慢地依栏躺下,以防压住仔猪,一旦遇到仔猪被压,只要听到仔猪的尖叫声,马上站起,防压动作再重复一遍,直到不压住仔猪为止。 带仔母猪对外来的侵犯,先发出警报的吼声,仔猪闻声逃窜或伏地不动,母猪会张合上下颌对侵犯者发出威吓,甚至进行攻击。刚分娩的母猪即使对饲养人员捉拿仔 猪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这些母性行为,地方猪种表现尤为明显。现代培育 品种,尤其是高度选育的瘦肉猪种,母性行为有所减弱。

七、活动与睡眠

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在白昼,在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猪昼夜活动也因年龄及生产特性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种猪70%,母猪80%~85%,肥猪为70 %~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 哺乳母猪睡卧时间表现出随哺乳天数的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猪特有的行为表现。 哺乳母猪睡卧休息有两种,一种属静卧,一种是熟睡,静卧休息姿势多为侧卧,少为伏卧,呼吸轻而均匀,虽闭眼但易惊醒,熟睡为侧卧,呼吸深长,有鼾声且常有皮毛抖动,不易惊醒。 仔猪出生后3天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甜睡不动, 随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 强活动量逐渐增多,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增加,饱食后一般较安静睡眠。仔猪活动与睡眠一般都尾随效仿母猪。出生后10天左 右便开始同窝仔猪群体活动,单独活动很少,睡眠休息主要表现为群体睡卧。

八、探究行为

探究行为包括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 的探究躯力,探究躯力指的是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并同环境发生经验性的交互作用。猪对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许多事物,表现有好奇、亲近的两种反应,仔猪对小 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对同窝仔猪表示亲近。探究行为在仔猪中表现明 显,仔猪出生后2min左右即能站立,开始搜寻母猪的乳头,用鼻子拱掘是探查的主 要 方法。仔猪的探究行为的另一明显特点是,用鼻拱、口咬周围环境中所有新的东西。用鼻突来摆弄周围环境物体是猪探究行为的主要方面,其持续时间比群体玩 闹时间还要长。 猪在觅食时,首先是拱掘动作,先是用鼻闻、拱、舔、啃,当诱食料合乎口味时,便开口采食,这种摄食过程也是探究行为。同样,仔猪吸吮母猪乳头的序位,母仔之间彼此能准确识别也是通过嗅觉、味觉探查而建立的。 猪在猪栏内能明显地区划睡床、采食、排泄不同地带,也是用鼻的嗅觉区分不同气味探究而形成的。

九、异常行为

异常行为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恶癖就是对人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 常行为,它的产生多与动物所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如长期圈禁的母猪会持久 而顽固地咬嚼自动饮水器的铁质乳头。母猪生活在单调无聊的栅栏内或笼内,常狂燥地在栏笼前不停地啃咬着栏柱。一般随其活动范围受限制程度增加则咬栏柱的频 率和强度增加,攻击行为也增加,口舌多动的猪,常将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里伸缩动作,有的还会出现拱癖和空嚼癖。 同类相残是另一种有害恶癖,如神经质的母猪在产后出现食仔现象。在拥挤的圈养条件下,或营养缺乏或无聊的环境中常发生咬尾异常行为,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十、后效行为

猪的行为有的生来就有,如觅食、母猪哺乳和性的行为,有的则是后天发生的,如学会识别某些事物和听从人们指挥的行为等,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后效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猪对吃、喝 的记忆力强,它对饲喂的有关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例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定时饲喂,只要按时给以笛声或铃声或饲喂用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由此说明,猪有后效行为,猪通过任何训练,都可以建立起后效行为的反应,听从人的指挥,达到提 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地方猪种分类

按地理区域进行分类 1、华北类型:民猪、黄淮海黑猪、里岔黑猪、八眉猪等; 2、华南类型: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陆川猪等; 3、华中类型:宁乡猪、金华猪、监利猪、大花白猪等; 4、江海类型:著名的太湖猪(梅山、二花脸等的统称); 5、西南类型:内江猪、荣昌猪等; 6、高原类型:藏猪(阿坝、迪庆、合作藏猪)。

大白猪

大白猪

又叫做“大约克猪”。原产于英国,特称为“英国大白猪”。输入苏联后,经过长期风土驯化和培育,成为“苏联大白猪”。后者的体躯比前者结实、粗壮,四肢强健有力,适于放牧。十八世纪于英国育成。 约克夏猪是猪的一个著名品种。原产于英国约克郡(Yorkshire,英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旧郡,一九七四年分割为North Yorkshire,South Yorkshire及West Yorkshire),由当地猪与中国猪等杂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种,分别称为“大白猪”、“中白猪”和“小白猪”。大白猪属腌肉型,为全世界分布最广的猪种。体长大,成年公猪体重三百至五百公斤,母猪两百至三百五十公斤。繁殖力强,每胎产仔十到十二头。小白猪早熟易肥,属脂肪型。中白猪体型介于两者之间,属肉用型。中国饲养大白猪较多。

长白猪

是“兰德瑞斯(Landrace)猪”在中国的通称。著名腌肉型猪品种。原产于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白猪杂交育成。全身白色。体驱特长,呈流线型。头狭长、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大腿丰满,四肢较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每胎产仔十一至十二头。成年公猪体重四百到五百公斤,母猪三百公斤左右。要求有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遍布于世界各国。

汉普夏猪

汉普夏母猪

是著名肉用型猪品种。十九世纪初期由英国汉普夏(Hampshire,一译汉普郡)输往美国后,在肯塔基州(Kentucky)经杂交选育而成。毛色黑,肩颈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长而直,正竖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成年公猪体重三百一十五至四百一十公斤,母猪两百五十至三百四十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产仔八头。母性强。屠体品质高,瘦肉比例大。

波中猪

为猪的著名品种。原产于美国。由中国猪、俄国猪、英国猪等杂交而成。原属脂肪型,已培育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征。鼻面直,耳半下垂。体型大,成年公猪体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猪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体品质优良;但繁殖力较弱,每胎性仔八头左右。

马身猪

马身猪

马身猪原产于中国.山西, 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10对。可分为“大马身猪”(大)、“二马身猪”(中)和“钵盂猪”(小)三型。 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

家猪的品种

家猪

贝尔茨维尔一号猪及贝尔茨维尔二号猪(肉用) 均在美国育成 贝尔茨维尔一号猪为黑色,二号猪为红色 均肉用 伯克夏猪(肉用) 英国、日本、澳洲、新西兰、南美洲 体型中等,多为黑色 在各地分别培育 以供鲜肉或腌肉用 切斯特白猪(脂肪用)在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县育成 体型大,白色,肤浅粉红色,性温和,母猪多育 杜罗克猪或杜罗克泽西猪(脂肪用)北美及南美 身长中等,体长,黑色 1/2泽西杜猪 1/2杜罗克 汉普夏猪(肉用) 美国品种 体重中等,体长,黑色 活泼、机灵、适于放牧饲养 赫里福德猪(脂肪用) 约1900年在美国育成 体型中等,浅红至深红色 脂肪用 北欧猪(肉用) 北欧、中欧及美国 体型中等,白色 有多个品种,供制腌肉用 马里兰一号猪(肉用) 一1941年在美国育成 体型中等,黑色带白斑 约60%北欧猪,40%伯克夏猪 明尼苏达一号、二号及三号猪(肉用) 在美国育成 体色多样 均为肉用 蒙大拿一号猪(肉用) 1930年代在美国育成 背微呈弓形,颊部平 北欧猪、汉普夏猪杂交种 帕卢斯猪(肉用) 1941年在美国育成 白色,体重中等 2/3北欧猪,1/3切斯特白猪 波中猪(肉用) 在美国育成 黑色,但腿、鼻、尾为白色 从俄罗斯猪、拜菲尔德猪及中国大猪育成 波中花猪(肉用) 在美国育成 白色,但腿为黑色 或称花斑猪 靽姆沃思猪(肉用) 美国、英国、新西兰、澳洲、加拿大 体型大,体色各异 用于杂交育种,制腌肉 大约克夏猪(肉用)

编辑本段养猪方法

1 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 。 3 育肥猪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 。 4 品种要优。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当前,要推广多元杂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国PIC猪,五系配套,生长速度快,158天可达110公斤,瘦内率66%,料肉比2.8:1。 5 栏舍要简。猪舍不要造得过于豪华,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 。 6 饲料要廉。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 。 7 防疫要严。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 出栏要适时。如二元猪体重达到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出栏的适时体重。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9 “倒喂法”养猪,就是针对上述的缺点并结合猪的生育规律和特点而确定的新型养猪法,该办法在小猪到中猪阶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其比例为:精饲料60%,青饲料25%,粗饲料15%。这种方式既缩短了猪的饲养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节约了精饲料用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10 饲养管理:科学饲养,按照猪的不同用途,不同年龄和生长需要合理配搭饲料,加强管理,搞好卫生,防止疾病发生。

其实就是从原始细胞进化来的,和世界上所有动物一样,生出来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