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植苔藓
苔藓植物无花,无种子,无真根,以孢子繁殖,需要光合作用。这几个最基本的特征决定了苔藓的生长习性:
§苔藓需要靠水分来传播孢子来促使繁殖。所以苔藓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干燥环境会蒸发干水分,苔藓难以繁衍。
§苔藓需要散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不像真菌那样可以生长在非常阴暗的角落。
§苔藓竞争能力弱,一般不会和其他植物生长在同一块土壤上。此外,苔藓喜欢微酸性的土壤,适合的温度。
§用苔藓植物来制作盆景,那必须要对更具体品种的苔藓的生长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可惜,在这方面国内甚少有系统的资料可以参详。
葫芦藓属苔藓一般生长在南向的老墙垂直面上(因为没有阳光直晒,雨天有水流淌下),或者有遮阴的路面。这些地方都有一些共性:较潮湿,湿度变化不大,能接触到雨水,散射光照或少数时段晒到太阳,较少植物群落和环境干扰。
此外我觉得,培养苔藓重点是控制湿度,而不是水分光照,不需要非得把培养基质弄得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或者终日不见阳光。事实上,常常能够在一些少数时段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挖到比较肥的苔藓。
现在很多朋友喜欢养苔藓玩,他们最多的是喜欢在瓶子里闷养或者在一些花草的盆面移植苔藓。闷养在瓶子里的苔藓也称瓶景,里面的苔藓处于一种保湿、高湿度的状态,移入瓶子里的苔藓如果处理得当的话,短时间内会呈现晶莹剔透,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是随着瓶内盆土的腐殖质的消耗殆尽以及瓶内湿度、空气、光照长时而微小的变化,苔藓的长势将很快变弱,出现徒长甚至消亡。
相较养在瓶子犹如“温室里的花草”的苔藓,移植或者从花盆盆面自然着生的苔藓,更显得淳朴自然、生机岸然。但是这样简单而可以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效果的移植苔藓,为什么却被很多朋友视为畏途呢?所以,结合自己成功移植和养护苔藓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移植苔藓第一步:采苔。
苔藓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自采和网购。网购其实完全没有意义,一则不环保,从某一方面来说间接破坏了地方绿化;另外浪费资源,平白浪费了人力物力。苔藓其实分布广泛,可以说房前屋后、墙脚石缝、门前的花坛,自家的花盆里。只要一定的湿度和光照环境,苔藓完全可以人工培育,独立打造成景。
土壤:选择泥炭土混合腐叶的偏酸性土壤;水分:保持潮湿的生长环境;光照:它喜半阴环境,避免阳光直射;繁殖方法:可用分株、分芽或孢子播种,分株繁殖是将植株分离出母体,栽种在高湿环境中,一周成活,而分芽繁殖是将不定芽分出生长。
生长习性
一般需要20℃左右,最佳适宜温度在25℃以上,生长更好。冬季持续低温下,需要移入室内养殖。半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喜欢阴暗潮湿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生长的季节在春秋两季。
养殖方法:
光照
苔藓植物喜欢半阴,避免阳光直射,一般放在阴凉处生长,夏季要做好遮阳措施。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散光,一般清晨的阳光即可,做好通风工作。
水分
苔藓喜欢潮湿,保持潮湿的生长环境,多用喷雾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浇水做到浇透,同时避免积水。
土壤
苔藓喜欢偏酸性的土壤。一般选择泥炭土混合腐叶即可。
容器
一般选择封闭半封闭的玻璃容器。不仅可以更好地全方位欣赏苔藓,也适宜苔藓的生长。
苔藓的繁殖方法
苔藓植物可用分株、分芽或孢子播种繁殖,大量生产一般用分株或分芽繁殖法。
分株繁殖
一般选择在气温较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大的月份进行。选择偏酸性土壤作为分株繁殖基质,小心分离出母体,然后多株或成团地栽种在准备好的基质中,保持高湿的生长环境,大约一周后就可成活。过一段时间后,其自身就能自然繁殖生长。
分芽繁殖
苔藓在营养和生殖生长时期,叶、枝间生长着许多不定芽苞。这些不定芽能发育出不定根,进而成为一株完整植株。一般在苔藓生长季节,挑选健壮的不定芽,将其切离母体,进行单独栽植,使其生长成独立的植株。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