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岩是正岩还是半岩
马头岩是正岩。
岩茶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
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
品种: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岩茶有哪些品种
三坑两涧
⒊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峰的北麓。武夷山北的这条涧水从三仰峰北谷发源,流势一反常规,不循其他涧水自西往东的通常流向奔向峡口,最后汇于崇阳溪,而是流向西北后再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涧旁苍石丹崖壁立,曲折蜿蜒,约五六公里,青藤垂蔓,幽草丛生,其间点缀着一丛丛的山蕙、石蒲、涧兰。香逐涧水,幽香扑鼻,明朝诗人徐渤游历此地之时遂将此涧改名为流香涧。
流香涧出产肉桂 ,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微带红褐色,微起白砂,匀齐度好,干香显。汤色清透红艳澄净,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很冲,馥郁。
⒋悟源涧
悟源涧茶区,是一片分布于一条山间溪流两旁的茶区,位于马头岩南麓。滋养这片茶区的溪流就是悟源涧。从武夷山九曲景区最高峰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诸多小溪流,到马头岩区域,形成悟源涧的源头,涧水流到山脚的兰汤村,最后汇入九曲溪。涧内溪水淙淙,老茶树众多,遍布奇花异草。
悟源涧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 马头岩肉桂 ,又称“马肉”)
⒌大坑口
茶叶名枞 “大红袍 ”原生地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其实大坑口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九龙窠 。可能说起大坑口,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可是说起九龙窠便不会,因为九龙窠是茶叶名枞大红袍的原生地。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九形如条龙。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声名远播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的最深底部的悬崖峭壁上。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种类也特别多,岩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有人不知道岩茶是什么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01岩茶的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
02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而崇溪、黄柏溪,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为洲茶。武夷岩茶的产地就是在这里,也是这里的特殊环境和气候使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口味。饮茶之时,不忘武夷岩茶之美。
03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04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05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