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寿光蔬菜的菜博会

从1999年起,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20日召开。一年一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借助举办蔬菜博览会聚集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充分利用各类示范基地搞好试验、示范、推广,推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无土栽培等标准化新技术200多项,新发展无土栽培大棚蔬菜3000多亩,蔬菜质量全部达到A级或AA级标准。

寿光蔬菜的菜博会

在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的推动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成为全面展示寿光高科技农业的一面窗口,成为中国现代农业与国外先进农业高起点合作、高水平嫁接,逐渐融入世界农业大家庭的一个缩影。菜博会的展示规模宏大,展示内容丰富,技术含量较高。博览会设一个主展区和17个分展区:主展区采取展位与实地栽培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蔬菜及相关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室内展区建有7个高标准展示大厅,设标准展位和异型展位1000多个,展示品种1000个;室外展区主要展览交易各类农机、农资、苗木、花卉、科技图书及文化艺术品;以国家级高科技示范园100个冬暖式大棚为现场的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让人们直观了解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过程和最新技术。同时,由中外农业科研生产基地、农业观光园区和涉农企业组成的17个分展区,将从不同侧面展示出现代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创新展览形式、展示现代观光农业风采是菜博会的又一亮点。菜博会上,将集国内外名优稀特品种,以盆栽实物展品和多种模式的实地栽培为主,兼有标本展示、展板宣传、影视播映、现场解说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蔬菜及其它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及特征,充分体现蔬菜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展现蔬菜文化风韵是菜博会的又一特色。菜博会期间,除依托寿光的文化资源优势,举行规模盛大的开幕式及大型文艺演出外,还举办蔬菜文化艺术节,开展一系列独具“菜乡”特色的活动。同时,大会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县(市)长,召开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贾思勰农学思想研讨会、首届世界蔬菜论坛和农资对接会等众多“会中会”,进一步拓宽会展内涵。

蔬菜大棚冬天应该如何灌溉?

绿叶菜类棵虽小,但密度大、生长快,需肥需水勤,尤其进入生长盛期几乎是3~5天就需灌一水。绿叶菜多数采用平畦种植,所以灌溉方法也多为通过水渠引水入畦。这种灌水方式很难根据植株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而掌握灌水量。再者畦灌要求地面平整,整地要求高,不然会造成干湿不匀,甚至在积水地块还会受涝死苗。畦灌也易使泥土污染蔬菜。

近几年普遍推行的节水灌溉,已在蔬菜栽培上开始应用。这些灌水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省水、省电、不伤苗。而且灌水和追施化肥可同时进行,施肥均匀,也不板结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这种灌水方式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目前有:微喷、滴灌、渗灌3种方式。目前笔者认为对绿叶菜来说以微喷最为适宜,因为微喷最适宜温室、大棚中使用,可以在大棚温室的拱架上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排微喷管,水源可通过主管道和微喷管相连。通过一定的水压由微孔中喷出的水呈毛毛细雨状滴入土中滋润菜苗,而且还可以借助微细的水滴冲掉叶片上的灰尘。

渗灌也属于微灌范畴,渗灌管的外表是光洁、无孔的直径1.8厘米黑色软管。但实际上管壁上布满了人眼看不到的细小弯曲的渗水微孔,当接通水源后,管内产生一定压力,水就从管壁缓慢地渗出进入土层。渗灌管一般是埋设在土中,其埋设深度取决于蔬菜种类,根系入土深的蔬菜以埋设20~40厘米为宜。绿叶菜类根群浅,埋设5~20厘米即可,管与管间距50~60厘米为宜。渗灌时地下潮湿,地表干燥,不产生地面大量蒸发损耗,比地面畦灌节水50%~80%,渗灌土表不板结,土层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其灌水量由土壤水分测控仪控制或由实践经验来判断,不产生深层渗漏损失。

渗灌管壁分为清晰的三层,第一层(表层)组织较为结实,厚度仅0.1~0.2毫米,其主要功能是阻止外部泥沙和植物根浸入管内,起到特殊防护作用,因此称为保护层。第二层(中间层)为许多极不规则的渗水毛细孔所组成,厚度为0.6~0.8毫米,其功能是当管内水在一定压力下充满管道后,水就会顺管壁四周自动渗出进入土壤,这层称为渗水层。第三层(最内层)由组织较为疏松的大小不等颗粒组成,表面粗糙厚度为0.2~0.3毫米。虽经过初滤的水进入管壁后难免会有一些不洁物进入管内,当水进入渗水层时,不洁物被这一层阻止在外,并附着在管壁低凹处,经过一段使用后,打开管道末端堵头,加大管内水流量提高流速冲洗管壁直至末端水流彻底变清时为止。

渗灌管除埋于地下使用外,也可置于植株行间,在绿叶菜行间每隔45~50厘米放置一根,使用效果也不错。

滴灌是近几年在保护地栽培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水方式。它是通过滴管上安装的滴头,在一定水压下,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滋润植物根系。省水,土壤不板结,可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进行定量灌溉,是滴灌的最大优点。滴灌滴管的间距根据所种植作物的行距而定,滴头之间距是根据株间距而定,所以滴灌最适宜行株距较大的果菜类蔬菜。绿叶菜类一般行株距较小,如果用作绿叶菜类应该缩小滴管滴头之间距离,这样才能使种植密度较大的绿叶菜灌水均匀。如果与果菜类合用一套滴管设备,应该灌一段时间后再平移一下滴管。

这次降温对对地温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气温,同时会导致棚室湿度大,植株的抗逆能力差。对蔬菜的生长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1.蔬菜病害的大流行

蔬菜病害的发生,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病原菌,没有病原菌环境再合适也发生不了,所以病原菌是蔬菜病害发生的基础;而是环境合适,所谓的环境指的是温度和湿度。同时,由于突然降温蔬菜的抗逆能力差,这属于辅助条件。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蔬菜病害就会大面积发生,结合当前的气温,肯定是中低温病害的大发生。气温低、湿度大容易发生低温病害大家都没疑问,那为什么中温病害也会大发生呢?这是因为这一时间段温度本身是由高温向低温下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容易发生中温病害,如西红柿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等,所以,如果防治不好中低温病害都会大概率发生。

2.蔬菜植株出现冷害

抗逆性差,除了会导致蔬菜病害发生外,还会导致冷害的发生。所谓的冷害,指的是棚室里的温度在5℃左右时,植株中上部叶片对环境不适应的表现。如西红柿、黄瓜,往下数4~5个叶片,叶尖出现发白的小病斑,甚至有的发黄,这属于典型冷害。

冷害一方面和温度有关系,更关键的是植株的抗逆性差所导致的作物对低温的不适应。为什么有时候气温是7~8℃时,冷害仍然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蔬菜抗逆性差的原因,这就好比长得壮的人和瘦弱的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3.有机营养供应不足

由于阴雨雪天气蔬菜叶片可利用的光照减少,因此,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营养也会相应减少,但同时消耗的有机营养多,这就会出现有机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第一个表现症状是生长点发黄、黄叶,较轻时是淡**,严重的会出现蜡黄;第二个表现是植株细弱。因为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通过自身分泌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生长,有机营养不足但是温度够,就会导致徒长。所以,一般在阴天,我们会经常碰到徒长问题,尤其是在闷棚不见光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细弱秧;第三个表现是对于处在坐果期的蔬菜,膨果和着色都会受到影响。如黄瓜正在采摘盛期,一到阴天就摘不下来了,西红柿本来果实正在膨大,一到阴天长得就慢或者着色也变慢。

阴雨雪天气的应对措施

以上就是阴雨雪天气对蔬菜的影响,要想应对我们首先要了解影响在哪里?应对里面就涉及到一些具体操作的内容。

1.关于浇水

由于不同地区阴雨雪天气的长短不同,因此,应该有所区别。

连阴天气不超过3天:生长势正常的连阴天过后可随时浇水施肥;长势弱的可在浇小水的同时冲施一些生根的肥料;连阴天气超过3天:不能着急浇水,等阴天结束天晴之后,先缓和1~2天,让根系有个缓和后再进行浇水施肥。如果长势弱,而且已经出现萎蔫,虽然不能浇水,但可以用生根肥料进行灌根。

2.保温措施到位

尽可能在阴天里要把温度保住,保温到位的原则是不出现冷害。虽然阴雨雪天气,常常出现棉被放不下来的情况,但只要低温时间不是太长,在当前也不一定就会发生冷害,只要植株抗逆性强,短时间的低温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另外,这一时间段对蔬菜生长最不利的是长时间闷棚,不拉棉被或者不放风,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长时间闷棚,就会出现二氧化碳不足、湿度大导致病害加重以及植株徒长等问题。因此,即使是雨雪天气,也要及时通风,毕竟现在这个时间段地温还没有下降。

3.提高抗逆能力

在低温、光照弱的情况下,一定要把蔬菜植株抗逆能力提高,这样才能让植株快速恢复生长。而提高抗逆能力,就在于叶面补肥的施用,即使浇不了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叶面补肥提高抗逆能力。也叶面喷施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等)+中微量元素;

而且提高抗逆能力不是非要等到天晴之后才进行,即使是阴天也可以喷施,但是阴天喷要保证药液喷施后到下午5点之前叶片能干为原则。如果天气阴得特别厉害,湿度也很大,喷完后一直有露水或药液就不能喷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