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无锡桑葚哪里采摘

初夏有果子吃,走在这街道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上开始有商贩开始卖桑葚,最是乌黑的桑葚味道最好。你仔细瞧去,那小箩筐里,那桑葚是红的发紫,炫丽的颜色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无锡桑葚哪里采摘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些无锡采桑葚的好去处!

新宏农场、锡北镇周家阁村、阳山镇住基村、四季采摘园、桑葚采摘园、白石山脚下的桑葚园、月城兄弟桑果采摘园。

新宏农场

农场内有30多亩桑葚田,5月中旬也正好是桑葚的成熟季,一般熟透的桑葚都呈现的是朱红色或是紫黑色。这种状态下的桑果味道是最甜美的,现在的新宏农场的采摘时间已经开放。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高德地图搜“东港新宏农场”即可导航到达)

采摘价格:入园门票10元/人不限量品尝,1.4米以下儿童免票,外带40元/筐

锡北镇周家阁村

说起锡北镇有什么好去的地方,最好玩的地方还是斗山。锡北最好体验农家乐的地方还是那风景如画的周家阁村,五月尾声中的草莓没有啦!五月中旬,现在自然是吃桑葚最好的日子。

地址:锡山区锡北镇周家阁庄里9号庄里文苑

价格:20元一人进棚费可品尝,带走的果子另结算,15元为塑料盒一份

公交车:730路、807路、723路、738路、720路、17路、711路等。

驾车路线:

1、广瑞路-锡沙路-锡北镇周家阁村;

2、锡沪路-团结路-锡虞路-锡北镇周家阁村

马山和平村四季采摘园

马山的桑果种植在四周都是非常有名的,这几年来,马山和平村还专门开辟了种植桑树,四季采摘园中现在种植着十余亩的桑葚树呢!

地址:滨湖区马山街道和平社区和平路四季采摘园

价格:入园费30元/人,外带桑葚20元/斤。直接购买30元/斤

公交:88、89路到灵山大佛,乘坐马山西环线,至四季采摘园下车即到

阳山镇住基村

阳山的桑葚树不多,那里的生长的桑葚还相对比较集中。光明村以及住基村的果子都算是比较好的那种啦!那的采摘地,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有人前来采摘,并且桑葚的品质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住基村沈家旦5号

价格:50元一筐(约2斤出头)

黄家圩桑葚采摘园

大片的桑树,青红相间、紫的发黑,美味可口的桑果就挂满了枝头。紫的发黑的桑葚,又甜又软,满口蜜浆。

地址:江阴市凤凰镇顾山黄家圩桑葚采摘园

营业时间:10:00-22:00

白石山脚下桑葚采摘园

夏港街道白石山脚下的桑葚园里,早已是桑荫青青紫葚垂。

地址:江阴市夏港街道白石山,或乘坐公交车19路底站下

价格:一斤20元

月城兄弟桑果采摘园

桑葚的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吃上一口熟透的桑葚,放在口中,一咬就出汁水,桑葚的味道总有一种惬意的香甜。

地址:江阴市锡澄公路无锡方向--戚月线--双泾生态园

价格:一斤20元

江苏.江阴人,你们幸福吗?

江阴市百纳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是2014-11-05在江苏省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江阴市徐霞客镇上东村孙家村。

江阴市百纳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320281321216232P,企业法人戴勇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阴市百纳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水果的种植;水产的养殖;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与农业有关的技术培训、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4254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12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阴市百纳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走进“幸福江阴”—— 看江阴怎样以科学用地提升百姓幸福数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江阴告诉世人:人民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发展?实践告诉江阴:科学发展!”这是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给“幸福江阴”的一段颁奖词。在全国358个参选项目中,“幸福江阴”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

2006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幸福江阴”工程,即“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工程建设四年来,江阴市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GDP增长1个百分点土地消耗减少18%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末实现1710亿元,较2005年增长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2009年,江阴市被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七连冠”,并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称号。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9项客观指标和42项主观指标。江阴市委书记朱明阳说,评价体系中每个方面、每项指标都包含土地元素,“幸福江阴”工程离不开土地的支撑和保障。记者在采访中也深感:科学用地,提升了江阴百姓的幸福指数。

“三集中”工程,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新桥镇“新桥花苑”农民社区里住着1700多户居民,2000多平方米的睦邻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59岁的赵凤娣告诉记者,她原是新桥镇苏圩村一组的农民,四年前因“三集中”工程统一安置到这里,一家五口人分得总面积255平方米的两套房子,住一套、出租一套,一年的租金也有一万多元。在江阴市,像赵凤娣这样有稳定财产性收入的农民房东,还有许多。

江阴市人均耕地仅0.6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该市10年前就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农田向种养大户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在实施“幸福江阴”工程中,江阴市又赋予“三集中”全新内涵,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努力推进土地利用新桥镇“三集中”工程曾被确定为“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科技项目”。近年来,该镇通过推进“三集中”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民居住城市化、工业发展园区化。据新桥国土所所长赵永明介绍,目前,全镇13000多亩农田90%实现规模经营,农田亩均产出超过7000元;全镇85%的企业集聚园区,98%的工业销售和利税来自工业园区;全镇建成了10个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小区,农民集中居住率达80%。农民集中居住区后,全镇农民住宅面积由0.72亩下降到0.25亩,平均每户节约土地0.47亩。新桥绿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玉萍感慨地说:“以前住在乡下,晴天走的是‘扬灰路’,雨天走的是‘水泥路’;外面脏乱差,家中现代化;进门要换绣花鞋,出门要穿长统靴。如今住到镇上,生活在社区,工作在园区,活动在街区,多称心啊!”

有繁华和便捷,更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江阴,像新桥镇这样“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乡镇还很多。在申港镇近百栋的农民公寓中间,有一座名为“春申广场”的农民公园。镇里一位负责人说:“过去农民大多习惯于串串门、聊聊天,现在住在公寓里,串门不像以前那么方便了,镇里就建了个公园,让村民们在这里活动活动,聊聊家常。”

万顷良田工程,让田园风光不再消失

“幸福不能没有农田,没有水稻和油菜花,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不是幸福。我相信,江阴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不会消失的。”这是华士镇陆新村农民孙澄在今年4月11日《现代快报》“新闻周刊”上的一段“幸福留言”。

在“幸福江阴”工程实施过程中,江阴市十分注重对生态资源和耕地的保护。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苏士虎介绍说,2008年9月,江阴市提出“不开发区战略”,决定将南部6个乡镇规划为不开发区。这片占地200平方公里的不开发区占江阴总面积的1/5。

“不开发区域并不是不开发、不建设,而是用于高效益的农业开发、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进一步解释说。2008年,江阴市在不开发区内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工程总面积18331亩,共分3个片区,分别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优质粮油种子培育基地和发展经济林果业。根据规划,工程可新增耕地1576.57亩。

在青阳镇万顷良田工程现场,记者见到的是一排排阳光蔬菜大棚和一望无际的麦田。据了解,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自然村落,随着万顷良田工程的实施,这里358户人家搬迁至镇区的集中居住区,分散的耕地和居民点变成了连片农田。青阳国土所的负责人士介绍说,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内人均耕地从七分增至一亩,特别是连成一片的土地为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整理后土地全部承包给了农业公司经营,公司又雇用当地农民来管理这些土地,农民成了拥有“地租”和工资双重收入的农业工人。

在月城镇卧龙村万顷良田项目区,65岁的陆阿洪老汉正在忙着为油桃树培土除草。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如今成了一名工人,在家门口的果园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1200元,工作就是种四季果蔬。说到收入,陆老汉笑得合不拢嘴,他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我每月工资1200元,前几年交社保后每月有1100元的退休金,家里的4亩多土地流转后,每年的租金也有2000元,加起来每年的收入接近3万元。”

江阴市万顷良田指挥部党委书记周安伯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因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已有超过5000人成为“拿工资的农民”。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4万。

“历保制度”,让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记者在江阴采访,听到了一个全新的词语——“历保”。它的全称是“江阴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历保与城保、社保、医保、低保一起,筑起了江阴人幸福生活的五道保障线。

2005年,江阴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范畴,变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为长久性保障。这项制度就是以政府出资形式让广大农民共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用市委书记朱民阳的话说,这是一项“平安工程”,也是一项“幸福工程”。

说到“历保制度“,江阴市市长王锡南感触颇深:“江阴人幸福不幸福,关键要看农民;农民是否过得幸福,关键是历年来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是否有实质性的保障。工业发展了要反哺农业,城市进步了要反哺农村,要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江阴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征地办公室主任高羽向记者介绍了“历保制度”出台的前前后后。他说:”过去征地大多采取货币形式一次性安置,这只能保一时,不能管长远,失地农民一旦将有限的补偿费用完,生活便没了来源,尤其是部分失地农民无劳动技能或已经失去劳动能力,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困境,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为从根本上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办法,将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村民小组的所有成员全部纳入‘历保’体系,目前已办理全员保障村组825个,保障被历次征地农民26.14万余人,发放保障资金近4亿元。”

据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肖伯仓介绍,下一步,江阴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接轨,政府3年内将拿出40亿元资金实施这项工作,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有关实施办法。

“农民权益得不到维护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失地农民得不到保障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这是江阴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对全市20多万历次被征地农民的承诺。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禁止开山采石,让山更青,水更绿

春日的南闸镇狮子山生态园,山青水绿,垂柳依依,一派宜人景象。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生态园老板张建国几年前竟是一名采矿场主,而他的采矿场就在眼前的狮子山上。

据张建国介绍,狮子山矿区原有3个采矿企业,9个生产段同时开采作业。江阴市禁止开山采石后,他按照政府要求对矿区宕口废弃土地进行整治复垦,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在复垦的土地上种植桃树、杨梅等经济林木和香樟、桂花、樱花、红枫等名贵花木8万余棵,经过几年的发展,昔日伤痕累累的废弃矿山变成了山绿、水清、生态好、景色美的休闲场所。

采矿业曾为江阴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办主任陆福建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时,每个乡镇都有四五家采石场,多的有十多家,造成了周围大量山体的破坏。

2004年6月8日,江阴作出了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的决定,全市91家矿山企业全部关闭。矿山关停后,留下了14000多亩废弃宕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此,江阴市打响了一场“还青山绿水,造江阴美景”的矿山整治复垦战役。在矿山环境整治复垦中,江阴市改变传统的属地进行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施工,实行连片开发,不仅加快了复垦速度,而且提高了整体效果和复垦质量。

几年来,江阴市共投入矿山环境整治资金1.875亿元。为解决资金问题,江阴市一是通过招投标,实行复垦施工保证金制度,利用施工单位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二是按照“谁复垦,谁得益”的原则,吸引各方投资,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三是市政府以奖代补,对通过验收的复垦新增耕地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目前,江阴累计整治复垦土地面积11460余亩,占全市矿山废弃地总面积81%。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已披上绿装。在废弃地上建起的周庄农民公园、南闸狮子山生态园、月城秦望山生态园、云亭定山湖生态园、名豪生态园、徐霞客经济作物园等生态景观,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于一体,成为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亮点。

“过去山上的农户窗户都不敢打开,更谈不上有外地人来玩了。如今环境好了,北京、上海、苏州的人都来游玩了。”

马云在广东卫视讲到了.....

1、2014年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电子商务,今天还停留在游戏网吧里边.今天还笑话电子商务,

5年后会后悔,我们会创造未来,一切为明天而做,世界变化刚刚开始.

2、今后将诞生新的一群体,网商。

3、80后90后干掉我们是肯定的,他们的成功是注定的

4、智慧 诚信 勇气 是成功的特质

5、谈到网商是未来十年的经济带动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寻有远见的合作伙伴一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