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仔少是什么原因
近年来为什么有些母猪产仔少呢?我国母猪养殖过程中以下问题是母猪产仔少的原因:
1、母猪品种
2、公猪精液质量
3、母猪受孕时间过早或过迟
母猪产仔率
4、母猪有生殖障碍疾病
5、母猪受孕前饲养管理不当
6、母猪的保健不关注
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1、使母猪在年龄季临盆:母猪临盆是在年龄季,避开酷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日,能进一步的提高仔猪成活率。可把第一胎是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仔;第二胎摆设在5-6月配种,9-10月产仔。
2、提高母猪产仔率:母猪断奶后3天至发情期内,天天每头饲喂复合维生素B、胡萝卜素各400毫克,维生素E200毫克,配种后剂量减半,再喂3周,每胎可多产仔2-3头。
3、母猪人工催情:对恒久不发情的母猪,取公猪精液20毫升,用输精管徐徐地将精液输出母猪的子宫内,不停地迁移转变和往返抽动输精管,同时用大批精液洒于母猪鼻端。增强豢养,4天阁下便可发情配种。或体重75-100公斤重的母猪肌肉打针人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单元,或皮下打针孕马血清5毫升,一样平常4-6天便可发情。
4、母猪保健:在母猪中添加优兰宝(丝兰提取物)可以降低母猪体内血氨和肠氨浓度,提高血氧浓度,有效提高母猪的机体免疫力,让母猪产仔过程中缩短产程,可有效的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健仔数。而且优兰宝还具有消炎抗氧化的作用在母猪产仔后,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育仔猪的生长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让母猪恢复更快。
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有哪些方法?
猪属于常年繁殖生产的动物,目前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种猪均进行了必要的选种和选育,并且进行了有目的的定向培育,使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养猪生产中,夏季高温季节,母猪的受胎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而且产仔数减少,发生流产,生产弱胎、死胎以及木乃伊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夏季断奶母猪的再次发情配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养殖场要想有效地防范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现象发生,就必须了解导致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
1.营养性因素
(1)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 夏季炎热高温季节,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致使母猪发情排卵紊乱,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并出现死胎和弱胎。
(2)维生素缺乏或不足 夏季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是维持母猪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维生素。由于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饲料中的维生素缺乏或不足,使母猪的受胎率低,并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3)营养不全,青饲料缺乏或不足 夏季种猪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全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硒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加上青饲料缺乏或供给不足,影响种猪的正常繁殖活动。
2.环境温度因素
公猪的精子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子活力越低。夏季有些养殖场猪舍内的气温高达38~40℃,甚至更高。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公猪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活力明显下降,死精、弱精增多,如对母猪的配种时机把握不及时,极易造成母猪空怀不孕。该因素是导致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因素。
4.运动不足
夏季天气炎热,种猪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加上一些养猪场对种猪使用定位栏养殖,运动量更不足。公猪运动量过少,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母猪运动量不足,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同时也会使母猪四肢乏力而影响配种受孕。
5.疾病因素
(1)细小病毒病 该病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母猪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一般会导致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导致母猪产仔数减少等。空怀母猪感染后可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一部分母猪会出现持续性不发情;母猪配种初期感染后会导致母猪既不出现返情征状,也不怀孕产仔;母猪怀孕初期感染后会导致一部分胚胎早期死亡,并被母体吸收;母猪怀孕中后期感染后会导致一部分胎儿中途死亡,胎水被母体吸收,母猪腹围减小,或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或产很少的几头仔猪;一般母猪在怀孕70天后感染该病,母猪虽可正常生产一部分仔猪,但通常仔猪带毒,并成为新的传染源。预防细小病毒病一般在后备母猪或母猪配种前免疫细小病毒病疫苗,每头母猪2毫升即可。对后备母猪应间隔3周重复免疫一次。
(2)非典型性猪瘟 该病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并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母猪妊娠10天前感染,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被母猪吸收,母猪出现返情或产仔数量减少;母猪妊娠10~15天感染,会增加死胎数量;妊娠中后期感染,会导致死胎、弱胎,胎儿产后生长发育不良;母猪产前1周左右感染,虽不影响仔猪的存活,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预防非典型性猪瘟应在后备母猪或母猪配种前15~30天进行猪瘟疫苗免疫,剂量为每头母猪2~4头份。
(3)流行性乙型脑炎 该病主要通过蚊蝇传播,夏季多发。公猪感染乙型脑炎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感染乙型脑炎后,除易发生急性流产外,经产母猪血液中抗体高,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产死胎等。一般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均超过40%。预防乙型脑炎,一般对种公猪春秋各免疫乙型脑炎疫苗一次,对后备母猪应间隔3周重复免疫一次。
(4)钩端螺旋体病 该病能引起怀孕母猪的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为1~2周;第2个月感染,则引起胎儿死亡,母猪流产和产木乃伊胎;第3个月感染则引起母猪流产、产弱仔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在常发病地区可在母猪配种前免疫钩端螺旋体菌苗,病原体未定型时,应给母猪接种多价苗。
(5)鹦鹉热衣原体病 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患有该病的病猪及其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可带毒传染,该病可危害各个年龄段的猪,但妊娠母猪最为敏感,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导致胎儿死亡。一般初产母猪、青年母猪不仅发病症状显著,而且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经产母猪一般发病症状不明显,仅出现产死胎现象。预防鹦鹉热衣原体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应从乳猪到种猪免疫衣原体疫苗。
(6)布氏杆菌病 该病易感染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导致公猪急性或慢性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预防该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在该病流行的老疫区,应加强种猪的普查普治,并定期免疫接种疫苗。
(7)蓝耳病 母猪乳房发蓝,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胎。预防该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可在母猪断奶前后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每头母猪3毫升即可。
(8)猪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贫血、消瘦、腹泻、流产、死胎、受胎率低。预防该病主要应搞好夏季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消灭蚊蝇及其他吸血昆虫,防止吸血昆虫对母猪的叮咬而传播该病。
(9)弓形虫病 该病会导致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并导致仔猪产后急性死亡。
(10)母猪生殖道感染 主要由于卫生条件差,存在污染源或母猪初产胎儿过大以及母猪发生难产,补救方法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引起母猪生殖道受损,以至继发感染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道疾病,造成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6.公猪的使用因素
夏季高温季节,公猪的热应激明显,有的养殖场(户)在高温天气下白天仍然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而且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久而久之,则对公猪的损伤较大,极易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精子活力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差额,即产出(收入)和投入(支出)之间的差额。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项:
(1)采用综合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降低养猪成本的重要内容 养猪生产的综合技术,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从目前情况看,使猪产仔多、生长快、肉质好,减少疫病损失是提高养猪收益的主要方面。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较上规模的商品生产,不采用先进技术,不改善经营管理,几乎无法生存。因此,须大力推行养猪生产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运用综合技术,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2)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减少消耗三者相互联系,须综合考虑。为此就要:①饲养良种猪,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②缩短仔猪的哺乳期;③恰当地安排猪群周转,充分利用猪舍和设备;④控制肥育猪的饲养期,猪维持需要通常与体重有关,体重60千克的生长猪每日需摄取26.75兆焦的代谢能,而其中60%以上消耗于合成,只有40%转化为产品。因此,饲养期越短,经济效益越高。而且,体重超过100千克的肥猪,由于脂肪多,不受欢迎,价格亦低;⑤提高肉的品质;⑥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发挥良种猪的生产潜力。
(3)开源节流、减少支出 主要措施:①实行人工授精,购买精液的费用只有饲养种公猪费用的10%左右;②尽量减少饲料费,这不等于少给猪只喂料,而是指科学饲喂。为此就要使用全价配合饲料,设法采用价廉物美的饲料代用品,尽量自配饲料或采用本地的饲料,保管好饲料;精心调配饲料;饲槽设计合理,防止浪费饲料等;③提高工效,尽量减少人工开支;④提高房舍及养猪设备的利用率;⑤尽量减少防疫医疗卫生费用;⑥减少水电费、运输费、企业管理费等。
(4)其他措施 如改善猪舍小气候环境;猪粪、沼气的综合利用;实行生态畜牧业等,所有这些都可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