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新闻稿的落款怎么写

问题一:大学编辑部写新闻稿如何写落款,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在哪里,怎么写 20分 这要看你是给校报还是学校网站供稿了,同时,看哪一类的稿件。一般说来,首先是消息类:在报纸刊发稿件,应该是本报讯(作者姓名)加新闻正文这样的格式,或者把名字署在最后,用(作者姓名)这种格式;如果是给网站供稿,一般署名在稿件右下角,隔一行即可。其次是通讯类,例如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一般在标题下面居中即可。

新闻稿的落款怎么写

如果是以编辑部发布的各种公示、通知之类的稿件,则在 右下角隔一行署名某某校报编辑部就可以了。

希望能帮助到您。

问题二:新闻的稿件写法及格式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我们来读一篇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

中国,充满投资机会东部沿海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节录)

记者最近对东部沿海地区100家“三资”企业做的调查发现,有39家已先后追加了投资。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这项调查是最近上个月间进行的。记者就企业是否有利可图、是否享有自 *** 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如何等几个问题,采用相同采访提纲,选择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100家“三资”企业逐家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尚未盈利的23家企业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致亏损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获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旧、处于还贷期或处于开业投产初期,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盈利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日商独资企业厦门莆田服装有限公司对所在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感到满意,总经理佐藤忠良对记者说:“这里的基础设施与海外相比已相差无几。”同在这一地区的中美合资鹭美存储盘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评价:“厦门陆、海、空交通具备,通讯良好,人才集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区。”另外98家企业在回答记者关于你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作用如何评价“的提问时,回答“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为58、22和18家。

调查表明,有76家企业对中国员工的素质表示满意。中国和联邦德国合资兴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马丁.波斯特博士评价说,勤劳、智慧、积极、坦诚的中国合作者是联邦德国技术得以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记者列入调查的其他一些问题还有:“你对 *** 提供的服务有何评价”,“你是否拥有生产经营自 *** ”,“你在中国的业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业的外商认为“ *** 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柱”,“ *** 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17家则认为“没有得到 *** 多大的帮助”。82家表示他们拥有较大的自 *** ,能够独立自主的管理企业,另外18家则称常常受到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一些 *** 部门的牵制和干预。大多数外商对业余生活的“单调”、“枯燥”感到失望。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1990年)]《写一篇新闻报道》教学设计

江苏海安西场实验小学 王 丽

设计理念:

从读知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创造性的处理和加工信息、主动交流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决赛情况的。

2、领悟写法,领会习作要点:先交代比赛结果,再写......>>

问题三:怎么写新闻稿 格式,规范等 、新闻稿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生会新闻稿: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效果 影响 三段 标题 落款

二、报道新闻的文体 新闻稿、通讯稿、评论稿

1、晚19点15分――A、精确到时 B、晚七时or19点

2、院学生会――我院学生会

3、领导介绍――头衔+人名,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分团委委记xx。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副部长――不要出现人名。

4、常用称谓――教学楼A、B、C。科C216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风雨棚。

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2)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中午的活动晚上交,晚上的活动第二天中午之前交。

(3)简明扼要,篇幅短小。(300字)

1.标题

(1)多行标题(活动的决赛,人物专访)

(2)单行标题 (前阶段的活动)

如何写好新闻稿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我们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我们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社会实践新闻稿写作模板

事件型:

(why) ,x月x日 (when) , (who) 分队在 (where) 干什么 (what) 。

(How) (实践内容)。

获得效果 。

X月x日

问题四:有标题,导语,正文,落款的新闻 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rn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rn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rn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问题五: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抬头和落款怎样写 公民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时要注意什么 如实反映,不得捏造事实、诬陷他人。

问题六:新闻稿怎么写 参考报纸写吧

新闻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可概括为:1.迅速及时2.内容真实 3.语言简明(及时性、真实性、价值性、简洁性) 结构鲜明(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问题七:写报道最后要加落款和日期吗 当然落款和日期

问题八:领导题字的新闻怎么写? 用“欣然命笔”之类的词,用力地歌颂一下就行了。

附:报道一篇

河南日报消息 (记者 万川明)3月29日上午,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隆重举行,热情的新郑人民拥上街头,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应 *** 河南省委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及夫人陈万水、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及夫人李芳惠也应邀参加大典。祖国宝岛的贵宾们的到来,使得好客的中原父老心情更加激动。

上午8时45分,宋楚瑜一行……的陪同下,由中华百家姓广场下车,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往主会场缓步走去。新郑市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前去……,宋楚瑜先生走到书案前,略加思索,就饱蘸浓墨,欣然写下“河洛原乡追远,黄帝故里归宗”12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并认真地题写上“宋楚瑜敬拜,二○○九.三.廿九”的落款。12个端庄的大字,蕴含着祖国宝岛的炎黄子孙认祖归宗的强烈情感,现场的人们不禁热情地鼓起掌来。

问题九:我的电脑上有了韩国的一款游戏的客户端怎么能在装这款游戏的中文客户端而不删除原来的啊? 10分 你把他保存到其他地方就可以了!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

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新意?这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记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同的报道模式,这些模式指导着记者的写作方法,并影响着记者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从受众一方来说,同样报道模式的新闻读多了,自然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那么,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呢?

一、跳出事情本身之外。新闻报道切忌就事论事。因为就事论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事实,写出的报道就像一个模子制出来的,大同小异,很难有新意。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确,许多事情如果不跳出其本身之外去看,那是发掘不了新意来的。以登山报道为例,它说到底不过是一种体育活动的报道。无非是风雪严寒,高山峻岭,一批登山队员努力攀登,少数队员最后终于登上了顶峰。题材意义的开发则大都表现运动员的顽强精神。这样报道当然有其道理,也有一定的思想意义,问题是登山运动都如此写,受众阅读时就没有了新鲜感。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当年采写我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就没有仅仅是把它当作体育运动来写,而是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许多人担心我们国家的建设难以为继的社会背景中来寻找此次活动的涵义。事实上,苏联人曾扬言:没有了他们的参与,中国人单独攀登世界最高峰,“在80年代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此次登山活动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经受严峻考验的一个标志。这篇报道以此作为全文的立足点,自然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二、挖掘事情背后的原因。有的事情从表面上观察,与别的事情并无两样,例如火灾事件,大都经过起火、报警、救火等过程,火灾报道一般也按此步骤来写。受众接触这种报道多了之后,形成一种固有的认知模式,心理上自然缺乏新鲜感。其实,火灾事件的经过虽然大体相同,但其引发原因却往往有所不同。如果从火灾原因入手作调查研究,岂不是能写出新意来?许多优秀报道正是在挖掘事情背后的原因上面体现新意的。例如,有一年秋冬时节,北京城内酱油脱销达半个月之久,群众意见很大。当时北京的几家报纸都作了报道,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解决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新闻,这是一般报道所采取的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酱油脱销此一事情老百姓都看到了,当然是迫切要求解决,而新闻仅作如此报道,老百姓能满足吗?当然不满足,因为这些情况都是已知的。他们所要进一步了解的是此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市场报》一位记者独具慧眼,从酱油厂多年失修而又久未能得以解决这一问题上,找到了事情的根源:“画圈的人多,办实事的人少”,而这正是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一大问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人们观察事物时,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往往有特定的思维角度,从而决定了他对事物所作的分析与看法。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因习惯而选取某一角度,并因此形成特定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反映了事情的基本性质,对受众认识事物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近年来,反对宴会弊端的报道比较多,且多从反对浪费、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一角度来看问题。应该说,这样分析确是抓住了事情的实质。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受众接收同样的信息多了,该信息就对受众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记者在报道某方面情况时,适当地变换一下分析角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受众心理的单调感,另一方面又能给受众提供他未曾认识到的新问题。有篇题为《宴会必须改革———营养学家评宴记》的报道,就独辟蹊径,从营养学的角度揭露了宴会的弊端;报道还通过营养学家之口,发出警告:大吃海吃,谨防被“筵席下的担架”抬了出去。由于变换了思维的角度,其选题与报道自然使人耳目一新。

四、从事情变动中找新意。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事物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当其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稳定,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变化。显然,对静止状态中的事物报道多了,受众似曾相识,读来自然缺乏新鲜滋味。而当事物处在运动状态中时,它相对于以往情况已产生变化,此时去加以报道,受众就会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8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经济改革大潮的涌起,不少私营和个体经商户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还成了“暴发户”。对此一新生事物,许多媒体都作了热情的报道,介绍他们的“致富之路”,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以宣传现行政策的正确性。在开始出现阶段,属于“首变”、“先变”的事例当然具有新闻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报道多了,后面出现的事例就没有了新闻价值,因为新闻毕竟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事情的报道”。那么,此类事情就完全没有报道价值了?也不尽然。《哈尔滨日报》一位女记者发现,个体经商户虽然经济上富裕了,但其精神财富却很贫乏,以至于人们对其社会地位的评价并不高。她采访到一个个体经商户在餐馆吃饭时,热情邀请一位女大学教师同桌就餐而被婉言拒绝,个体经商户感叹道:“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这显然是出现在个体户身上的新情况,女记者据此写成的报道获该年度全国新闻评比一等奖。

五、使用全新的材料。从立论的角度来说,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材料,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达的看法是观点。新闻报道的新意,主要来源于作者观点的创新,但有时材料的使用也是创新的一个途径。因为全新材料的使用,是受众所不曾接触过的,自然会有一种新颖的感觉,受众似乎能从这些新材料中悟出什么新的意思来。记得在审判“四人帮”时,由于这是一次震动世界的重大政治活动,当时采访报道很多,发表了大量新闻、通讯、侧记和其他体裁的稿件,其中不少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新华社按预定计划,在整个审判活动完结后要写一篇总结性的报道。此篇报道怎么写?当然不能再写具体的审判过程,因为很多报道都已写过了。受众此时所要求的是,能有一篇站在历史高度的、全新意义上的报道出现,以使自己对整个审判活动的认识加深。于是新华社记者写出了《历史的审判》一文。此篇报道固然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材料上的出新也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所引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话:“国家是一种极其严肃的东西,要它表演某种滑稽剧是办不到的。一只满载傻瓜的船也许能在风里行驶一段时间,但它终究要向不可幸免的命运驶去……”“羞耻已经是一种革命”、“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全民族都感到了真正的羞耻,那它就会像一头准备向前扑去而往后退缩的狮子”。这些引语使受众感到“耳目一新”,因为它们出自马克思1843年的一封书简《致阿·芦格》,在一般的选集里是见不到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