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植株矮小,但也开花,为什么不结棒呢?
玉米植株矮小可能的原因:
1.营养缺乏症
当玉米缺乏氮、磷、钾或铜元素时,都可能造成玉米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2.药害
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害时,应在玉米4叶期前施药,最迟不要超过5叶期,否则,单用或混用均会产生药害,症状为玉米植株矮小,但粗壮,叶色浓绿,心叶发皱卷缩变硬,药害较重的拔节困难,或拔不了节。
3.地里杂草过多
杂草严重的玉米田,玉米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生长不良,叶色发黄,穗变小,空粒率增加,粒重减轻,严重时幼苗萎蔫枯死。
4.线虫病害
线虫为害玉米根部主要有两种机制:一为机械伤害;二是化学作用,通过分泌酶类或注射酶类伤害或杀死根部细胞,降低根部吸收和运输水分及营养能力,破坏根的正常功能,使根系生长停止,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伴随引起植株褪色或其他营养缺乏而减产。线虫为害玉米根部后,不仅降低植株活力而影响生长,同时也削弱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形成坏死斑或瘿瘤及变形、植株矮化、褪绿。
5.玉米根腐病
玉米根腐病在玉米幼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
6.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受害,苗期受害严重。苗期幼苗自心叶基部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新叶尤为明显,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一般第一片病叶失绿带沿叶缘由叶基向上发展成倒八字形,上部出现的病叶待叶片全部展开时,即整个成为花叶。感病早重病株显著矮化,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带毒种子的幼苗出土后,叶片为淡绿色或黄绿色,逐渐呈现为由大量深绿色斑块或点构成的花叶,病苗普遍较健苗矮。
7.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苗期感病性最强。病害症状一般出现在5~6叶期,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僵直硬脆,宽短而厚,节间粗短,心叶白绿不能正常展开,簇生状如君子兰,不能伸展开,甚至腐烂而死。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随植株长大,在叶背叶脉上可见清晰的长短不一的蜡泪状线条突起,称为脉突。节间变粗、短缩而显著矮化。重病株不抽雄或抽雄后雄穗轴明显短缩,雄花发育不良,果穗小,果穗畸形不结实或籽粒极少。
1.1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格,但从土壤养分角度考虑,以豆科作物茬口为好,宜选择大豆、花生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同品种玉米连作周期不超过两年。据我县春季多干旱的气候特点,秋收后要及时整地翻地,灭茬保墒。秋后灭茬土壤含水量要大于刨茬,刨茬大于留茬,秋季整地十分重要。春季不提倡机耕翻地,对保墒不利。未来得及耕翻的,视墒情情况,可串茬空播种。旱地土壤耕作的重要任务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证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
1.2 施基肥和种肥
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并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种肥亩施磷酸二铵15 - 20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者亩施用三元复合肥20 - 25公斤。亩施硫酸锌1-1.5公斤。
二、品种选择2.1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要求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等。依据我县气候特点,岭上和岭下地区要选择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岭上宜选择有效积温在2700—2850℃之间的稀值或中密度品种,岭下地区宜选择有效积温在2800—3000℃之间的稀值或中密度品种。具体要按种植区域、种植习惯、土壤肥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由于目前种子市场混乱,建议一定到有信誉、正规的种子店购买,以免买到假、劣种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是提高玉米出苗率和防止地下害虫的必要措施。15.5%福克悬浮剂,按药种比1:35 -45进行种子包衣; 对丝黑穗病严重的地块可用立克秀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立克秀4克(按种子量0. 40-/0拌种)。
三、播种3.1 适时抢墒播种 在5 - 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8- 10℃时要抢墒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建昌岭上种植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为保证正常成熟,在4月上旬就要抢墒播种,做到一次播种实现苗齐、苗全、苗壮。畜力播种可采用垄作,机械播种可采用平播,行距50 - 55厘米。株距依密度而定,高肥力土壤也可采用大垄双行或比空方式种植,采用条播或点播。
3.2 播种量及种植密度
条播每亩用种3 -4公斤,点播每亩用种2.5-3.5公斤,精量播种亩用种1.5 -2公斤。 种植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种植方式不同而异。高秆、稀植、大穗型品种每亩2800 - 3500株;矮秆、耐密、株型紧凑型品种每亩4000 - 5000株。
四、田间管理4.1苗期管理
(1)查田补苗 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严重时要及时补种,不严重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补苗。移栽补苗最好在脱乳期前(两叶一心)进行。(2)适时间苗、定苗。一次定苗,可在幼苗4 -5片叶时进行。若两次间苗,第一次应在幼苗3 -4片叶时进行,第二次在4-5片叶时进行。
4.2穗期、花粒期管理
(1)追肥 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的长相确定追肥时期和数量。若玉米生长植株较弱,应在拔节后早追、多追;若玉米植株生长旺盛,则可适当晚追,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追肥量占总量的70%,每亩可追尿素约20-30公斤。(2)灌溉 在拔节到抽穗期,特别在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最多,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管理上要求隔行去雄、辅助授粉、施肥和灌溉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4.3 中耕除草
在施入攻秆肥或攻穗肥后,要随即进行中耕培土,既有除草作用,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病虫害防治5.1防治地下害虫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虫害发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时,可用辛硫磷拌种或制毒土施入壤中。拌种亩用量为每公斤种子50%乳油2克;施毒土亩用为50%乳油100克,加水500克,拌入20公斤细干土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