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自然分布在中国的苜蓿种类有哪些?

1.阿拉善苜蓿

自然分布在中国的苜蓿种类有哪些?

多年生草本。产内蒙古阿拉善盟,生于荒漠中的绿洲。旱中生植物,荒漠特有种。

2.黄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产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自治区,西藏米林和扎达县也有分布。旱中生植物,在内蒙古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能成为优势种或伴生种。多变异类型,据记载有9个变种,都产于新疆。

3.天蓝苜蓿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几乎产于全国各地,生于平缓坡地,低地沟边及路旁。中生植物,株型多变化。

4.小苜蓿

一年生草本。产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各省、自治区,生于荒坡、沙地、河岸等地。

5.圆苜蓿

一年生草本。产新疆,生于山地灌丛,荒漠中的沙地及田边地埂。

6.南苜蓿(金花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陕西、甘肃也有分布,在本种之下,还有2个变种。

7.小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产新疆阿克陶和伊犁地区,生于前山农田和荒地至山地河谷。

8.紫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既有野生种,也有逸生种。据记载,在西北各地区有野生种,在甘肃文县还有1变种;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等省、自治区有逸生种。

9.扭果苜蓿

多年生草本。产新疆阿勒泰、塔城和伊犁地区,生于草原、河谷至山坡。

10.大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产新疆哈巴河、布尔津及奇台地区,生于荒漠、草原、河滩等地。

11.杂种苜蓿

为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等的自然杂交种,多年生草本。主要产于新疆,多变异,类型多样,在新疆还有3个变型。

苜蓿草共有几个品种?马吃的是那个品种?适合在什么样的地区种植?

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苜蓿。原产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 多年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江淮流域也有种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1)特征特性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为100 ~150cm ,茎上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呈总状花序,有小花20 ~30 朵,花紫色。荚果螺旋形,内含种子2 ~9 粒,种子为肾形,黄褐色。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15 ~20 ℃最适生长,高温、高湿对其生长不利。抗寒性强,其耐寒品种可耐-20 ~-30 ℃,有雪覆盖时可耐-40 ℃。主根粗壮,根系发达,入土达3 ~6m ,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故抗旱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 黏土均可生长,但最适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适宜的土壤pH 在7 ~8 。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水淹24小时即大量死亡,因此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m 以下。耐盐碱,成株能耐0.3%以下的盐分,在NaC1 含量为0.2%以下生长良好。

(2)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厩肥或磷肥用做底肥。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少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较迟的地区可在雨季末播种。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可于8 月下旬到9 月中旬播种,秋播墒情好,杂草危害较轻;也可在初冬土壤封冻前播种,寄籽越冬,利用早春土壤化冻时的水分出苗。一般多采用条播,行距为30 ~40cm ,播深为1 ~2cm ,每亩播种量为1 ~1.5kg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及时除杂草。在早春返青前或每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干旱季节和刈割后浇水对提高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每年可刈割3 ~4 次,一般亩产干草600 ~800kg ,高者可达1000kg 以上。通常4 ~5kg鲜草晒制1kg 干草。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留茬高度以5cm 为宜。

(3)经济价值 紫花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5%~25%,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1 ~1.5 倍。适口性好,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幼嫩的苜蓿饲喂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苜蓿草粉可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在放牧草地上一般采用苇状羊茅、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这样既可提高饲草的饲用价值,又可防止家畜因食用苜蓿过多引起膨胀病。苜蓿与苏丹草、青刈玉米等混合青贮,饲料效果也很好。苜蓿根须强大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根上长有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除满足自身所需氮素之外,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氮,因此也是很好的绿肥植物。苜蓿芽菜和早春幼嫩苜蓿枝芽也可供人们食用。

幸运草,学名苜蓿草,双子叶植物,豆科,蝶形花亚科,苜蓿属(Medicago)中的紫苜蓿、南苜蓿等的统称。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叶子,所以又叫三叶草。苜蓿种类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国苜蓿,有三种∶第一紫苜蓿,开紫花荚豆转弯曲。第二黄苜蓿,茎不直立,匍匐地上,开**花,叶状如镰。两种北方各省。第三种野苜蓿,俗名草头,又名金花菜,中国长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为食用的。这种人都可吃,不要说马了。 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维他命C、B也相当丰富,这是一种有价值的食品。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的种植而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而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耕作技术

(一)选地 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二)整地 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m1/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二、播种

(一)选种 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目前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l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l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

(二)种子处理 国内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

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

(三)播种时间 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四)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l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cm。

三、田间管理

(一)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与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l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会死亡。

(三)病虫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

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四、收割

(一)收割时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

(二)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cm为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