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电压的计算公式
关于阈值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1、在波形图上测量到ID=0.1uA时,VGS=0.356V,那么VT(ci)=0.356V;ID=1uA时,VGS=0.467V。
2、在波形图上测量到gm(max)=29.6u,此时VGS约为0.675~0.679V,就取。
MOSFET阈值电压V是金属栅下面的半导体表面出现强反型、从而出现导电沟道时所需加的栅源电压。由于刚出现强反型时,表面沟道中的导电电子很少,反型层的导电能力较弱,因此,漏电流也比较小。
阈值电压影响因素
一、背栅的掺杂
backgate的掺杂是决定阈值电压的主要因素。如果背栅掺杂越多,它的反转就越难。如果想要反转就要更强的电场,阈值电压就上升了。MOS管的背栅掺杂能通过在介电层表面下的稍微的implant来调节。这种implant被叫做阈值调整implant(或Vt调整implant)。
如果implant是由受主组成的,那么硅表面反转就更难,阈值电压因此会升高。如果implant是由施主组成的,那么硅表面反转会更容易,阈值电压降低。
如果注入的donors够多,硅表面实际上就反向掺杂了。所以,在零偏置下就有了一薄层N型硅来形成永久的沟道。随着栅极偏置电压的升高,沟道变得越来越强的反转。随着栅极偏置电压的下降,沟道变的越来越弱,最后消失了。这种NMOS管的阈值电压实际上是负的。这样的晶体管称为耗尽型NMOS。
二、电介质
电介质在决定阈值电压方面起了重要性作用。厚电介质由于比较厚而削弱了电场。所以厚电介质使阈值电压升高,而薄电介质使阈值电压降低。理论上来讲,电介质成分也会改变电场强度。但实际情况来讲,几乎所有的MOS管都用纯sio2作为gate dielectric。这种物质可以以极纯的纯度和均匀性生长成特别薄的薄膜;其他物质跟它都不能比。
三、栅极的物质成分
栅极的物质成分对阈值电压也会有所影响的。当GATE和BACKGATE短接时,电场就施加在gate oxide上。这主要是因为GATE和BACKGATE物质之间的work function差值引起的。几乎所有数实际应用的晶体管都用重掺杂的多晶si作为栅极。改变多晶硅的掺杂程度就能控制它的work function。
四、介电层与栅极界面上过剩的电荷
GATE OXIDE或氧化物和硅表面之间界面上过剩的电荷也会影响阈值电压。这些电荷中有离子化的杂质原子,捕获的载流子,或结构缺陷。电介质或者是它表面捕获的电荷会影响电场并进一步影响阈值电压。如果被捕获的电子随着时间,温度或偏置电压而变化,那么阈值电压也会随之变化。
为了经济安全有效,就必须合理用药。必须了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克服方法,化防生防紧密结合,减少杀伤天敌,减少污染环境,防止公害;防止对植物的药害。合理混用。同时还应了解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1)应了解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①根据害虫种类施药。不同昆虫对同一种药剂毒力的反应是不同的,即每种农药都有它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②适时施药。同一种害虫,幼虫龄期不同,耐药性相差可达几百倍。一般3龄后耐药性显著提高,而以初孵幼虫耐药性最低。一般来说,鳞翅目昆虫对药剂的抵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常用农药的药效随田间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2)合理混用农药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害虫、病害或兼治杂草。有时可以克服和防治抗药性害虫,并能节省人力物力。但是农药的混用,必须根据农药的理化性、毒理,防治对象及混合后可能产生的化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大多数有机磷农药是带中性或微酸性,它们之间一般可以混合。
农药混用不适当,则会减低效果,或造成药害。要注意:①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②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不能相互混合。如波尔多液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③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药剂型,或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合。
(3)考虑对害虫天敌的安全
化防、生防往往相互矛盾,主要是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为了避免化防对害虫天敌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把化防与生防适当配合,进行协调防治,协调防治的主要途径,一是选择药剂的适当浓度和药量、适当的剂型、适当的施药方法及适当的施药时间。
(4)避免对植物的药害
造成植物药害的原因主要有:①各种不同作物、甚至不同品种,对农药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②不恰当的施药量。③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农药有不同反应。④气候条件。
(5)防止农药对人畜毒性和残留残毒的产生
在使用农药时,对于防止农药中毒,一定要认真对待。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除了事先了解农药的毒性外,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作好思想工作。要提高警惕。对剧毒农药的使用,必须遵照有关规定。对于中等毒性或毒性较低的农药也不要麻痹大意。
防止农药产生残留残毒的办法:要严格遵守农药在水果上不超过允许残留量。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不要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必须贯彻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在防治果树病虫害时应抓紧冬季及早春防治。在开花结果期中发生病虫害时,则应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要制定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即某一种农药在收获前最后一次使用日期)安全间隔期的长短是与药剂种类、施药浓度、施药次数、施药方法、植物种类、地区条件和季节等因素有关。
(6)尽量交替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若不用农药,采用生物、农业等方法可控制害虫时,尽量避免用药。化防是救急措施。若连续用一种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性,交替使用可减少或避免抗性产生。
化学农药除了安全、合理使用外,对农药本身来说要提倡和发展高效、低毒、快速、无交互抗药性、低残毒的农药,并且剂型加工方面有所改进,如缓释剂。这对于合理使用杀虫剂、延长残效、减少流失和污染、降低毒性都有好处。害虫的综合治理不完全排除农药的使用,当害虫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经济阈值时,常需要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农药应该注意把化学防治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水平。总之,要保证人、畜、有益动物和植物的安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