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诏安?

说《水浒传》,不能不说宋江;而要说宋江,就不能不说招安。自从宋江带领兄弟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好汉们先是打败辽国,接着平定田虎和王庆,最后又剿灭了方腊。在征讨方腊之前,梁山好汉并没有折损,但是征方腊后,梁山好汉则死伤惨重,除去公孙胜、安道全、皇甫端、萧让、金大坚和乐和六人未参与外,梁山102位好汉最后只有36人活着回来,且鲁智深坐化,武松断臂,林冲中风,时迁、杨雄等人则病死。

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诏安?

可以说,招安是梁山好汉的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正因为梁山好汉“结局悲惨”,所以很多人痛骂宋江。有人说宋江不该招安,带领梁山群雄即便不能打一片天下,起码也能据守梁山泊,与朝廷抗衡;也有人说,如果晁盖不死,他肯定不会招安,108将最后就不会死很多人了;还有人说,宋江应该与方腊联手,肯定能推翻朝廷;甚而有人说,宋江不过是踩着兄弟们的尸体上位,他想要功名,最后被奸臣害死也是因为报应,他要是不招安就不会被害死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宋江不应该招安,招安是大错特错的。

那么,宋江为何坚持招安,他坚持招安到底是对是错?如果不招安,梁山108将的结局是否会更好?接下来,个人从原著情节来分析这些问题。

宋江之所以要招安,并没有任何私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梁山十万人马与所需钱粮的冲突;第二方面是梁山好汉的出路与未来;最后一方则面是宋江对朝廷的忠心使然。这三点原因,都促使宋江要招安。

一、梁山十万人马与所需钱粮的冲突

梁山不是一日建成的。王伦为寨主的时代,梁山除了王伦、杜迁、宋万和朱贵四位头领外,只有七八百小喽啰。到晁盖做梁山寨主时,梁山头领不断增多,小喽啰们也多了许多。比如曾头市之战,晁盖一次性就带走林冲、呼延灼等二十位头领和五千人马。

到了宋江做寨主时,梁山人马依旧在扩增,到梁山108将大聚义、大排名时,梁山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梁山约有十万人,燕青去找宿太尉帮忙完成招安大业时,曾经说过梁山人数。

燕青禀道:“太尉在华州降香时,多曾伏侍太尉来。恩相缘何忘了?……宋江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于天子前题奏此事,则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哥哥责着限次,男女便回。”

次后,童贯两次攻打梁山,高俅三次征讨梁山,两人统率大军十余万。从这也能侧面证明,梁山人马约有十来万。

十万人就是十万张嘴,他们每天都要消耗一大笔粮食。古人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菜少,填饱肚子主要靠主食。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米来算,梁山每天就需要十万斤大米。即便打个对折,梁山每天也需要五万斤米。

众所周知,梁山其实是个水泊,虽然有八百里方圆,但实际上并不大。好汉们不养猪牛羊鸡鸭鹅,也不种植水稻小麦,顶多有点儿水产,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粮食来源。所以,即便梁山有存粮,也会坐吃山空。

正因如此,所以梁山每次下山征战或者招揽好汉,都要尽可能多地带回粮食。

就着锺离老人为头给散,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石,宋江大喜。

梁山好汉不仅在祝家庄得到许多粮食,在曾头市也是“抄掳到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而拉拢李应时,吴用也是派三百名士兵去拉李应的家私。诸如此类,不止一例。

事实上,作者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但因为不好解决,所以,作者只能把梁山好汉从其他地方抢夺的粮食尽量提高。比如祝家庄,宋江给每家赐米一石后,仍有五十万石(宋代一石折合今天约为120斤)粮食。实际上,按照地占地大小以及宋代粮食产量,祝家庄不可能有那么多粮食。另外,作者还安排晁盖劫取十万贯生辰纲,最后也都带到了梁山,作为梁山的消耗。

还仅仅是米,如果再算上油、盐、铁、钱、布匹等必需品,梁山十万人每天的消耗更大。试想,梁山不招安以后怎么办?吃饭都成问题。

不要以为靠去周边州县抢就可以,如果周边搞坚壁清野,梁山就没办法了。这一点,高俅早就意识到了。当童贯去征讨梁山时,高俅就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太尉执盏擎杯,与童贯道:“枢密相公此行,与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凯歌。此寇潜伏水洼,只须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诱此贼下山,然后进兵。那时一个个生擒活捉,庶不负朝廷委用。”

高俅所谓的“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其实就是坚壁清野策略,因为只要这么做,梁山就没了粮食来源。

可以说,梁山十万人马与所需钱粮的冲突,促使着宋江只能招安。

秀篆是怎么样一个客家族系?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与本省平和县九峰镇接壤,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建饶镇、饶洋镇、上饶镇,是省定贫困乡镇、革命老区乡镇。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60米,距县城62公里,有1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9068户,39342人。全镇山地面积16.05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5万亩,宜果面积3.8万亩,有果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1.09万亩。主要特产有柿子、青梅、橄榄、龙眼、茶叶、生姜等产业。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67万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24.18%,其中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财税上缴入库125万元,增长4.16%;农民人均纯收入1631元,增长2%;全镇有27个党支部,613名党员,有2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

一、农业方面:全镇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水果生产方面:建立``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引种杨梅等优质品种,全镇新增水果面积3128亩;引进日本甜柿、台丰6号柿子新品种,建立全镇集中统一的种苗培育基地,逐步引导全镇各村进行高位嫁接换种,改造柿子旧果园。茶叶生产方面:创建际岭、彩山、上洋、注湖、隔背等五个高山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际岭、彩山两个茶叶专业村,引种优质品种,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高山无公害茶叶系列精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带动了全镇旧茶园的改造。竹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镇红卫场绿麻竹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扩大绿麻竹种植面积,在埔坪建立500亩绿麻竹基地。畜牧业生产方面:继续完善``龙吼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养猪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家庭养猪业的发展,全镇的家禽、生猪存栏数逐年增加。

二、工业方面:全镇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外引内联共引进资金1010万元。引进台商罗先生创办``秀篆坤龙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万美元;投建装机容量700kw、总投资350万元的东坑水电站和装机容量125kw、总投资100万元的隔背水电站;创办``饶岭水电有限公司``。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年共组织200多名青年输出到晋江、泉州等地当保安,开拓劳务输出新领域。努力培养能人,鼓励回乡投资办厂,陈龙村民投资60万元,新办秀篆福峰茶厂,带动本地茶叶精加工;信茂陶瓷工艺厂,继续扩大产业,形成规模工业。在开通秀篆与广州、汕头等地客车往返班次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陈龙村民集资30多万元,新购置一部豪华大客车,增开通往石狮班次,增强秀篆与经济活跃城市的经贸往来,从而推动我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带动茶叶加工、建材生产、车辆修配、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行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加经济总量。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与本省平和县九峰镇接壤,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建饶镇、饶洋镇、上饶镇,是省定贫困乡镇、革命老区乡镇。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60米,距县城62公里,有1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9068户,39342人。全镇山地面积16.05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5万亩,宜果面积3.8万亩,有果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1.09万亩。主要特产有柿子、青梅、橄榄、龙眼、茶叶、生姜等产业。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67万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24.18%,其中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财税上缴入库125万元,增长4.16%;农民人均纯收入1631元,增长2%;全镇有27个党支部,613名党员,有2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

一、农业方面:全镇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水果生产方面:建立"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引种杨梅等优质品种,全镇新增水果面积3128亩;引进日本甜柿、台丰6号柿子新品种,建立全镇集中统一的种苗培育基地,逐步引导全镇各村进行高位嫁接换种,改造柿子旧果园。茶叶生产方面:创建际岭、彩山、上洋、注湖、隔背等五个高山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际岭、彩山两个茶叶专业村,引种优质品种,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高山无公害茶叶系列精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带动了全镇旧茶园的改造。竹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镇红卫场绿麻竹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扩大绿麻竹种植面积,在埔坪建立500亩绿麻竹基地。畜牧业生产方面:继续完善"龙吼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养猪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家庭养猪业的发展,全镇的家禽、生猪存栏数逐年增加。

二、工业方面:全镇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外引内联共引进资金1010万元。引进台商罗先生创办"秀篆坤龙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万美元;投建装机容量700kw、总投资350万元的东坑水电站和装机容量125kw、总投资100万元的隔背水电站;创办"饶岭水电有限公司"。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年共组织200多名青年输出到晋江、泉州等地当保安,开拓劳务输出新领域。努力培养能人,鼓励回乡投资办厂,陈龙村民投资60万元,新办秀篆福峰茶厂,带动本地茶叶精加工;信茂陶瓷工艺厂,继续扩大产业,形成规模工业。在开通秀篆与广州、汕头等地客车往返班次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陈龙村民集资30多万元,新购置一部豪华大客车,增开通往石狮班次,增强秀篆与经济活跃城市的经贸往来,从而推动我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带动茶叶加工、建材生产、车辆修配、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行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加经济总量。

三、扶贫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和省公安厅等省、市、县扶贫挂钩单位的大力扶持下,2003年共筹集扶贫资金100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30多公里;修通埔坪引水灌溉工程1处,兴修加固水利设施3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多亩;建设陈龙、青山自来水设施2个;开山种果,改造旧果园4000多亩;兴建中学教学综合楼575m2;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户16人;为特困户五老户发放救灾粮1.7万斤,棉被45件;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发放资金5.8万元,解决 120个困难户420人的生活困难。从而增强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逐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

四、基础设施:经多方筹集,2003年共集资金45.12万元,加快道路、供电、通讯和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民办实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埔坪村500亩绿麻竹基地;陈龙村百亩杨梅基地;陈龙、青山村自来水工程;埔坪村引水灌溉工程;埔坪移动通信基地站。以兴建好的项目有:河背公路青龙山路段的拓宽改造工程;彩山路、桥改造工程;秀篆卫生院门诊大楼以建好工程;青龙中学教学楼;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规划、测设及争取资金等前期工作的有:秀篆牛角圩至镇政府商业街工程;秀峰公路水泥路拓宽改造工程和陈龙村道。新增项目有:新建东坑水电站和隔背水电站;增设石东、乾东、青龙山小灵通网络;整修秀峰、河背、秀饶、双洋等乡村道路;开通隔背至官陂马坑公路和东径至割庭坪村道。从而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劲。这些以先后的完工。

五、计生工作:计生工作以脱帽创先为目标,坚持"三为主"方针,推行"三结合"经验,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增加资金投入,负重拼搏,齐抓共管,抓重点、攻难点,认真抓好计生"双查"及扫尾工作,对各计生户实行严格跟踪管理;同时,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村级计生业务水平。经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2003年全镇计生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88.8%,计划外多孩率1.04%,零岁婴儿死亡率 4.15*,独生子 女 领 证 率12.3%,二女户占总人口比9.42*, 一孩育妇比24.6%,为我镇今后计生工作及实现计生"脱帽"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被县计生领导小组评为计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