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青贮饲料制作有哪些关键技术?

(1)地势

青贮饲料制作有哪些关键技术?

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实,背风向阳,雨水不易冲淹,地下水位低,易排水、不积水,靠近畜舍,远离水源,远离圈厕和垃圾堆以防止污染的地方。

(2)窖

窖形一般有圆形与长方形之分,窖壁平直光滑,不透水,不透气。窖的宽度一般应小于深度,较好的比例是1∶(1.5~2),利于原料本身重量将其压实,并能降低损耗量。窖的大小应根据青贮数量及养畜头数来决定,圆形的一般直径在1.7~3米,深度以3~4米为宜,底部要呈锅底形。规模养畜场宜采用长方形窖,宽度在1.7~3米,深度以2.3~3.3米为宜,长度随青贮数量而定。长方形窖的边角应呈圆形,以利原料的下降和压实。为减少青贮料的损失,窖底和四周应铺一层塑料膜。

(3)原料

①要有一定的含水量:通常原料的含水量应为70%左右。检查原料含水量的土办法是:两手用力握拧原料,以手指缝露出水珠而不往下滴为宜。若原料过干,就洒一些水,然后立即搅拌踩踏,以达到加水均匀和防止水分再蒸发等目的;若原料过湿,就将原料在阳光下晾晒后再加工。此外,在加工氨化青贮饲料时,加氨或加尿素可以和加水同步进行。在青贮期间,还要经常检测温度。常用的简易方法是,用手探摸窖内深度为30厘米左右处的原料温度,如超过人体正常体温(37℃),应加水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加水不可过量,应保持原料的含水量始终在70%左右,否则乳酸菌就不能正常繁殖。

②要有一定的含糖量:一般要求原料含糖量不得低于1%~1.5%。

③要干净:绝不能在原料中混入泥土、粪便、铁丝和木片等异物,也绝不能让腐败变质的原料进窖。在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泥土污染,若泥土进窖一点,青贮饲料则变质一片。玉米和高粱的根系部分也不能用于青贮。如发现带根带土的原料,宁可停贮待料,也绝不能让它混入窖中。

④要切碎:青贮饲料必须切碎,便于压实。另外在切碎过程中,由于汁液渗出而湿润其表面,有利于加速乳酸菌的繁殖,并且有利于牛羊采食,提高消化力。玉米秸、串叶松香草秸秆或菊苣的秸秆青贮前均必须切碎到长1~2厘米,青贮时才能压实。牧草和藤蔓柔软,易压实,切短至3~5厘米青贮,效果较好。

(4)压实、密封性

压实密封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堆垛的青贮饲料之间的空气,也为了防止外来空气的进入。因为青贮发酵的原理就是让青贮饲料进入厌氧状态,如果压实和密封不好,青贮饲料就因好氧菌的繁殖生长而腐败变味。因此,压实密封是青贮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①踩压:在大型青贮饲料的制作时,有条件的可使用履带式拖拉机碾压,没有条件时组织人力踩压。要一层一层地踩实,每层的厚度为30厘米左右。特别是窖的四周一定要多踩几遍。

②封窖:当窖装满高出地面50~100厘米时,在经过多遍的踩压后,把窖四周的塑料薄膜拉起来盖在露出在地面上的饲料上,封严顶部和四周。然后压上50厘米的土层,拍平表面,并在窖的四周挖好排水沟。要确保封闭严实,不漏气、不渗水。封窖后要经常检查窖顶及四周有无裂缝,如有裂缝要及时补好,保证窖内的无氧状态。

青贮发酵法。青贮就是利用青绿饲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对饲料进行发酵,使饲料中的部分糖源转变为乳酸,使青贮料的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霉菌、腐败菌等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长期贮存青饲料的目的。青贮发酵的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其持续的时间约3周左右,大体可分为5个价段:第一价段是创造厌氧环境阶段。从青贮原料放入窖中开始,这时植物细胞在继续呼吸,其结果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使青贮料逐渐变为厌氧环境,再加上产热,都给乳酸菌繁殖提供了条件。第二阶段主要是产生乙酸阶段。酸的浓度增加又给乳酸菌开始繁殖创造了条件。第三阶段是乳酸开始产生价段。也是乙酸菌在较高的酸中不能生活而受到限制的阶段。以上三个价段约需3~5天,三者互相穿插,无一定界限。第四价段则是乳酸菌增殖和乳酸形成的价段。在正常情况下,窖内温度由330C降到250C,pH值由6降到3.4~4.0。这个价段持续15~20天。由于产生的乳酸已达到最高水平,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第五阶段的情况取决于前四个价段,首先如产生的乳酸、乙酸量足,就可以预防其它杂菌的作用。否则,如乳酸量少,有害杂菌就会增殖;丁酸菌会产生丁酸,进而作用于青贮原料引起分解,使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为氨与胺,青贮料发出臭味,影响适口性。其次,如青贮窖镇压得紧,空气排出干净,封顶严密不漏气(最初几天下沉最多,封顶下沉后要及时培土封严),青贮料就可长期保存。否则,空气一经进入,就会氧化产热,造成损失;同时在有空气情况下,霉菌繁殖,就能利用第四阶段所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下降后, 随之杂菌增殖,使青贮料霉变发臭而遭受损失。

青贮料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满足乳酸菌生长繁殖的三个条件:无氧环境、原料中足够的糖分,再加上适宜的含水量,三者缺一不可。为保证无氧环境,青料收割后,应尽可能在短时期内切短、装窖、压实、封严,这是保持低温和创造厌氧的先决条件。切短是便于压实,压实是为了排除空气,密封是隔绝空气。否则,如有空气就会使植物细胞继续持续呼吸,窖温升高,不仅有利于杂菌繁殖,也引起营养物质大量损失。为保证乳酸菌的大量繁殖,必需有适当的含糖量。根椐饲料含糖量的多少,可将青贮原料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易于青贮的原料,如玉米、菊芋、向日葵、胡萝卜茎叶、芜青、饲用甘蓝、禾本科牧草、甘薯藤、南瓜等;第二类是不易于青贮的原料,如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豆科牧草以及大豆、碗豆、马铃薯的茎叶等;这类原料宜与第一类混贮。第三类是不能单独青贮的原料,如南瓜藤、西瓜藤等。这类植物含糖量极低,只有与其它易于青贮的原料混贮,或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玉米粉等,或加酸青贮才能成功(包括如每100kg青贮原料加1kg丙酸,但要注意防止溅洒在皮肤上;或按原料量的5~6%添加A.I. V稀释液(由浓度30%的盐酸192份、40%的硫酸8份,再加水800份稀释而成);或按原料量的5~7%添加A.A Z稀释液(该液由浓度8~10%盐酸170份、8~10%的了硫酸30份混合而成。);也可加蚁酸、甲酸(比加盐酸、硫酸效果好,因盐酸等强酸易溶解钙盐,影响了对钙的吸收)。因蚁酸在青贮时或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害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蚁酸本身也可被吸收利用,增重效果比一般青贮料高。添加量为每吨原料中加浓度85%的蚁酸2.85kg(英国)或浓度为90% 的4.53kg(美国)。加酸青贮料的优点:颜色鲜绿,具香味,品质高(蛋白损失仅0.3~0.5%,一般青贮料损失达1~2%;粗纤维减少多;胡萝卜素、VC、钙、磷损失少)。

青贮料中适宜的水分含量是保证乳酸菌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最适宜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则以60~70%为优。另外,因质地不同而有差异。质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达78~82%;而收割早、幼嫩多汁而柔软的原料,含水量应低些,以60%为宜。含水过高或过低的青贮原料,均应进行凉晒处理或加水调节。过高的贮前应稍凉晒凋萎,如仍不行,可与粉碎的干草或秸秆混合青贮。判断观察水份高低的方法,除实测外,在生产中主要是靠经验来判断。一是手挤法:抓一把铡碎的青贮原料,用力挤30秒钟,伸开手后有水流出或手指间有水,含水量约为75~85%,太湿,不能做成优质青贮,应该晒一下,或与较干的秸杆一起青贮,或每吨加90kg玉米面。如伸开手后料团呈球状,手湿,含水量约在68~75%,或伸开手后料团慢慢散开,手不湿,含水量约在60~67%,都是做青贮的最佳含水量,不需任何添加物。如伸开手后料团立即散开,含水量低于60%,要添加水分后才能青贮。二是扭弯法:在铡碎前,扭弯秸杆的茎时不折断,叶子柔软带绿而不干燥,这时的含水量最合适。一般来说,豆科植物在孕蕾期和初花期,禾本科植物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玉米在乳熟期,应及时收割并青贮。

青贮方法分塑料袋青贮和窖式青贮两种.装填前,窖底部可填一层10~15厘米厚的切短的秸杆或牧草,以便吸收青贮液汁。对秸秆类可切成3厘米,青草、甜高梁、苏丹草和藤蔓可以短到10~20厘米后,直接放在塑料袋内或青贮池内 一层一层铺放,每层均反复踩实,排净空气,特别要注意窖壁四周和拐角処的压紧,直到装满并超出窖口20厘米为止,上面用厚塑料布封顶再用湿土压实,防止漏气和雨水流入。封口后头几天要常检查,发现下沉和裂缝,应及时加土填实。冬季为了保温,顶部可铺放一些玉米秸。一般情况下,青贮30~45天可完成发酵全过程,即可开窖使用。凡原料越软,发酵时间越短(40天左右):反之越坚硬所需发酵时间越长(45~50天左右)。豆科植物犮酵更长,需3个月左右。青贮料的贮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最久者可达20~30年。

饲喂时青贮饲料不能代替干草,过多饲喂易引起酸中毒(瘤胃内PH值为弱酸性),采食量下降。青贮料还具有轻泻性,怀孕家畜不宜多喂.各种家畜青贮料饲喂参考量(kg/日)如下:泌乳牛15--20;育成牛4--20;役牛10--20;肉牛10--20;马、骡 5--10;妊娠母猪3--6;哺乳猪2--3;羊5-8。喂量也可根据体重来确定:小母牛喂量可占体重的2.5~3%;公牛占体重的1.5~2%;育肥肉牛可占体重的4~5%。羊只喂量可参考牛的按体重喂量方法来确定。冰冻的青贮要融化后才能饲喂。

青贮饲料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推广使用。近年来青贮技术有很大改进。在青贮方法上:

推广低水分半干青贮法,通过添加甲酸(如每100kg禾本科牧草添加0.3~0.5kg;每100kg豆科牧草添加0.5kg)、丙酸(添加原料量的0.5~1.0%)、糖蜜、谷物等添加物,显著地提高了青贮效果,改进了青贮料的品质。

另有添加乳酸菌青贮:目前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德氏乳酸杆菌,一般添加量为每吨青贮原料加乳酸菌培养物0.5升或乳酸菌剂450克。

添加甲酸青贮:为有机酸中降低pH值最强的一种。除,抑制霉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外,可提高饲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效防止蛋白质水解。添加量:每吨青贮加95%的甲酸2.9kg,或每吨中加85~90%甲酸2.8~3.5kg。用水稀释,防烧手。

加乙酸量与甲酸相同。加丙酸量为0.1~0.6%。0.5~0.6%可作为不易青贮料的保存剂。

添加甲醛青贮:一般在每100kg青贮原料中添加浓度85%的甲醛0.3~0.7kg,能保证青贮过程中无腐败菌活动,干物质损失减少50%,消化率提高20%左右。也可按原料中每100g粗蛋白质添加甲醛4~8g。对嫩叶量大的青贮原料,除添加甲醛外,还应添加1.5%~2.5%甲酸,效果更好。

添加尿素青贮:按青贮原料量的0.5%添加。添加方法是将尿素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分层喷洒在原料上。除尿素外,还可按原料量的0.35~0.4%加入磷酸脲,不仅能补充乳酸菌繁殖对非蛋白质氮的需要,增加青贮料的菌体蛋白和磷的含量,还能使青贮料的酸度较快地达到标准(pH值3.8~4.2),有效地保存青贮料中的营养。

添加微量元素青贮:为了提高青贮料的营养价值,可在每吨青贮原料中添加硫酸铜2.5克、硫酸锰5克、硫酸锌2克、氯化钴1克、碘化钾0.1克、硫酸钠500克。把以上化学盐类溶于水中分层喷洒在原料上即可。

添加食盐青贮:添加量为青贮原料的0.2%~0.5%。尤其适于原料水分低,质地粗硬的饲料。

添加酶制剂青贮:可使用胜曲霉、黑曲霉、米曲霉等培养物的浓缩物和淀粉酶、糊精酶、半纤维素酶等为主的酶制剂。添加量为青贮原料的0.01%~0.25%。

添加糖蜜青贮:禾本科原料加4%;豆科秸秆加6%;糖分多的加1~3%。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