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沙滩地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我们在种植秋播小麦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管理,才能让您的秋播小麦更好的生长,为您带来更高的价值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沙滩地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沙滩地水分和养分流失快,所以只要注意及时灌溉,分期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灌浆期喷施多多收,就可以基本保证高产稳产。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培肥地力

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重施磷肥,补充微肥,有条件的地方重施有机肥。试验表明,精播麦田一般要求土壤地力达到有机质1.22%以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0.084%、47.5×10E-6、29.8×10E-6、91×104浓度左右。同时要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

选用良种

选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大穗大粒、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效益高、早熟、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种。

适期早播

淮北麦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初开始播种,至10月15日结束,偏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霜降结束。淮南的苏中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开始播种,至10月底前结束;淮南的丘陵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开始播种,至11月初结束。苏南的太湖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11月5日前结束。超稀播田块可适当提前播种。

合理播量

每亩播量4~7公斤,基本苗达每亩6~14万株,淮北麦区基本苗掌握在6~10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5;苏中麦区8~12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3;苏南麦区10~14万株,是预期穗数的2/5。播种要采用扩行条播,坚持足墒播种,确保播深一致。

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高效施肥

注意尽量不施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施的蜡氮肥和返青氮肥,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生长。淮北亩产500公斤目标产量每亩需施纯氮22公斤左右,淮南400公斤目标产量需施纯氮18公斤左右,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用比例大致为1∶0.5∶0.6。氮肥基苗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左右,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石,拔节孕穗肥可分两次施用,其中拔节肥倒3叶期占25%左右,剑叶保花肥占10%。

小麦的种植技术

科学施肥与除草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为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化肥75~120、120~150 kg/hm2,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的分蘖率。3月初要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2]

化学调控防倒伏

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一般主要是茎倒伏,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3]

抽穗及灌浆成熟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粘虫、锈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延长小麦生长期,提高产量,可喷施杀虫剂,连续使用1~2次。同时,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扬花期进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浆,达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灌麦黄水,以补充水分,并为复播第2茬作物做前期准备。

河南什么时候种小麦?

小麦播种量与地区及播种时间有关,地区温度较高的地方播种量少,播种初期播种量也小,一般为平均亩产25 ~ 30斤左右,播种晚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常见播种量为每亩40斤以上甚至50斤,密度太高,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早期幼苗容易相互竞争形成弱型,后期容易倒伏。那么,如何解决密度太高的情况呢?

播种量大,加上盆景,会影响田间隐蔽、通风良好的光线,增加病虫害发生,最终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因此这种田地要及时进行间苗,手动清除麦苗,将抽到田地外,避免再次生活。

初期没有保苗的麦田可以在中后期喷洒化控剂,抑制麦苗的生长,从而有效地控制土地部分的生长,促进根底,防止麦田太厚而倒下或病害加重。喷洒收缩节胺、矮缩素、烯丙基抑制生长,降低小麦的茬子,提高小麦的投降能力。

从小麦发育到分蘖,可以起到旺盛的作用,破坏部分分蘖,减少密度压力。

推迟灌水肥的时间,控制幼苗的生长。发挥蹲伏效果,可以有效控制小麦无效粉。

在密度太高的麦田里,要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适当添加钾肥和磷肥。

小麦播种太密,初期小麦出现幼苗弱黄现象,相互争夺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所有小麦株的生长。到了中后期,盆景会变多,田间通风性,透气性会大幅降低,导致病虫害增加,对预防也不利。第二,到了抽穗的火器就不能正常进行,同时根不结实,倒下的概率大大增加。总之,小麦种得稠,坏处不少,没看到好处。

对于这种情况,种植者应该如何管理?分两个阶段来说,一个是绝技,另一个是中后期。

苗期如果发现小麦太稠,可以进行间苗工作,间苗又名扫墓,可以手动去除麦苗,为幼苗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保证营养供应。但是,如果种植面积小,种植面积太大,则肝苗工作量太大,人力成本太大,不合适。

如果中后期发现小麦种得太稠(因为苗期不注意,到中后期才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就多一些,主要集中在水和肥料方面。

首先,在水分管理中,如果年后发生旱情(会青期),很多朋友会第一次浇水缓解旱情,但如果种植浓密的地块,则可以适当地延缓浇水时间,起到蹲伏的作用,减少小麦的无效授粉。其次,在进行追肥时,也要与水分管理相似,适当延缓追肥时间,同时以尿素为基础添加磷肥和钾肥。

然后控制王旺,喷射王庄,减少小麦倒伏的概率,灌浆期过后,根据田间小麦的生长趋势,喷洒全营养补充的叶面肥,可以提高颗粒重量,进一步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扩展资料

小麦价值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质酶及微量维生素乙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百度百科-冬小麦

百度百科-小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