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场有什么政策补贴
法律分析:创办种植业类家庭农场,需经营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达3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创办畜禽业类家庭农场,养殖生猪年出栏达1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达1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达500头以上禽年出栏达10000只以上,家兔年出栏达2000只以上才能领取补贴。创办水产业类家庭农场,需经营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养殖水面达30亩以上,特种水产的养殖水面积达1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创办林业类家庭农场,需山林经营面积达500亩以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油茶种植面积达8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法律依据:《上海市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门是本市家庭农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家庭农场相关政策的拟定和协调落实,承担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指导、服务、规范等相关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规划资源、商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绿化市容(林业)、科技、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水务、气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工作。镇(乡)人民政府负责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的日常工作。
家庭农场怎样补贴
国家养殖业补贴项目有以下几点: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2、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
3、支持优势特色种养示范专项;
4、畜禽良种补贴;
5、水产标准化养殖补贴;
6、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指的不是农村散养户,是指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养殖的农户,具体申报时间是在每年的3到8月份。
1生猪。生猪一年能繁母猪并存栏300头以上的,且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国家补贴25-100万。2肉牛。一年肉牛出栏育肥牛5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牛50头以上,国家补贴25-50万。3肉羊。肉羊存栏一年能繁母羊25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其中对于内蒙古肉羊养殖称为牧区,一般牧区存栏能繁母羊4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国家补贴25-50万。4肉鸡。在农村进行肉鸡养殖量在5000只以上,一年出栏量10万只以上,国家补贴35万。5奶牛。奶牛一年年存栏300-499头的农村养殖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80万;奶牛一年存栏500-999头的农村养殖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30万;奶牛一年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农村养殖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70万。6蛋鸡。蛋鸡指的是能生蛋的鸡,在农村养殖规模在1万只以上,国家补贴35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三条
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家庭农场都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的,那办理家庭农场有没有补贴?安徽的补贴标准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安徽家庭农场补贴的标准是什么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展现状不同,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及力度差异也很大,同时补贴的项目也是多样化,针对家庭农场直补、流转土地租金补贴、贷款贴息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都有所差异,比如:
1、安徽:家庭农场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连补3年,分年度兑现;对从事设施农业、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被认定为中小型和大型家庭农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万元和5万元。
2、山东:家庭农场注册登记200亩以上、合同5年以上、总投资30万以上的,2013年最高可拿到10万元补贴。
3、江苏:经营稳定、推广应用新技术且平均效益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3到5万元的奖励。同时,扶持组建家庭农场协会,农产品实行统一种植销售;年销售业绩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实际销售收入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经营家庭农场所申请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扶持。每个贴息对象年贴息最高额度为5万元,可连续享受。家庭农场补贴的项目所有农庄都可以享受的补贴基础设施方面:所有的农庄基础设施建设都向政府协商解决,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要在农庄建设之前就需要与政府沟通,最好先把农庄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向政府部门进行汇报。如果建好后再沟通和申请,恐怕已经很难拿到配套设施。休闲方面:农业局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重点支持发展休闲农业的园区。国家和各省每年都会评定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园区等经营好的农庄典范,农庄都可以进行申报,但是要达到园区80亩以上。产业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根据产业不同,有蔬菜产业、水果产业、林业产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加工产业等方面。对于蔬菜种植、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等,可以申报农业部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贴50-100万元,要求设施200亩以上,露地1000亩以上。林业产业:可以申报林业局的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每个项目200万元以上;林业局林下经济项目,一般补贴在10-30万元。林业局申报成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工产业:农业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农业局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工信局技术提升与改造工程项目。农业局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单位。观光餐饮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观光类农庄可以向旅游局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旅游扶贫资金等。在贫困村建设的项目,还可以申请旅游局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自由基地发展餐饮的农庄还可以申请三品一标的认证及相关补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徽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安徽省家庭农场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存在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保障不足等问题,政策的配套完善和落实尚待努力。需要强化基础,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继续探索创新。在省级已经设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融资风险牢h偿基金的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通过项目建设、定向贴息、补贴、降低中间费用等方式,形成农业、财政、金融等部门支持合力。二是扩大对家庭农场金融服务试点覆盖面。加强与涉农金融机构的协作,扩大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范围,总结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粮食银行;等试点经验,加强家庭农场增信机制建设,探索家庭农场信用评级办法,发展信用贷款模式,大力推广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模式,进一步扩大家庭农场获得金融支持的覆盖面。三是加强家庭农场示范建设。开展示范家庭认定工作,2015年省级认定500个示范家庭农场。建立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四是加强管理服务。建立全省统一的家庭农场基础台账,帮助家庭农场建立生产经营档案。抓好农业部确定的3个县100个家庭农场和省示范家庭农场运行监测;总结推广合肥市家庭农场管理服务经验。五是支持家庭农场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新增补贴、示范评定向开展粮食生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家庭农场的倾斜支持。六是统筹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纳入到农民合作社示范县创建、"农社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等工作中,统筹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协调联合发展。
1.创办种植业类家庭农场,需经营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达3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2.创办畜禽业类家庭农场,养殖生猪年出栏达1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达1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达50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达10000只以上,家兔年出栏达2000只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3.创办水产业类家庭农场,需经营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养殖水面达30亩以上,特种水产的养殖水面积达1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4.创办林业类家庭农场,需山林经营面积达500亩以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油茶种植面积达8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才能领取补贴。
由于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所不同,给予的补贴金额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具体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可以去当地的农业部门进行咨询、申请。
法律依据:《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5年种粮大户和种粮家庭农场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
一、补贴事项
1、补贴依据。种植小麦的,以小麦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种植单季水稻的,以水稻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
2、补贴标准。对种粮大户和种植粮食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5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每亩补贴60元;200亩及以上的,每户限额补贴1.2万元。
3、补贴形式。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发放到适度规模经营者存折账户。
4、补贴用途。各市根据《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实施意见》(鲁财农〔2015〕26号),引导种粮大户和种植粮食家庭农场,将补贴资金用于发展粮食规模生产经营。
《潍坊市财政局、潍坊市农业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的通知》
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省补贴工作情况,我省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统筹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
1.补贴对象。全省种粮(小麦)农民。
2.补贴依据。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省确定以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进行补贴。
3.补贴标准。为保证惠农力度不减,各市按照每亩不低于125元的标准发放,具体标准由各市根据切块资金规模和本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并报省财政厅、农业厅备案。
4.补贴用途。为加强农业耕地及生态资源保护,补贴资金应引导农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粪便,多施农家肥;
(2)鼓励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发展食草畜牧业,禁止焚烧秸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绿色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主动保护地力;
(4)鼓励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
(5)发展和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搞好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