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的栽培技术
⒈种植:橄榄主根发达,侧根须根少,特别是其木质部质地比龙眼、荔枝等果树木质部疏松且表层组织乳汁多的特性。种植后难以及时从土壤吸收水分,加上移植时根部损伤树体水分蒸发及汁液伤流较多,导致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水分平衡破坏而影响成活。选择雨水充足的季节(小满、芒种期间),取苗时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并及时去掉2/3-3/4的叶片,不带土幼树苗有条件主干用降解膜密封包扎,减少水分蒸发。穴坑要挖深,种时也要埋深或培土要高,待确定成活后再适当挖开部分培土。水源充足园地在穴内进水拌成泥浆,或放入水稻田泥浆更好,把根部放在泥浆内种植后盖土。种时不能施无机肥或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伤根影响成活。
⒉养护措施:插竹竿防牲畜危害和采取遮阴措施,树盘可采用地膜覆盖或铺盖稻草等措施来保持湿度以顺利渡过夏天。
⒊整形修剪:橄榄树生长势强劲,容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生殖生长。一般采取削弱顶端优势,以轻剪、疏剪为主或适当短截,促使各级分枝形成均匀紧凑的树冠。橄榄开花结果具有外端优势特性和每年的结果枝大都是上年的夏秋梢发育而来的特点。采果后修剪时,注意培养树冠外围的夏秋梢,促使立春后至惊蛰前抽发的结果枝,其坐果率最好。生产上还结合控水、断根、环扎、化学调控等促花措施,环割处理应慎重操作,不宜提倡。
⒋肥水管理:栽培上根据树龄、树势、结果量、土壤肥力等决定施肥时期和施肥量。一般在3月份施花前肥,以中速效肥结合农家肥;8-9月份施壮果肥,偏速效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追肥;采果后,应重施农家有机肥和N、P、K、Ga等大量元素补充,并尽量做到翻土、深施、覆盖。雨天旱晴应及时排灌,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特别在每次抽梢期和果实膨大期要保证有适当的水分供给。 根据用途及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橄榄果实单宁较多,采后极易失去水分皱缩,采摘时按销售、加工量或订单采收。同时注意保护果枝顶芽以抽生次年的结果枝,尽量做到轻采、轻装、运输不伤果实。保持适当稳定的温、湿度是橄榄保鲜关键环节。然后再根据用途按不同程序加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橄榄喜温暖,生长期需适当高温才能生长旺盛,结果良好,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无严霜冻害地区最适其生长,冬天可忍受短时间的零下3℃的低温,但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就会发生严重冻害。
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红黄壤、石砾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长良好。
扩展资料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南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长崎、冲绳)及马来半岛有栽培。
中国分布以福建省为最多,四川、浙江、台湾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栽培橄榄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及马来西亚。
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海南、台湾两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均发现野生橄榄。
百度百科-橄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