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总投资6108.9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用2829.5万元;设备购置费1536.5万元;其它费用1742.9万元。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下达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276万元,其中到位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投资1020万元,地方配套256万元。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保护区下设正宁、华池、合水、湘乐四个管理分局,每平方公里人均分布人口6人。保护区主要承担着2万多hm2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的保护建设任务。

对保护区内各种用途占用林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保护区内采油占用林地进行了重点清理,对保护区批准前开采的油井一律停止生产,封堵井口。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禁牧,禁止一切畜群进入保护区内,严格控制职工群众采樵。在封育区采取用铁丝、木桩、土墙等办法围栏近3万米。

增加维修防护设施,先后对147个资源管护站点进行维修,维修林区公路260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180公里,维修防火道路390公里,购置、维修保养风力灭火机及各种灭火工具6000多件(台)。从2005年开始,保护区内的所有林场一切抚育性质的人工幼树和野生植物采挖,都必须先设计,经省厅批准后再抚育采挖,保护区内树木和各类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成立了动管站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禁止在保护区乱捕乱猎,打击非法销售、收购、加工野生动物行为。

林场育苗树种由过去较为单纯的油松、落叶松、杨树等发展到油松、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沙棘等多个树种,逐步向较珍贵、市场潜力大的雪松、桧柏、洒金柏、黄杨等园林绿化苗木树种发展。养殖业突出品种改良、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成功地发展了波尔山羊、绒山羊改良和牛品种改良、育肥及温棚养猪、特种瘦肉型家野猪杂交,梅花鹿养殖等多个项目。 打扮梁

打扮梁是子午岭上的小地名,在今华池县乔河乡境内,是秦直道上一个古驿站。相传汉代昭君王嫱出塞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走的就是秦直道。在途中经打扮梁这个地方时,曾有小驻。当时这里是西汉和匈奴实际控制的边界线,王昭君越过此地,便意味着离开了故土。因此,王昭君在此曾梳洗打扮,面南拜别故土父老。于是,便留下了“打扮梁”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地名。现在这里除了一个城障遗址的残垣断壁和一座烽台外,再也看不到当年驿站的任何遗迹,但昭君梳洗打扮这历史的一幕却永远定格在了这里。

莲花寺摩崖造像

子午岭山上厚厚的黄土为密林覆盖,山下溪水清流拍打着两岸红色的砂岩崖。这些红砂岩崖面成为释家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资源。从北魏太和年间开始,历经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岭山脚下开凿的大小石窟多达20余处。坐落在子午岭中部的莲花寺石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属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地处葫芦河右岸。石窟开凿在平定川河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小山峁上。这个小山峁之上是乔灌丛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险峻。莲花寺摩崖造像就开凿在这个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态而就,灵活多变,人工雕凿与自然崖面巧妙结合,天衣无缝,颇有鬼斧神工之奇妙,实为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分别开凿于唐、宋两个时期。石窟题记有“唐天宝十载”的记年,即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751年)。还有一题记为“宋绍圣二年”,即北宋哲宗赵煦绍圣二年(1095年)。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采用连环画表现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强,是子午岭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二将城遗址

子午岭上的二将城遗址,位于今华池县山庄乡境内。这座古城垣依山就势,雄踞山巅。它是众多的城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古城。从此城遗址调查发现的“大顺城关”字样证实,这是北宋时期庆州知州范仲淹为了抵抗西夏而修筑的大顺城。

碧落霞天塔

子午岭东麓有条小河,叫苗村河。这里曾有一处寺院,院内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余米,纤细瘦峻,独具一格,使这里成为一处融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个石刻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宁夏巡抚都御史陈棐题写的。陈棐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精于书法。他在宁夏巡抚任上途经子午岭,为苗村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葱笼,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灿烂,岚雾升腾,碧水青山,交相映辉,于是他欣然命笔题写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于岩面。

林海长湖

子午岭北端的小凤川有座小湖,这里是一道狭窄的深谷,加之两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带状,水面长约5公里,宽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长湖之称。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以常规性科研为主,条件成熟时可开展专题研究。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本底资源调查。

①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调查;

②种子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调查;

③植被资源调查;

④社区调查;

⑤自然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调查。

(2)定位研究。

①建立气象观测站,观测记载气象因子;②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和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分析气候与野生动物生存、繁殖及栖息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③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和样线,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规律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④建立水文监测站,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

(3)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

通过对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的调查,采样分析,确认病虫害的类型,积极地进行科学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方法、途径。

(4)建立信息系统,强化档案管理,建立数据库

随着保护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科研日常化,积累的资料信息也逐年增多。为了便于信息的检索、查询、数据统计和国际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管理数据库。这对提高保护区整体水平,促进保护区自身建设、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宁县杞生源生物环保养猪营销专业合作社是2008-11-12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中宁县城西环路白桥南侧。

中宁县杞生源生物环保养猪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640521MA75WPHR6L,企业法人张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宁县杞生源生物环保养猪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生猪养殖、繁育、收购及销售;养殖技术及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中宁县杞生源生物环保养猪营销专业合作社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宁县杞生源生物环保养猪营销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