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海上非法作业的对海洋牧场有何影响

影响航道畅通,破坏海洋牧场。

海上非法作业的对海洋牧场有何影响

海上非法养殖不仅影响航道畅通,而且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带动渔民增收,促进关联产业发展,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优化,海洋牧场建设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未来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向自然界索取食物,而大自然也毫不吝啬的向人类提供各种动植物资源,作为我们的食物。不过,在数百万年的人类发展 历史 中,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食物越来越多了。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已经超过75亿人,每一个人的生存都需要食物供给,地球为了养活我们人类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在人类 社会 早期,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是通过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所以当时的文明被称为“采集和狩猎文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通过直接向自然界采集和狩猎所获得的食物不足以养活所有的人口了,人类逐步开始通过自己种植栽培一些作为,以及饲养一些动物来获取食物,逐步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

从农业文明以来的数千年时间,虽然人类的 科技 不断进步,推动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但是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依旧是“先向自然界索取,当某类食物出现严重匮乏时,又转而开始种植或者养殖”。目前人类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人工生产的,很少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曾经,人类覆盖地球70%以上面积的海洋,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提供各类渔业资源,是人类无尽的食物来源。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广阔的海洋也是有有限的,有限的海洋在人类无限的捕捞欲望面前,也只能败下阵来。在世界海域中有些区域渔业资源特别丰富, 我们称为四大渔场,分别是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 ,这些区域要么是寒暖流交汇,要么是有上升性寒流分布,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但是,随着人类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不断增加,比如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曾经一度大量海鲜供应欧洲市场。但是随后,风光不再,渔业资源迅速萎缩,到如今到了“无鱼可捕”的局面。我国的舟山渔场也是国内著名的渔场,属于西北太平洋渔场(包括北海道渔场)的组成部分,曾经有着大量的海鲜鱼获,大黄鱼、带鱼、墨鱼等品种十分丰富,但是随着大量的捕捞,如今每年的捕捞量已经十分有限。

我们通过投放鱼苗,以及规定休渔期,打击非法捕捞等方法来恢复渔业资源,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办法跟上人民群众对于渔业资源的需求量。所以,我国近些年来海洋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沿岸地区大量建设了养殖的网箱,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超过5000万吨,占水产总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

位于福建宁德的三沙湾集中了大量的养殖网箱,这里是世界上最集中的网箱水产养殖中心,从卫星照片上来俯瞰这一片海域,你会看到无数的网箱排列成直线形态,木制的人行道、无数的船只、房屋和村庄漂浮在海面上,犹如一个巨大的“海洋牧场”。这里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大黄鱼,极大的弥补了野生大黄鱼的短缺,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吃上大黄鱼。当海洋渔业资源越来越匮乏,建设“海洋牧场”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如下: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

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91年,日本政府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中央政府和县政府、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大麻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设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