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没有水稻田吗
有。广西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之一,水稻是广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广西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广西地理环境适宜水稻生长,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中国十大知名大米品牌排行榜
NO.1 金健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粮食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五”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全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国家水稻工程优质米示范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省党建工作示范企业”。现有资产总额20.81亿元,净资产9.15亿元。涉及食品(乳品)、**、种业、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外贸、实业投资等领域。
NO.2 北大荒
北大荒集团的前身是黑龙江农垦系统,创立于1947年。经过三代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少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北大荒农垦集团,并列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行。
NO.3 五常
说五常,道五常,五常最著名的当是大米。五常在黑龙江省的最南部,距离哈尔滨120公里左右,属于哈尔滨管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7512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国际权威人士说,在同纬度地区五常的水稻第一位。接受我采访的是五常市副市长阎中,五常市农业局局长、“绿办”主任吴景福和市农委副主任王文彦。五常人向我揭开了他们种植水稻的深厚的底蕴。
NO.4 盘锦
顺序号:148;地理标志商标名称:盘锦大米;注册号:3514579;商品类别或名称:大米;注册人:盘锦市大米协会;地域范围:辽宁省境内,地理坐标在北纬40°27′-41°29′,东经121°25′-122°31′之间,具体范围是:东界辽河大洼县的高家农场、东风农场、西安农场,盘山县的古城子乡、沙岭镇、棠树林子乡隔河与台安县、海城市、营口市相望;西面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石山种畜场与锦州市辖区凌海市相邻,北面盘山县的甜水农场、胡家农场、大荒农场、高升镇与锦州辖区北宁市接壤,南濒临辽东湾盘锦市地域之间。
盘锦市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又被称之为“辽河金三角”。
NO.5 利是
在利是大米憨态可掬的卡通商标下,李正大和他的团队有着“打造小包装米领导品牌”的雄心。李正大说,计划时代,粮食企业的全部任务就是“收”和“储”。如何卖大米不是它们考虑的事情。现在步入市场经济,营销对于中国粮食企业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NO.6 御泉
吉林省德春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东辽河上游的辽源市西安区西孟村境内。公司始建于2000年6月,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厂区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拥有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9000公顷。公司总资产2006年46500万元,固定资产14955万元。公司职工824人,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吉林省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
NO.7 好雨裕丰
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吉林省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以粮食加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下属子公司前郭裕丰米业有限公司也是以稻谷加工为主的企业。两个生产厂区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公司每年可加工稻谷70万吨。现有资产总额36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4883万元。拥有员工312人,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占公司总人数的50%。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3000万元,利税994万元。公司的银行信用等级为AAA级。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认证,C标志计量认证,在吉林省稻谷加工企业中唯一一家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公司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公示企业、吉林省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国家“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殊荣。国家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于2005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对公司投资参股共3750万元,为公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在成立的十多年中,公司坚持以发展稻米产业为根基,脚踏实地,逐步发展壮大。公司深刻地认识到了树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从基地到车间、从公司到市场,全程进行规范管理。为了打造出一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米业名牌,公司强化“硬件”,夯实了基础。公司一直把企业整体水平定位于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创国内一流企业的平台上。公司的生产线采用了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电脑自动配米系统、瑞士布勒配套碾米设备、英国索特克斯色选机等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操作。公司是瑞士布勒公司在中国东北的设备示范基地。英国产的ZV4型色选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色选机,一机多用,可以精选大米、糯米、黑米、糙米等多种产品。该色选机采用了数码摄像机,数字化控制处理、通过自动最佳背影比色,可使物料在颜色上分辨率高,从而达到剔除异色粒的目的。采用了触摸操作屏,自动校正,傻瓜操作。采用了远程输入输出接口上网,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新编的操作程序可由外方工程师在网上独立操作,出现故障时可由外方工程师在网上排除故障。该色选机的制造商英国索特克斯公司曾先后四次被授予“英国皇后奖”。
NO.8 金佳
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西省粮油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五个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是江西粮食系统第一家从事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股份制科技型企业。公司总股本5200万,拥有一个15万吨仓容的粮食储备库和二个大米加工厂和一个面粉分公司,年产优质大米10万吨,优质面粉35000吨,面条10000吨,被江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股份公司
NO.9 梧桐
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大米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自2000年建立以来,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的理念。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牢牢把握打造绿色产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方向。
NO.10 东南香E
“东南香”——中国粮食行业七大品牌之一,位居行业前列,是福建省业界唯一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总投资1.36亿人民币,占地面积140亩,2005年初又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12月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一个年轻的东南香正在莆田崛起……现因拓展需要,诚邀您的加盟。”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实现“智慧种田”。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1“无人水稻农场”是指水稻耕、种、管、收
整个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无人操作智能化设备
进行管理的现代化农场
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的智慧农业园区,是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下简称“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在佛山建设的国内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应用示范项目。
近年来,高明区正加快打造“万亩稻田”项目,引进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而这与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吉田村智慧农业园区,百亩稻田绿油油。洪海摄
播种不弯腰、插秧不下田、田间灌溉自动化管理……在吉田村,一系列由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逐步派上用场。
无需人工耕种,更无需人工驾驶,今年3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将无人智慧农机设备引入吉田村,顺利完成了农田旋耕、激光平地以及30亩早稻的播种作业,播种速度达到每小时25亩。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无人耕种农机,可以高效完成水稻的旋耕、激光平地、播种、管理及收割作业,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公斤/亩。吉田村的农民在阴凉处动动“指尖”,就可以完成收割、脱粒、禾草粉碎、颗粒入仓,每亩收割只需耗时8分钟。
利用云计算、数据控制等技术的吉田村智慧农业园区正在高明描绘一幅新的农业耕作图景。新一代农民正用智慧科技推动着高明农业的大发展。2022年,高明区将在吉田村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再发展1000亩无人耕种的稻田,让更多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2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二季
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佛山12月20日消息 11月底,当北方已是寒风料峭冬意浓,珠三角的田间却是另一派景象:稻穗将大地染成金黄,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收画卷。
对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来说,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无人农场”今年迎来了大丰收,这也是我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
从经济薄弱村到走向“智慧农业”,吉田村的这块无人农场不仅凝结着钟志强的心路历程,更承载着他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基层的村官,要在坚守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带领乡亲们致富。我理解的‘新农人’,就是要以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我们的农业。”
△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人到中年再出发
当过十年兵,在企业摸爬滚打了七八年,钟志强怎么也没想到,步入中年自己会回到家乡,和土地“打交道”。
2014年,他在广东一家企业工作,月薪近6000元。本以为能平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直到吉田村的村级组织找到他,希望能参与家乡的建设。
“回到家乡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尽管犹豫了很久,但军人的特质还是让他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军人,这种时候还是要放下眼前的利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海南当兵十年,当地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给钟志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高明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海南比较类似,可以围绕水稻、粉葛这些农产品来发展产业。”
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但摆在钟志强面前的却是一块块破碎的土地。“有侵占耕地的情况,也有机动田到期没有交出来的问题……”
2017年,钟志强当选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即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计村集体土地和私人土地。仅三个月时间,便将所有的集体土地收回。
“总面积是500多亩,我们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就增加了80万元!”
就这样,钟志强为吉田村的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几年前的吉田村(央广网发 黎培生 摄)
土地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经济。2018年吉田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为19.6万元,在2019年被广东省定为经济薄弱村。
恰好在那一年,高明区启动农村拆旧复垦工作。钟志强紧抓政策红利,在吉田村率先实施拆旧复垦改革,将93亩土地纳入了拆旧复垦范围内。“这些地块拆旧复垦,我们到手是36万元/亩,除了保留部分资金来做基础设施外,每个村民分红领到1.6万元。”
拆旧复垦工作的落实,让吉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0万元,四年实现翻四番。
钟志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还欠了2300元,连电费都交不出来!”
饮下“头啖汤”
“六山一水三分地”,独特的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吉田村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让这里成了一条“空心村”。
“造成了很多田地丢荒。”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钟志强很是痛心,也促使他坚定地发展高科技农业,解决低效耕种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走深一步、眼光要放长一点,把传统农业慢慢转化为高科技的智慧农业。”这是钟志强常念叨的一句话。
然而,有了钱,有了地,怎么去发展现代农业?怎么去招商引资?钟志强还是一头雾水。
自己不会,就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在四川和浙江学习考察回来后,钟志强就下决心,参照两地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来发展吉田村的产业。
恰逢此时,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开始在佛山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链,开展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这与钟志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2020年12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民委员会,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有“无人水稻农场”、智慧化建设园区以及趣味采摘区等项目。2021年3月,无人水稻农场正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400多万。
起初,钟志强还是有些担心,三天两头往农场跑:“以前我们都是插秧或者抛秧,无人机旱地直播水稻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功?稻谷能不能长出来?”
很快,他的疑虑便被打消了。
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同时,园区内的中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土壤各种指标,实现“智慧种田”。
“这些设备,包括旋耕机、收割机、运粮车,还有水果采摘机器,都是没有人开的。”这让钟志强十分兴奋,“人力成本大大减少!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斤每亩!”
△无人变量施肥机正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逐步实现的“地图”
2021年9月,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11月,该项目工程验收顺利通过……接二连三的好消息,更加坚定了钟志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前几天江西打电话来说,也想租我们机器过去收割稻谷。”
看到无人设备这么“火”,当地村委商量打算成立一个“农机滴滴”服务队。“村民在网站上预约农机服务,我们把无人化设备拿到他的田头上服务。”
△钟志强在吉田村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介绍情况(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钟志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吉田村的地图,这也是他的“现代农业地图”。
“这里是无人水稻农场、这里是禅农文旅小镇、这里是千亩山地绿化项目……”说起吉田村的现代农业规划布局,钟志强如数家珍。
今年1月,吉田村引入禅农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花海民宿、文旅产业古村景观旅游,计划投资2200万元,将于2022年建设完工。
与此同时,钟志强还带领村党总支部推动了无公害豆芽生产基地、千亩山地绿化树项目、苗菜基地建设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
“年轻人也愿意回流到村里,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或者做文旅产业。”说起这些,钟志强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意,“我们马上要举办第一期的农机培训,让年轻人才学习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
对钟志强而言,心中的“现代农业地图”还在不断完善中。“按照我们的‘十四五’规划,还要继续引进高科技的农业产业进来,让我们这1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3“这是我们‘5G+无人农场’的智慧大脑,田间的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大屏看到,一目了然。”12月9日,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内,正余镇水利站副站长张尧站在几块电子屏幕前,远程掌握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去年底,正余镇融合5G元素打造的全省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正余镇新岸村1000亩稻麦轮作基地和正基村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集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多个探头,采集并分析虫情及气象数据、土壤墒情、种植作物生长等信息,实时传输视频、、文字,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管理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决策、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
谈及未来5年目标,张尧充满期待。“我们计划进一步提升无人农机等智能设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争取早日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远程管理。”张尧透露,2022年将对示范基地内100亩农田进行全部无人化水稻种植试点。
示范基地旁的机库在平整宽阔的农田里显得格外醒目,白色的仓体透着科技感,里面陈列着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收割机等农业生产全环节所需设备。“传统农机对作业人员不太‘友好’,例如传统收割机,噪音大、扬尘多,没一会儿便满身灰,一天下来作业强度很大。无人收割机就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像家用扫地机器人一样,一键启动后就可按照提前规划好的作业路径在田间自动收割,结束后能自动返回。”张尧介绍,这些装备还有很多“隐藏”功能,在“无人拖拉机”主设备后面装上犁,就能翻耕,还可以换上搂草装置、夹包装置、启垄装置等拖挂农具。
“‘5G+无人农场’最大的意义便是将人从地里解放出来,实现农业从‘汗水型’产业到‘智慧型’产业的转变。”张尧说。记者了解到,新岸村一块300亩示范基地内仅需配备3-4名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云端操作,平时只需偶尔下田检查、维护设备,就能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自动作业。
“无人农场”的效益如何?张尧告诉记者,以水稻播种为例,与人工驾驶作业相比,无人插秧机直线行驶横向、对行误差小,行距更均匀,作物间通风透气性佳,更有利于秧苗生长,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减少肥料用量,同时这种精准度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且不受天气影响,农机利用率也大大提高,节本增收效益明显。“新岸村1000亩的稻麦轮作基地,今年亩产量能达到1300多斤。”
“将来,种地的人将不再是扛着锄头下地,不再靠天靠经验吃饭。”展望未来,张尧深感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余镇共有各式农机保有量162台,目前18台农机已在“无人农场”平台完成注册,实现农场经营主体自主发单,平台派单、农机户自主接单模式。“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一平台推广到全镇15个新型合作农场,做到乡村振兴科技先行。”张尧对“5G+无人农场”的未来信心满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