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浅水灌溉制度与水稻间歇灌溉是不是一回事
水稻间歇灌溉是一项水稻灌溉的方式,是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技术。其技术要点是除返青、施肥、除草、抗低温的特殊需要外,在水稻本田生长期按以下方式进行灌溉:
一、前水不风后水。即田中低洼处、脚窝里已经无水再灌水;
二、不建立过深的水层,灌溉后保持3公分左右的水层,有利于快速自然落干;
三、水田落干时逢降雨,可暂缓灌溉。
水稻浅水灌溉技术,与水稻间歇灌溉有以下两点明显不同:
一、浅水灌溉不要求水田经常自然落干,当水层低于下限里即补水;
二、制度是针对一个区域内大家应该遵守的规矩,而技术是自愿选择是否应用的。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水稻间歇灌溉是一种稻田灌薄水与湿润落干交替的灌溉技术,每次灌水层2厘米左右,灌水后让其自然落干露田,露田程度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而定。一般分蘖后期露田时间可长些,孕穗灌浆期露田时间应短些,以3天左右为宜。遇到连续降雨,稻田淹水超过5天时,要排水落干露田。间歇灌溉改变了稻田长期淹水的状态,有效地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改变了水稻的蒸腾蒸发,减少了田间的渗漏,提高了降雨的有效利用,可显著减少灌溉水量,但必须在有一定水源保证的地区推广。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巧如下:
一、注重插秧质量。
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稻田地1厘米至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机械插秧是,建议控制每天插秧亩数。插秧机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断空。要合理安排插秧时间,将天气、插秧机损坏维修等因素考虑在内,天气不好,延迟1-2天也可以。
二、查田补苗。
插秧时同步补苗,补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结束,补苗结束,提高补苗效率还能提高补苗质量,也别怕苗没扎根,后期补苗全田乱走。另外,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三、插秧后水层管理。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
返青期水层管理:插秧后深水护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快速返青。
分蘖期水层管理:返青后浅水灌溉,3-5公分水层,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阳光可直照茎部,增水温地温,增加*壤含氧量,促根发育,促水稻分蘖早发生。
四、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
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
早稻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7-10天内一次施足。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