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是从哪里来的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甘肃赏花去哪好
新疆幅员辽阔,占全国六分之一版图面积。各民族团结、进步,相互交流、融合发展,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培育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疆的“花儿”文化究其根底,实际上还是“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传播的结果。陕、甘、宁、青等周边地区的各民族迁徙入疆后也把“花儿”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新疆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疆的“花儿”文化传承、培育和衍生,与回族有着深刻的渊源。也是在回族人口聚集的地区表现盛行。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伊犁地区等回民族居多的地方,“花儿”的传唱、创作以及由此伴生的“花儿”文化也随之发展,彰显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什么叫“花儿”?“花儿”的起源及新疆“花儿”的流传
“花儿”之所以被称为“花儿”,是与人们的爱情生活紧密相关。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他们经常用山歌来作为表达情意的手段,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在山歌中,男方亲昵地称女方为“花儿”,女方亦亲热地称男方为“少年”。于是,这种用来称呼情人的名词,就变成这种山歌的名称了。与“花儿”相对的词是“少年”。这是两个富有诗意的名称,他们也反映出了“花儿”在内容上的基本特点。
从“花儿”的名称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花儿”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事实来看,这种民歌大抵是最先由民间情歌开始,后来才渐渐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内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定,“花儿”的内容,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绝大部分都是倾诉普通男女之间爱情的。这些情歌是传统“花儿”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儿”的曲调叫着“令”,“令”一般因歌唱时所加衬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常见的“令”有“洮州令”、“莲花令”、“河州令”、“青海大令”、“撒拉令”等。由于“花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模仿性较强,演唱者的习惯加以变换,所以有的“花儿”出现变型,这也是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的。
回族人民性格粗犷、豪放,喜欢在山野之间即兴高歌,创造了“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流传在大山里和广阔的大地上。“花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间文艺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为回族人民所珍爱,也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欢。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许多民族的歌手都会唱“回族花儿”。
“花儿”的故乡在甘肃临夏、洮岷等地区。明清之际,大批回族人被迫从内地向西北边疆迁徙,到解放前的几百年间,内地回族又有几次大的西迁活动。新疆回族主要是前清时期至今逐渐从西北各地分散到新疆各地,并且生了芽,开了花。新疆“花儿”的演唱者,大多是清代渭南、河湟各省区迁徙来的。他们与关内各地回族交往密切,因此不同类型的回族“花儿”在新疆互相流传。于是这朵鲜花的种子又有了后裔。据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苗圃一村70多岁回族妇女马永兰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村里来了一批自流来昌人员与她们在村上劳动时就兴对唱“花儿”:
一对(儿)黄牛犁地(呢),
回头(儿)上鞭梢子绕(呢),
想起了尕妹子回去(呢),
心里刀子(嘛)绞(呢)。
东山(呢)打一个梅花鹿,
西山(呢)打一个野狐;
你回去给你的姐姐说,
我想给你当一个姐夫呢!
从以上这些“花儿”的内容看,大都歌唱了普通男女青年纯洁的爱情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抒发了对新疆这片热土的爱恋之情,外来人员和本土居民一样深深眷恋着新疆。
“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其风格、结构形式和唱法也不大相同。大致说来,可分为两派:一是以临夏地区“花儿”为代表的临夏“花儿”,一是以临潭(即洮州)、岷县地区“花儿”为代表的洮岷“花儿”。除此之外,还有河州(也叫河湟)、青海、东乡、保安等类型。新疆回族“花儿”主要为河湟“花儿”类型。
新中国成立后,受尽苦难的回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花儿”的内容与时俱进,它几乎完全由情歌翻转过来,变成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颂歌,人们用“花儿”的形式来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各项政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对新社会的热爱,表达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建设家乡、奔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和喜悦心情;歌唱社会日新月异,各方面的巨大变化,表达人们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向往。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勤于耕耘和劳作,勇于探索和开发,善于学习和创造,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花儿”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风貌的画卷。
“山花开不败,心花万年香”。在新疆旅行,人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深情的话。心花,就是从心里绽放的花,指的就是本地一种声调高亢悠扬、情感深沉凝重的山歌——新疆回族“花儿”。
二、新疆“花儿”文化的传承、培育之我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花儿”文化非常重视,特别是昌吉、焉耆等地对“花儿”文化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传承发展的项目。为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生存培育了基础,尤其是昌吉市在“十一五”期间定位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打出了五张城市名片——宜居之城、休闲之都、名吃之乡、“花儿”之地、观音故里。“花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新疆“花儿”文化传承培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伊犁地区、昌吉州、巴州等地每年都要举办形式各异的“花儿”文化艺术节庆、演出等。新疆各民族都像喜欢“十二木卡姆”一样情有独钟地喜欢“花儿”文化。但是从本人历年到青海、宁夏、甘肃等地考察和参加西北十二省(区)、西北五省(区)“花儿”会的经历来分析,我认为,新疆“花儿”文化的传承、培育和发展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普及与创新
“花儿”是民间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保护、传承、创新“花儿”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共同融合的环境里,“花儿”的积淀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一种向心力。因此,一是要抓住群众性的特点,做好普及推广、保护和传承。“花儿”唱在老百姓的口中,留芳在群众的心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牧区和回民族聚居区,人民对“花儿”文化的需求很迫切,不管怎样传递、延续、创造都离不开自发的、散发泥土芳香的醇厚质朴的语言和铭刻人心的旋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到青海参加“花儿”会,四面八方的群众像春潮涌动汇集在花儿演唱会场。有一次我去青海互助县丹麻镇参加“花儿”会,更让我惊叹的是每条乡间小道上都是往演出会场上赶路的群众,都是自发、自觉、自愿来听,来唱“花儿”的。真是一片“花儿”的海洋。
甘肃赏花去哪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陇南山地油菜花
3月
陇南山地油菜花主要分布在武都区、文县白龙江沿岸河谷低山地带,以武都区汉王镇、角弓镇最为有名。陇南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是甘肃油菜花最早开花的地方。陇南油菜花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各地花期差异比较明显。武都、文县白龙江河谷地带为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徽成盆地”、嘉陵江河谷地带为每年3月底至4月中旬,两当、礼县等地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迷蒙葱茏的陇南茶园间,仿佛妆扮了一条条金色的丝带,变得愈加绚丽如画。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白龙江沿岸河谷低山地带
2、什川梨园
4月4A景区
什川梨园在位于甘肃兰州东北方向有一个被誉为“世外梨园”的古镇——什川。什川镇位于兰州东北部约20公里处,黄河穿腹而过,这里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有湍流横亘,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有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被称为“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梨园的景色,以春秋两季最佳。春到什川,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迎风怒放,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林间雪涛滚滚,彩蝶纷飞,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登山远眺,只见梨花,不见古镇。金秋时节,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家家果园里是欢乐的人们,各种载满梨子的车辆,忙着把甜蜜送到城市乡村。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滨河路与中国农民第一桥交叉路口北侧
3、兰州植物园
郁金香4月中旬3A景区
每年4月到5月,曾有这么一个传说:“只要站在99朵郁金香面前许愿,上帝就会听到。”对于这么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花,在这个浪漫的季节里当然不能错过。兰州植物园内郁金香远近闻名,每年4月中旬左右满园的各色郁金香竞相开放,是近郊难得的休闲去处。植物研究所占地50亩,花卉温室7000多平方米,培育花草100多个品种,室内观赏花卉50多个品种,培育新品种70种以上,是兰州市主要花卉研种培养基地。同时,植物园还准备修建植物标本馆、摄像馆、科学家雕塑群等,该园是融高科技珍稀植物培育、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公园。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安西路
4、中川牡丹园
牡丹5-6月
甘肃中川牡丹园占地面积近2000亩,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生产加工及科研为一体,以牡丹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旅游为宗旨,以牡丹品种鉴赏园、牡丹博览园和牡丹博览馆为基础,以养生、保健、休闲、宗教文化为内容,以甘肃特有紫斑牡丹为特色而建成的牡丹生态旅游博览园。该生态旅游博览园有牡丹品种500多个,芍药品种200多个,以甘肃紫斑牡丹为主,汇集了全国各地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几乎所有牡丹品种,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牡丹博览园。中川牡丹园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牡丹开花相对兰州市区较晚,一般牡丹开花期在5月10日到6月5日,芍药开花期6月1日至6月20日。
地址: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镇
5、金昌紫金花海
8月
紫金花海位于金昌市区北郊,八月,走进金昌龙首新区,400亩各类花卉构成了金川区紫金花卉的种植基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站在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顿时被这一片神秘的“花海”所震撼。薰衣草绵延成片、琉璃苣紫气凝人、油葵花金灿夺目、百日草清风徐徐。除此之外,还有一片片其他各类花草,千屈菜、蓝亚麻、矢车菊、松果菊、醉蝶花、麦仙翁、连翘等,群芳斗艳,场面十分壮观。站在这“花海”中,头顶湛蓝的天空,远眺巍峨的龙首山,感受微风吹来的阵阵花香,面对这一派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天津路
6、山丹军马场油菜花
6月下旬-8月
焉支山以南与祁连山之间的广袤草原,古时是皇家马场,今日是赫赫有名的山丹军马场。每年七月,这里油菜花盛开时,数十万亩的大色块简单构图具有十足的西部风味,铺天盖地的霸气给人丰富的遐想!在美景众多的中国,张掖或许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就是在这座不知名的小城里,却孕育了最美的油菜花海。除了迎风飘香的油菜花海,这里还有壮阔的祁连雪山,山丹军马场,让你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张掖醉人的气息。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7、临夏州东乡唐汪杏花
4月中旬
东乡县唐汪川栽植杏花历史悠久,素有“陇上杏花第一村”的美称,每年清明节前后,万亩杏花竞相吐蕊、繁花似锦,为最佳赏花期。在洮河沿岸,全乡12个行政村一万多亩二十多万棵的杏树,杏花竞相开放,这里到处是杏花怒放的海洋,杏花争艳的世界。每年春暖花开季节和7月份大接杏挂果成熟时节,举办的“杏花会”“杏子节”,吸引了大批游客。
地址:甘肃省
8、榆中和平牡丹园
5月
和平牡丹园是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牡丹品种和野生资源目前属国内外最多。其品种园160亩,收集牡丹品种760个;野生牡丹资源圃30亩,引种栽培全国野生牡丹9种4个变型;各种花卉树木530种。和平牡丹园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花协确定为“牡丹资源圃”及“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从1990年开始每年五月份在和平牡丹园举办甘肃牡丹花会。
地址:甘肃省
9、平凉崆峒山
桃花3月上旬-4月中旬5A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月的崆峒山,桃花仿佛一夜之间忽然绽放。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令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如痴如醉,大有“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的意趣。四月的崆峒山花开成海,清明时节崆峒山桃花绽放,当春天的暖风轻轻吹过,从第一枝桃花凌空伸展开始,桃花的明艳便渐渐染遍了整个崆峒山。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
10、天水武山梯田油菜花
4月-5月
武山县龙台镇以种植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为主,其中油菜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5月,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被誉为“最美梯田油菜花”。五月的武山大地,满地的油菜花映入眼帘,呈现一片金黄的海洋。万亩油菜花海在山间尽情绽放,错落有致的梯田绵延起伏,远处白墙黛瓦的村落在金色的田地中若隐若现,那里便是广武村和颉门村。鸳鸯镇广武村和颉门村位于武山县西部,群山怀抱,古树环绕,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以独特的姿态衬托着春阳的温暖,是一方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从高处看去,广武村和颉门村的油菜花海就像一幅延绵不绝的卷轴,油菜花田和麦田如同一块块彩色地毯铺落在大地,山坡田野一片金黄,山川沟壑皆是盛装,平原田垄犹如画廊,欲与百花竞妖娆。
地址:甘肃省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