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泥鳅啊?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1、干净的水源;养殖泥鳅的时候,虽然对水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能让水源有污染。所以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是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池塘水的深度不需要太多,差不多在40至50厘米就行了。
2、健康的泥鳅苗:泥鳅苗一定要健康,这样才能让后期的养殖更加省心。泥鳅苗可以用食用盐加水来试,在水里面加入适当的食用盐,将泥鳅放进去,如果蹦_的厉害,这样的泥鳅是不宜选购的,如果能正常的活动,才能挑选。
3、好的养殖技术:养殖泥鳅的时候,养殖技术一定要掌握的好,首先要提前十天将池塘用石灰粉消毒。然后投苗,投苗了之后,要做好管理,每天固定两次喂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可采取发酵之后的人工饲料来喂,如果泥鳅在两个小时之内吃完了食物,就需要再加喂一次,如果没有,则不需要多喂食一次。当水温超过了30度的时候,泥鳅可能会出现死亡,所以池塘里面的水温要控制好,夏季高温的时候,可以在池塘里面加冰或者是用遮阳布将池塘适当的进行遮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