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如何选择大豆品种
大豆播种数量一般是一亩6斤左右,在大豆品种的选择上以适合的正式审定的为主。每667平方米的种植地上施农家肥400公斤左右,钙镁磷肥36公斤左右。土壤贫瘠时,加施100公斤左右的尿素。作叶面肥时尿素的浓度为1%,每亩地喷洒30-40公斤左右,使用尿素300-400克左右。
一、大豆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
1、种子数量
一般大豆播种是一亩6斤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亩产量一般为180-200公斤左右。
2、化肥量
(1)一般来说,一公顷大豆需施肥胺3代,钾肥1代,大颗粒尿素1代等肥料即可。
(2)每667平方米地大约施农家有机肥400公斤左右,钙镁磷肥36公斤左右,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还可以施100公斤左右的尿素。
(3)在使用尿素做叶面肥时,浓度为1%左右,每亩地喷洒30-40公斤左右,使用的尿素为300-400克左右。
二、如何选择大豆品种
1、适合的就是好的
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生态,选择优良、高产、抗逆性、稳产性强的大豆品种,其中抗逆性、稳产性强尤为重要。大豆对光合温度比较敏感,生态类型比较复杂,所以不同品种的适宜区比较小,尽量不要跨区域选种。
2、选择正式审定的品种
我国的品种审定制度非常严格,经过审定的品种在市面上一般都有跟审定证书相一致的种子说明书,有审定号并且上面会注明适应区域,选择这一类的品种较为有保障。
3、不选夸大宣传的种子
目前东北春大豆种植区的产量一般为每公顷2000-3500公斤之间,专业的高产栽培试验、小面积高产试验里有4000-4500公斤以上的产量记录。对于宣传产量特别夸大的品种不可轻信,一般都是虚假宣传。
4、更换种子、更新品种
大豆品种若是自己留种有可能会出现退化、混杂的情况,在种植的时候可以2年选购1次良种,3-4年左右更新1次品种。
5、特殊品种
市面上偶尔会有大粒豆、小粒豆、黑大豆等种子出售,这些品种一般来说市场需求小,且有固定的收购渠道,如果没有正式的回收订单,切忌不要跟风种植。
大豆一亩地需要豆种多少斤?
肥力条件较好的稻田,每亩留苗15000—20000株;中等肥力条件,每亩可留苗20000—30000株;土质较差的田,每亩需保持30000—40000株。在旱地或丘陵山地种豆,则应改穴播为开沟条播,采用窄行密植,一般行距0.75尺,株距2寸,每亩留苗40000株左右。
为了保证足够的株数,要早间苗定苗,使苗齐、苗全、苗壮,以利高产。
扩展资料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
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则花蕾脱落率增加。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百度百科-大豆
百度百科-春大豆
一般是6斤左右,根据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但一般是6斤。x0d x0d附大豆的种植方法: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x0d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x0d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x0d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x0d2.整地技术 x0d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x0d(1)平翻 x0d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x0d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x0d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x0d(2)垄作 x0d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x0d(3)耙茬 x0d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x0d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x0d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x0d(4)深松 x0d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