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绍文的科学研究

主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项目(2011-2015),主持国家973子课题“农田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精准调控原理” (2007-2011年),主持IPNI(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课题“设施蔬菜养分循环特征与高效安全施肥技术研究”(2009-2011)。曾主持完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支撑/攻关计划子课题5项、IPNI/中加合作课题4项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课题1项;参与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攻关子课题1项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中土壤肥料专题5项。

黄绍文的科学研究

⒈ 主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项目(2011-2015)。

⒉ 主持国家973子课题“农田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精准调控原理”(2007-2011)。

⒊ 主持IPNI课题“设施蔬菜养分循环特征与高效安全施肥技术研究”(2009-2011)。

⒋ 主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项目(2008-2010)。

⒌ 主持国家973子课题“钾循环过程、有效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006-2010)。

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2005-2007)。

⒎ 第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业倾斜)“菜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与作物分区平衡施肥技术研究”(2003-2005)。

⒏ 主持国家支撑子课题(粮丰工程) “土壤作物营养时空分异特征与精准管理技术研究”(2006-2010)。

⒐ 主持国家支撑子课题(沃土工程)“规模经营条件下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研究”(2006-2010)。

⒑ 主持国家支撑子课题(粮丰工程) “农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分区平衡施肥技术研究”(2004-2006)。

⒒ 主持国家攻关子课题(陵县试区)“区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分区平衡施肥技术研究”(2001-2003)。

⒓ 主持国家攻关子课题“优质玉米品质与产量形成机理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2001-2002)。

⒔ 参与主持国家攻关子课题“黄淮海平原养分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新技术系统研究与示范”(1996-2000)。

⒕ 主持IPNI课题“不同粮食作物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精准管理技术”(2006-2008)。

⒖ 主持中加合作课题“粮食主产区农田养分精准/分区调控技术研究”(2003-2005)。

⒗ 主持中加合作课题“作物优质高产分区平衡施肥技术研究”(2001-2002)。

⒘ 主持中加合作课题“乡(镇)级、县级粮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1999-2000)。

⒙ 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课题“菜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2006-2008)。

⒚ 参与主持国家863子课题“分散经营条件下数字农业精准生产平台技术研究”(2003-2005)。

⒛ 第二主持农业科技跨越项目中的5个肥料专题:龙94-4083面包强筋小麦、豫麦47强筋小麦、济南17强筋小麦、哈93216高蛋白大豆和超级稻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00-2002)。 在蔬菜营养与高效安全施肥、农田土壤质量时空变异与养分精准/分区调控、土壤供钾能力评价、施肥与作物品质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1. 在菜田土壤肥力状况评价和大宗蔬菜高效安全施肥技术方面取得创造性进展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生长环境特点,分析了全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研究了菜田养分循环特征、主要蔬菜施肥指标体系、蔬菜有机肥安全施用与有机无机肥料优化配比技术等,建立了全国主要菜区土壤养分状况信息数据库,初步提出了主要蔬菜高效安全施肥技术模式,包括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评价技术、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技术、有机肥料安全施用与有机无机肥料优化配比技术、肥水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等核心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华北农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2. 在菜田土壤质量空间变异与养分精准/分区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应用GPS、GIS等技术,研究阐明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健康质量及蔬菜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建立蔬菜环保高效精准/分区平衡施肥技术体系。⑴明确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异与种菜历史及肥料使用密切相关,对种菜历史、蔬菜品种、栽培制度等基本相同的区域可按一个管理单元进行菜田养分精准/分区管理;⑵探明蔬菜硝酸盐和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变异高度相关,表明通过肥料的精准调控,可以有效控制农产品硝酸盐含量;⑶揭示蔬菜重金属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密切相关,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土壤pH、CEC、粘粒含量等有关,表明通过土壤性质的调控,也可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减少农产品重金属的积累。⑷研究提出的蔬菜环保高效精准/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平均增产12.7%,降低肥料成本24.3%,增收17.4%,提高氮肥利用率10.3个百分点。相关研究结果在《Soil Science》、《Nutr. Cycl. Agroecosyst.》、《Commu. Soil Sci. Plan.》、《Environ. Monit. Assess.》、《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华北农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3. 在粮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养分精准/分区调控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⑴应用GPS、GIS等技术,阐明乡(镇)级、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提出区域性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技术;探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解析土壤养分空间有效性与作物养分吸收、作物产量等之间的关系,明确主要粮食作物养分合理施用关键技术,提出农田土壤养分精准/分区调控技术。⑵在“十二”期间及以后,在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前景广阔,研究结果表明对分散经营的三大平原试区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养分分区管理可行。⑶阐明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长期间/轮作周期内土壤-作物养分随时间变异的特征,形成农田养分供应与吸收的时间同步调控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在《Commu. Soil Sci. Plan.》、《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4. 在北方土壤供钾能力评价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研究明确北方主要土壤供钾能力自西向东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固钾能力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发现矿物钾是植物钾素吸收的重要钾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在《Commu. Soil Sci. Plan.》、《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5. 在施肥与优质作物品质产量关系方面取得很有苗头的进展

研究基本明确施肥对优质作物(优质面包强筋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大豆)品质产量的调控作用,初步形成优质作物高效施肥技术体系。相关研究结果在《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