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写苏州园林的作文

我喜欢苏州,原因之一,大约是由于苏州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园林之胜吧。

写苏州园林的作文

 提到苏州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拙政园。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第一个见到的苏州园林便是拙政园。

 那时,游园的人比较少,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你和它从容相对。信步所至,常会使你意外地发现某种佳妙之处,在无意中得到一分惊喜。

 后来,也曾多次到苏州,大抵每次都要去看看拙政园。但并不是每次都能领略到游园的情趣的。原因很多,且不去说它了。

 我常想,游苏州园林,最好是在不冷不热天气,细雨霏霏时节。有三两位尚能谈得来的.朋友,或倚或坐,或行或止,各尽所好,各随其意。其中情趣,非己莫知一一这当然只是一种设想,可遇而不可求的。

 去年秋天,我到苏州去。夜宿南园,晨起看天,天阴欲雨。心想,这该是游园的好天气了。于是和几位同游者,驱车直奔拙政园。

 进得园门,天果然下起微雨来,游人果然不多。细细的雨丝,拂面微凉,触衣略润。园中小径上,路未湿,草未枯。两旁树木,叶未落,枝条扶疏。经过微雨一番梳洗,更增添了一分活泼,两分翠绿。

 俗话说,好景不长。正当我们信步而行,随口而谈,或默然细细领略园中景致之际,雨点忽然密起来,密起来,密得使你再也不能不理它了。于是急急转入回廊,欲觅一避雨处。

 三转两转,转到一小轩中。里面有两张石凳,一张石几,上悬一匾,题日“与谁同坐轩”。轩无门窗,与亭榭相似。于是左顾右瞻,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雨越来越急,淅渐沥沥,略无止意。好在已无雨湿襟袖之虑,且急雨易过,只要耐心等待就是。何况雨中游园,看园中雨景,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之事。

 人只要随遇而安,便能自得其乐。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研究起匾上所题“与谁同坐”的问题来。设是明月当空,清风徐来,一盏在手,或茶或酒,在此小轩中,你愿与谁同坐呢?

 答案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如果李白在此,当然会“举杯邀明月”。而我辈俗人,只能从俗处想。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所说无非亲朋好友,门生故旧之类。其实,这块匾的妙处,就在于不明说是谁,给你充分选择的自由。你认为谁合适,那便是谁,不必明确限定在某一个人的。设若孤身独处,无人可邀,那也不妨。天上清风,松间明月,不邀也可自至的。

 谈笑间,不觉雨丝渐细,于是振衣而起,穿过已变得湿漉漉的小径,走上曲曲折折的长廊,看亭台堂馆,伴之以小桥流水;假山怪石,四周有奇花异木。细雨中,园子变得更幽更静,更清更明,有一种说不清也不必说清的动人之处。

 多次到拙政园,但雨中游园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在与谁同坐轩为雨所阻,回思仍觉有趣。虽非盛事,也算雅集。

《苏州园林》原文 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 在那玲珑奇巧的假山石畔的小亭里,在那碧水池边的水榭前,喝上一杯虎丘茉莉花窨制的花茶,然后,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饱赏园中如画的景色。? 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现在开放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不过是其中代表性的几座罢了。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们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是900多年前北宋苏子美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放于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方建造了座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昵?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漫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视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映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登楼纵目远望,苏州的城墙、城河、盘门古塔,还有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许多退休工人在这里品茶、弈棋。特别有趣的是,在复廊外廊面河的拐角处,有一钓鱼台,常有老人在那里垂钓。 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园林。在指柏轩,我们看到的是石笋耸立的十二奇峰,峰间夹着高大的古柏,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的感觉。穿过指柏轩,立在真趣亭里看假山就更妙了:只见那些假山石,高低起伏,玲珑剔透,气象万千。再仔细一看,那些假山,全是狮子造型!躺着的、坐着的、匍匐着的、用后腿立着的、歪头憨笑着的、抱着绣球的,各式各样的狮子,逼真极了。这就是狮子林的来历。当你走向那“狮子”,攀上假山,或钻一钻山洞,那山上山下,洞里洞外,盘旋曲折,变化无穷,真有千山万壑之感。 而拙政园的山水亭台,交相掩映,处处漫溢着诗情画意。它是一座大观园式的江南的秀丽园林,既有一种凝重古朴的美,又有一种素洁淡雅的美,这两种美,通过它的巧妙的结构和布局,统一于一体,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园的中部,以荷花池畔远香堂为中心。这远香堂造得很巧,虽是古建筑,但厅堂里没有一根柱子,人坐在厅里,可以看到园内四周的景色,所以它又称四面厅。厅的东、西、南三面,分布着亭台楼阁,曲桥、飞虹桥、水阁、香榭以及船形的香洲,组成了一组精巧富丽的建筑群。厅北傍水,有一条小桥,过小桥,穿“荷风四面”亭,沿着曲径小道,盘上一座很有野外风味的土山,又使你享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明代画家文征明很欣赏这地方,特地在土山四方亭上题了一匾一联。匾曰:“山花野鸟之间”,对联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见山野风味很浓。这大厅半在平地,半在水面。在平地的那一半,名为;“十八曼佗罗花馆”。曼佗罗花即山茶花,馆前栽的18株山茶花仍然在傲然怒放。在水面的那一半,叫“卅六鸳鸯馆”。 留园的华丽楠木大厅,贯穿全园200余丈的曲折长廊,那高耸挺拔的三块巨大的稀有的太湖石——冠云峰、朵云峰、岫云峰,都吸引着游人。 苏州园林,虽然各有性格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有一种含蓄的美!眼前的景色已够动人的了,你可能以为就此为止了,可一转眼,意想不到的美景又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方在回味刚刚见到的优美的建筑,可突然间又一个奇妙的景色把你吸引住了。(选自《百度网》2007年9月22日? 文/凤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