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下逐客令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逐客令是战国末期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韩王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疲秦计”,后被秦王察觉,秦王于是下了逐客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上《谏逐客书》,力阻逐客,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最后秦王政接受而撤销。
除了以上具体的历史事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秦朝初期也形成过相对宽松的文化风气,然而一些儒生(称为“客”)借古非今,扬封国(制)而贬郡县(制),企图回到秦朝之前六国并存的局面,这对始皇的“大一统”造成威胁,所以秦王下逐客令,实行以“焚书坑儒”为代表事例的文化专制。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不同朝代的变换更替如乐符一样弹奏着中国历史的曲谱,而大秦无疑是这个曲谱中熠熠生辉的一章。秦统一华夏是划时代的一笔,从此让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王朝时代,而秦朝所流传于世的逆天黑科技,直到今天也后人怀疑,是否有外星人帮助秦始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陪葬坑和墓葬,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秦直道秦直道就是古代秦人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宽度在30米到60米之间,起点从咸阳翻山越岭直达内蒙古的包头,全长700多公里。当年秦军凭借秦直道,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报怨”。
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 , 约十年后完工 。 韩国人由于惧怕秦国的入侵 , 派遣间谍帮秦国修建了郑国渠 , 以消耗秦国国力 。 可没想到的是 , 郑国渠修建完成后 , 灌溉了数万公顷的关中田地 , 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 极大的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郑国渠的修建 , 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大秦统一六国之后为显示帝国荣耀,同时也为了安置从六国掳来的财宝宫女而修建的超大型宫殿群。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直到秦国灭亡也没有完全建成,《史记》上关于阿房宫的记载是秦人征发劳工砍光了骊山上的树木也不够修建宫殿所用。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群极尽奢华之能事,亭台楼阁、山水池木、美人宫娥、珠宝财富无一不有,可惜最后被项羽付之一炬。相传大火三月不灭,可见阿房宫之宏大!
秦弩秦国地处边陲,向西常年与游民民族如义渠征战,向东与六雄攻伐不休,战事频仍异常残酷,为最大化杀伤敌人减少己方伤亡,逼迫秦倾全国之力,全力以赴展开兵器大研发,众多杀气应运而出。其中的秦弩,当仁不让,威震敌阵,为秦军增强战力立下不世战功!所谓弩,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源于弓。威力又远远大于弓。而秦对弩的制造,当时便实现了较为先进的机械化生产。
万里长城这项工程让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即便是远在外太空都能够捕捉到它的身影,秦朝兴建长城是导致覆灭的原因之一,但它却造福了后人,秦长城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作为对外作战的兵站与补给站。始皇帝时期的大秦帝国已无敌手,剩下的敌人也只是散兵游勇。秦朝时期的南方还没得到真正的开发,始皇帝照样派了军团过去进行统治,那么始皇帝就不会对北方广袤的草原产生兴趣吗?
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始皇帝的野心在关内实现之后必然要在其他的地方实现,这时候北方的草原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既然如此,那么秦朝时期的长城绝对不是抵御侵略的作用,而是一个方便进攻草原的“基地”。也许是因为后来受保守的思想所影响以及某些朝代靠长城抵御侵略,所以秦长城的修建才被认为是为了“防御”吧。
兵马俑兵马俑对世人的意义不仅是那一堆保存下来的泥巴人,最重要的是历史学界借此而获得的对秦朝的直观了解。它不仅在外貌和服饰上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军队提供了参考,而且在军队的兵种构成、军阵排列、武器装备方面为我们填补了以往在资料上的空白。
强大的秦帝国在统一四海后 , 在全国大兴土木 , 建造了一系列巨大工程 。 可以说秦朝是一个令人无数爱好者痴迷的朝代 , 它在中国中的地位也是难以被取代的 。 当然秦朝创造的无数奇迹 , 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 即便在数千年之后的今天 , 仍令世人震惊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