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土壤表层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的现象。
土壤板结形成的原因
1、过量浇水。
2、过量使用化肥。
3、严重干旱。
4、土壤中盐碱含量太高。
5、过量食用农药(如除草剂)。
6、黏重土壤。
土壤板结对苗木和新移栽树木的危害
1、易造成苗木压苗不长,黄化。
2、种子繁育,降低发芽率和成苗率。
3、新栽树木,易造成根系缺氧,不发根。
4、易造成树木长势弱,多病虫害。
如何改良土壤板结?
1、增施有机肥。
2、调理土壤。如用沙壤土和粘质土进行科学配比混合处理。
3、改善土壤酸碱度,改良盐碱地。
4、浇水遵循“浇则浇透,不干不浇”的原则。
5、科学施肥,科学用药,不私自加大用药用肥
土壤板结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对农作物的具体危害有哪些?
(1)导致土bai壤性状恶化
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长期过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钙、镁等元素流失,使土壤持续酸化,最终丧失生产力。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例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用化肥。
(3)导致环境污染
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
(4)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现象,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一、土壤板结形成的原因
1.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和颗粒结构的重要指标,有机质的减少导致土壤滑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会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滑塌。
2.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结块的破坏导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渗透性降低,导致土壤滑塌。
3.土壤团聚体是由带负电荷的土壤粘土颗粒和有机物通过带正电荷的多价阳离子连接而成。
4.土壤的酸度或碱度过高或过低,如酸雨的情况。
二、土壤结块的危害
1.植物根系呼吸受阻
如果土壤长期结块或淹水,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减弱,而氮等养分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所以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吸收。
2.植物的根系不能正常发育
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导致土壤保持水分和肥料的能力及其渗透性降低,导致土壤结块,处于这种状态的根系将因缺氧而活力下降。
3.导致植物缺乏
植物缺乏症状不一定是由于土壤中缺乏这种元素,而是由于土壤固结、土壤酸碱度不合适或土壤水分供应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根系吸收能力下降。
补充知识:土壤板结改良措施
1.改良粘土:使用沙子和客土,并应用额外的有机肥料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有效促进秸秆还田:秸秆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3.土壤调理剂的适当使用:使用土壤调理剂,调理剂中的硅、钙、铁等二价阳离子与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能迅速形成土壤团聚结构,解决土壤固结问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4.推广边坡栽培技术:利用土壤收集垄栽培技术减少暴雨期间的土壤侵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