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作为种植地,然后深翻20-25厘米,做畦后施入充足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2、选种浸种:选择粒大纯白、无损伤、色泽好的蒜瓣做种,播种前用多菌灵溶液浸泡4-6小时,防止播种后出现霉烂情况。
3、播种:在畦面上开挖播种穴,于8-10月份播种,每穴播种2-3瓣。
4、管理:做好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
一、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1)大蒜喜肥,适合种植在肥沃、疏松、平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2)种植前,先将土壤深耕20-25厘米,再将土块耙细、耙平,直至田间无明显的石块或土块。
(3)耙平土壤后于田间做畦,畦宽4米左右,长50-100厘米左右,或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宽度和长度。
(4)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作为基肥,耕地时将肥料混入土壤内即可。
2、选种浸种
(1)根据收获部位选择合适的大蒜品种,按照蒜瓣的大小可分为大瓣蒜、小瓣蒜。
(2)若主要目的为收获蒜苗,可选择小瓣蒜的早熟品种,比如白皮蒜,该品种的生育期较短,上市时间较早。
(3)若主要目的为收获蒜薹、蒜头,可选择大蒜瓣品种进行种植,比如紫皮蒜。
(4)选择个头较大、色泽较好的蒜头,去除蒜头的托盘和茎盘,对蒜瓣进行分级,然后选择粒大、外表纯白、无损伤、无光皮的蒜瓣做种,要求每颗重达5克左右,种子的大小关系到产量的高低,所以要尽量选择大颗粒的种子。
(5)播种前将大蒜晒1-2天,为了避免播种后出现霉烂情况,可用多菌灵溶液将蒜种浸泡4-6小时。
3、播种
(1)时间
若以收获蒜头为种植目的,可在每年9月份上旬至10月份上旬播种,最迟不能超过10月份中旬;若以收获青蒜为种植目的,可在每年8月份中下旬播种。
(2)方法
①在畦面上开挖播种穴,每穴播种2-3瓣,深度为3-4厘米,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出苗。
②若以收获青蒜(蒜苗)为主,株距为2-3厘米,行距为13-17厘米,亩用种量为250-350公斤。
③若以收获蒜薹、蒜头为主,株距为7-8厘米,行距为14-17厘米,亩用种量为150-200公斤。
④播种后要覆盖一层草木灰,或者浇一层泥沙浆。
二、管理方法
1、追肥
(1)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追施1次经过稀释的人粪尿,这样可起到提苗作用,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2)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亩施20-30担腐熟的人畜粪尿+硫铵1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5公斤,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
(3)孕薹肥:种蒜烂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此时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茎叶和蒜薹迅速伸长,蒜头开始缓慢膨大,因此对养分的需求量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佳)10-15公斤,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促使蒜薹快速抽生、旺盛生长。
(4)蒜头膨大肥:于采收蒜薹前亩施氮钾复合肥5-10公斤,单施尿素时亩用5公斤左右即可,追肥过多会导致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
2、浇水
(1)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2)幼苗前期:此时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3)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时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4)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5)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以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3、中耕除草
(1)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防除马唐、蓼、灰灰莱、狗尾草等杂草时,亩用50%扑草净100-150克兑水喷雾。
(2)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亩用萘氧丙草胺120-150克兑水30-50公斤,稀释后于晚间喷雾。
(3)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兑水40-60公斤,稀释后于晚间喷雾。
4、收获
(1)采摘蒜薹
①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即为采收蒜薹的适宜时期。
②若采薹过早,则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若采薹过晚,则蒜薹会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不堪食用。
③采薹工作要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则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2)收获蒜头
①收蒜薹后15-20天(大多为18天)即可收获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为:大部分叶片已经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
②若收获过早,则蒜头较嫩且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若收获过晚,则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
③收获时,硬地可使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怎样种植
1、整地:大蒜喜欢肥沃、排水性能好的土壤,尽量不要连作容易出现病虫害,在整地前先施足底肥,底肥一般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再加入适量的化肥,通过整地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有利于大蒜生长。在整好地以后,就可以做畦了。畦宽在在2米左右。
2、选种:选择大蒜种时,应选择抗病能力高、高产的品种。在挑选种子时,要挑选表面有光泽,没有伤痕,大小大致相同的蒜瓣。
3、种植:在大蒜种子挑选好后,便可以种植了,在种植前要先拌种,可防止出现病害和虫害。一般行距在20公分左右,株距在16公分左右,载好大蒜后,在覆土1公分左右。在大蒜种好以后就要浇一次透水,在浇水三天后,便可根据天气变化来选择是否覆盖地膜,在覆盖地膜时要记得先打除草剂,防止杂草和大蒜争夺养分。
4、施肥灌水:因为大蒜要越冬,所以在大蒜越冬前追肥,才能使大蒜快速生根发芽提高越冬能力。追肥时要与灌水先配合,才能使大蒜更好的吸收养分。除了越冬肥以外,在第二年大蒜返青时,要追施返青肥,返青肥可以促使大蒜新叶和根系更好的发育,为丰产打下基础。
5、除草:在大蒜浇水后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除草的过程不仅可以将杂草消灭掉,还可以避免土壤板结,因为大蒜喜欢松软的土壤,所以除草还可以促进蒜头发育。
6、采收:秋季种植大蒜一般在第二年的四月上旬到五月上旬采收。
扩展资料:
大蒜的病虫害防治
1、叶枯病是大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大蒜不易抽苔,进而影响大蒜的产量,一般防治方法是:4月中旬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稀释后喷雾1次即可。
2、蒜蛆一般年份发生不普遍,对蒜蛆偏重发生的地块,可结合整地,在大蒜种植开沟时,每667平方米施草木灰40kg,施于沟内,能有效控制蒜蛆发生。但当蒜蛆危害比较严重时,可用药物防治,防治方法是4月下旬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兑水稀释后,向大蒜根部灌药。
参考资料:
利用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群体的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选择的实质是差别繁殖。
大蒜的选择育种多采用单株选择法。
预选和初选:从良好的供选园圃中用目测法选择发育良好、无病毒表现、具有综合优良特性的优良单株100个作为预选株,编号挂牌并登载。预选可分期进行,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所需指标。
复选:初选株繁殖成营养系的苗,栽植在复选圃内,各株系与顺序不设重复。复选阶段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记载和统计分析项目,如产量因素、植株健壮程度、感病情况等,应特别注意有无病毒感染。从复选圃蒜头收获期,要进行复选,一般产量和质量超过初选优系平均值可作为复选株系。
决选:复选优系繁殖成的第二代营养系苗栽入决选圃,3~5次重复,每一重复设一小区,栽植密度与当地生产园相同,便于在总株数较多,有重复的条件先对复选株系的主要经济生物学性状和是否受到病毒侵染作进一步鉴定,消除土壤和病毒引起的误差。同时安排在2~4个生态条件不同的产区进行区域试验,鉴定其在不同生产条件下产量、品质及适应性表现。根据决选圃及区域试验试验结果和现场考察做出决选,表现最好的1~2系作为决选营养品系。报审后颁发品种证书,同意在生产中繁殖推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