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要给蔬菜搭建白色塑料大棚?(详细点)
薄膜选择:一般搭中、小棚以中膜为主。超大棚以厚膜为好。
长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买,冬天的花草有霜冻的地方最好盖一下。
塑料棚搭建简易,保温保湿性能好,棚架薄膜大小可根据自己花木量决定选择,冬天花木栽培在塑料棚中,可保证一些怕冻花木安全过冬,可催使春季开花植物提前开花,花期长,质量好,深受花农欢迎,具体方法如下:
1.场地的选择一般选择靠近有水源,阳光好,温度、湿度稳定。
2.建棚和搭架建棚架材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选用木条、竹竿、槐条、藤条和固定棚架的铅丝、绳子等,首先确定好薄膜棚的大小(高度、宽度、长度等),把两边拉条直线,用锹头向地面挖个缝,把锹拿出来,把竹片插进去,一般竹片之间的距离为50--80厘米,两边的竹片要对齐,竹片插好后,确定高度,从一头把两边的竹片搭在一起,搭好后,在搭另一头,两头全部搭好后,两头用绳子拉根水平线,中间的竹片就按照这条水平线进行搭头,确保高度一致,全部弄好后,找根合适长度的竹杆固定在大棚中间,如果大棚长、宽、高比较大,要选用木棒在两头和中间做支柱,以确保大棚的稳定性。最后仔细检查竹片有刺的地方,接头凹凸处,用布条绑扎一下,以免刺破薄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选择合适宽度长度的薄膜盖上,一般先压两头,在压两边,土要适当多压点,尽量把薄膜拉紧。根据棚内气温的高低适当对大棚两头进行放风,以确保温度适宜为主。
3.温度差别薄膜保温的基本特点是,随外界天气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别,晴天膜内温度随着阳光的增强迅速上升。膜内气温到覆膜后期可超过25—40℃,比露地气温高出15℃以上,而地温可达15℃。膜内温度每天上午11时开始上升,12点半后急剧上升,下午4点左右达到最高点,6时起开始下降,7时以后急剧下降。阴天无直射阳光照射时,膜内最高温度也比露地气温高6—8℃以上,上午11时开始上升, 12时半到3时达最高点,下午4时开始下降,阴天温度上升与下降速度均较缓慢。薄膜覆盖不论在晴天或阴天均较薄膜外最低温度高5℃以上,最高温度可超过5—15℃。
蔬菜大棚的最新建造技术如下:
1、竹木拱架塑料大棚,跨度8-14公尺,中高2.2-2.5公尺,长50公尺左右,以直径3-6厘米的竹竿作为拱杆,每排拱杆由4-6根支柱支撑,拱杆间隔1.0-1.2公尺,立柱用水泥杆或木杆,立柱间隔3.0-3.6厘米。
2、小棚:主要用细竹竿或竹片、荆条、6-8厘米钢筋等作为支架材料,弯曲成拱型骨架,中高1-1.5厘米,跨度2-3厘米,每60厘米插入架材,深度约20-30厘米,长度取决于地形,骨架覆盖塑料薄膜。
3、棚型与高跨比:主要关系到大棚的稳定性。在一定的风速下,流线型棚面弧度大,风速减弱,抗风力好。肩带大棚高跨度比值小,弧度小,抗风力差,南方大棚的高跨度比最好是0.3-0.4。
4、大棚规格和方向:南方大棚一般长30-50公尺,宽6-12公尺为宜。过长两头温差大,运输管理也不方便。过宽通风换气不良,也会增加设计搭建的难度。中高以2.2-2.8公尺为宜,大棚越高承受风荷越大,大棚越低,棚面弧度越小,容易受到风害,下雨时会形成水兜,造成塌陷。
5、场所选择和规划:大棚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质好、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荫。建造大棚群时,棚间距离应保持2-2.5公尺,棚间距离应保持5-6公尺,有利于通风和运输。
6、盖膜:最好使用无滴膜,宽度根据棚型跨度选择,首先从两侧着手,然后依次覆盖,两膜的连接缝相互重叠20厘米,在棚膜上的两杆之间设一压膜杆,压紧薄膜,使棚面成互棱形。
7、安装拱杆和拉杆:拉杆选用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端以下0.3公尺处,使每排纵柱结成整体。拱杆用鸭蛋竹固定在柱顶上,用铁丝拧紧。
蔬菜大棚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