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宋庭品返乡林下生猪养殖致富的励志故事

 猴场镇腾道村属紫云自治县偏远山村,在该村的一个小山坳里,有一个林下生猪养殖场。养殖场由9户农户合建,宋庭品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找准人生中最坚实的发展着力点,成为该村发展林下生猪养殖的带头人。

宋庭品返乡林下生猪养殖致富的励志故事

返乡创业遭挫折

 出身贫困家庭的宋庭品,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未毕业就外出务工,历经多年打拼赚了些钱,家庭经济面貌有所改善。因文化水平不高,宋庭品在外务工期间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类工种,30岁时患上了痛风病。不能做劳动强度大的活,无奈中只能返乡另寻出路、再作打算。

 回乡后,宋庭品把能想到的营生都做了个遍。他曾经把精力放在了种植竹荪上。然而竹荪“娇气”,种植条件过湿过干都不成,需风调雨顺年才能有收成。“两年亏本两年赚,除去请人工、土地流转金等成本,亏赢互补,没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宋庭品说。

 不甘失败的宋庭品开始审视自己的创业路。近年来,村里经济条件每况日上,迎来改善居住环境的建房热潮,宋庭品觉得开办砂石厂有利可图。2008年,宋庭品邀约5个曾经一起在外打拼的同乡合伙在猴场镇境内开设一个砂石场。经营两年后,因诸多原因,共亏损80余万元,每个生意伙伴各自投资的`10余万元都打了水漂,经营砂石厂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养猪助脱贫

 眼看打工赚来的钱所剩不多了,两个孩子在读中学,自己做不了重活,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到妻子肩上,经不起折腾的宋庭品经多方考察发现,腾道村山多草多,适合发展养殖业。

 2010年,宋庭品买来20余只黑山羊,放羊这活儿不背、不抬、不挑,患痛风腿脚不便的他每天上午赶羊上山,傍晚妻子回来帮忙把羊赶回去,6年间,养羊最多时有100余头。

 “养羊是我患病创业期间收获的第一桶金,每年养羊创收2至3万元。”宋庭品说,养羊虽然能让他有稳定收入,但养羊对森林存在破坏,喂养数量上也会受到限制。

 腾道村一带树林较多,森林覆盖面积大,适合生猪散养,散养的猪肉质好,价格有市场。鉴于此,宋庭品开始筹划开办一个大型林下养殖场,成立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5年6月,宋庭品邀约8个村民发展林下养殖,选址在一个四面环绕森林的小山坳,9人共投资15万元,花了3个月时间搭建起猪棚。

 同年9月,宋庭品和他的合作伙伴买来70头猪仔,两人一组9人轮流喂养。只要天不下雨,早上将猪喂饱后赶到山上的树林下放养。慢慢地,猪棚规模开始扩大。

 “今年10月,我们把剩下的105头生猪全部卖了,虽然放养猪不肥,但售出价比圈养猪的要高,共收获26万余元。”宋庭品说。

做大规模同致富

 “猪仔窜入树林后,不仅能觅食,还可以除草护林。”感受到生猪养殖巨大潜力的宋庭品决定增加猪仔数量,之后,大伙又买来76头猪仔。

 “刚开始时不注重生猪的防疫,养殖经验不足,喂养的猪遭遇病症,死去了40头。”宋庭品说,所幸发现早,他及时用药,抑制住了病症蔓延;后请来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实地查看,才知道是猪棚透风,棚内地面冰凉,风寒引起病症所致。

 养殖场堆放的砖和沙子是用来建猪栏的,过去搭建的猪棚四面透风,白天放养的猪晚上归栏后,很容易让猪引起风寒,宋庭品准备将原先猪棚全部改建成猪栏,注重养殖的科学性,不断提升养殖效益。

 宋庭品说,他们将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并已申请成立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

 “藤道村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殖出来的猪肉品质好,有市场优势。”

 猴场镇镇长罗刚华说,猴场将大力支持和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并注重发挥宋庭品等人的带动作用,为贫困村民做好榜样,共同向同步小康迈进。

当你走进纸厂乡灯草塘村曦曦养殖场,洁白的彩钢瓦房显得格外醒目,房内有生活区,养殖区,消毒区。房外有堆粪棚,雨污分离设施,尿液收集池沉淀池。猪圈里有仔猪、育肥猪、母猪共计300余头。这就是灯草塘村王金琼家的养猪场。通过养猪,她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变成为村产业发展引路人。

一、几经波折,选定养猪产业

说起为什么年轻人选择养猪这个产业,王金琼说道,原来在家里也养过猪,但是养得少,主要是养猪过年。但2010年结婚后,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夫妇俩人和几个朋友到昭通去寻找考察项目,经过努力,与昭通天乙獭兔公司签订了养殖协议,回家后便兴高采烈的启动獭兔养殖场建设。由于自身养殖技术和獭兔公司种兔问题,导致没有养殖成功,最终只能把小兔送给亲朋好友们,只要听说谁要兔子,立马联系,免费送养。就这样,獭兔养殖彻底失败。由于失败欠账和怕别人笑话,认真考虑后,才决定养殖比较熟悉的猪。2012年,在纸厂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的帮扶下,建设了曦曦养殖场,引进了本地还没有的优质种母猪和公猪,通过不断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改变饲喂方式等手段,王金琼家的猪场走上正轨。由于品种优势,猪价也比农户自养的每公斤高2至三元。其他散养户也纷纷把自家母猪赶往养殖场配种。而且有猪生病或者其他情况都打电话咨询,农户小猪价格也同步提高。

二、倾心种养,谋划多元发展

发展养殖,环境治理很重要。王金琼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环境治理,时常带头打扫周围环境卫生,注重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除了发展养殖外,王金琼还把发展的目光放在种植上,在纸厂乡,海拔低地方种植了大树青椒,有了不错的经济收入,而在半山区,只有核桃一项收,何况核桃树下还没有什么收入,王金琼下步打算种植魔芋来填充林下经济的空白。

三、 不忘初心 ,引导群众共同富裕

王金琼发展养殖致富了,但她并未满足,她希望把更多的贫困户引上发展之路,尽早实现脱贫奔康。为了帮助散户养殖,她宁愿冒风险去帮助。就像种公猪给散养农户的母猪配种一样,明知道这不科学,对养殖场有一定的风险,但只有农户们愿意慢慢接受科学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她宁愿加强养殖场的圈舍消毒。对一些散养户的技术请教,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迫切希望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同时,魔芋种植她也计划自己先搞起来,让其他农户能真真实实看见后在带动他们发展。她要用自己来当实验品来引导群众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