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在生活中药用植物栽培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药用植物栽培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0000余种中药材中,其基原植物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300多种。其中有些品种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菘蓝地黄、人参等,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此外包括西洋参和番红花在内的20多种国外名贵药用植物已在我国成功栽培。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已逐渐成为获取中药材资源的主要途径。

在生活中药用植物栽培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广西、河南、云南、安徽贵州、宁夏、广东、河北、湖南?及内蒙古等省(区),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的规模化栽培面积已达2.2x10^?6hm以上,但如将散户自行零星种植的面积统计在内,实际上已经超过4.0x?10^6?h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农学、药物学的新技术开始广泛融入和影响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和发展,逐步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如栽培粗放、品种混杂农药污染、药材品质不稳及连作障碍等。例如在人参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近年来研究总结出一套以施肥改土集约化育苗、高棚调光、科学灌水、病虫害防治为特点的综合性农田栽培技术,使得人参总皂苷、微量元素、挥发油等含量与伐林栽参基本相同,从而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停留在原始伐林栽参的现象,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在天麻的研究方面,证明了紫萁小菇(Mycenaosmundicola)等一类真菌对天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运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为了解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为降低药材中农药残留量,广泛开展了药用植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物防治技术被应用到药材生产中,如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蛀干害虫,利用木霉防治人参、西洋参等根类药材土传病害等。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理论研究以外,主要用于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脱毒苗生产及活性次生代谢物的提取或生物合成等方面。

以上是我国如今药用植物栽培的一些概况,仅供大家参考,欢迎补充。

三基点温度

不同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自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植物对三基点的要求。-般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开始生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生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高。依据药用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将其分为四类。

(1)耐寒药用植物:这类药用植物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我国北方地区能在露地自然越冬。一般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5°℃低温,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15~20°℃。如人参、细辛、百合、平贝母、大黄、羌活、五味子、薤白石刁柏、蜀葵及刺五加等。特别是根茎类药用植物在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越冬仍能耐0℃以下,甚至-10°℃的低温。

(2)半耐寒药用植物:这类植物多产于温带较暖处或亚热带的北缘。通常能耐短时?间-2--1?℃的低温,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17~23°℃。如萝卜菘蓝黄连、枸杞知母及芥菜等。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生长。

(3)喜温药用植物:这类药用植物大多原产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具有既不甚耐热又不甚耐寒的喜温属性。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花期气温低于10~?15℃则不宜授粉或落花落果。如颠茄、枳壳、川芎等。

(4)耐热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同化作用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个别药用植物可在40℃下正常生长。如槟榔、砂仁、苏木、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及南瓜等。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不同。--般种子萌发时期、幼苗时期要求温度略低,营养生长期对温度要求逐渐增高,生殖生长期要求温度较高。了解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的特性,是合理安排播种期和科学管理的依据。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方面。一般气温影响植物的地上部分,而地温主要影响地下根部。气温在一天当中变化较大,夜晚温度较低,白天温度逐渐升高。地温变化较小,距地面越深温度变化越小。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根系在20°℃左右生长较快,地温低于15℃生长速度减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