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点与终点是哪?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中线工程的起点在丹江口水库,重点在北京颐和园团城湖;西线仍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点与终点是哪?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在于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将有效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调动这些地区的增长潜力,扩大发展机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证。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渐突出。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华北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于协调地区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扩展资料: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将直接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按照10年建设期进行初步估算,南水北调工程近期投资将平均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年提高0.12个百分点,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

经验表明,投资中有40%可转化为消费。按2000年底的价格水平估算,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直接效益约为560亿元/年。按照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在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每年可增加约18万个就业机会。

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随着广大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企业生产结构和规模也会随之变化,一些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扩大就业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

人民网-南水北调: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调配

百度百科-南水北调

宁愿南水北调也不用海水淡化技术,这是为什么?

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行动。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它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缺水的矛盾,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省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四分之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受干旱缺水的制约,并呈逐年加剧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抓紧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就是抓住了山东加快发展的关键。所以,建设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我省省情的需要,是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在齐鲁大地上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对于山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

二、统筹协调是保障。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一是科学调度,抢抓工期。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整合勘测设计力量和技术装备,做好施工图设计和优化工作,确保设计成果及时到位;严格招投标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优选出信誉高、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企业承担工程施工任务。二是加强建设管理,狠抓工程质量。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四项制度”,建立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质量巡查组、质量大检查等多层次的质量保证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确保工程质量的长效机制。由于措施得力,济平干渠工程建设已经完成的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了85%以上。三是常抓不懈,确保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狠抓安全生产,由于措施得力,南水北调工程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我们与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实行“工程合同”与“廉政合同”同签制度,开我省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先河。

三、“以人为本”是核心。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全长1191公里,征地迁占和补偿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繁重。这项工作解决得好与坏,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本着对工程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做好工程征地迁占工作。一是实事求是,合理确定补偿投资。占地调查是计算补偿投资的基础,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迁占调查,在开展初步设计的过程中,把调查结果进一步核实准确,为顺利实施补偿打好基矗对已开工及已审批初步设计但尚未开工的项目征地补偿标准和税费计列不足的,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标准和要求,调增征地概算。二是依法征地。南水北调工程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征地工作一定要依法办事,维护良好形象。三是细致开展工作。对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设施逐一丈量清点,落实到户,对地面附着物详细清点,落实到村,由产权单位或产权人、乡镇及县区国土资源局签字盖章认可,作为补偿的依据。

四、科技创新是动力。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坚持既严格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又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以创新的精神,开拓工程建设的新局面,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我们与省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和施工单位合作,在工程的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渠道防渗、防冻胀、防扬压、防湿陷技术,大型渠道砼衬砌机械化成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十多项试验和技术创新研究,其中两项被列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引进948项目。水利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济平干渠召开全国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技术推广现场会议,建议在全国推广应用。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环境优先是关键。南水北调工程能否成功,治理污染是关键。而东线治污的难点在山东,任务最重的是山东。对此,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决定,启动实施了“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等,这些举措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矗按照国务院建委会确定的南水北调东线2007年通水目标,东线治污工作要做到“四个不变”:一是要求不变,始终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二是目标不变,建成输水后输水干线全线稳定达到III类水质要求;三是时限不变,东线一期2007年前建设清水廊道的时限不变;四是任务不变,到2007年前必须完成东线一期确定的260项治污项目。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按照“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控制思路,实施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并举的策略,进一步加快治污工程建设步伐,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先说答案,宁愿采用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基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本,这一点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即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每淡化一立方米水的成本也高达3--4元,而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还远没有那么成熟化、规模化,所以折合下来每立方米的价格大概要5--8元,这显然高于南水北调的成本。

海水淡化的成本包括: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应急成本、污水处理成本等,且海水淡化厂的资本构成,会因为工艺、部件、材料的持续耗损而逐年攀升。另外,以反渗透海水淡化为例,其不但需要良好的技术工艺,还需要大量的持续电力才能完成淡化,而我国的电力组成,70%来源于火电,火电背后则是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当前采用海水淡化,其实是将淡水建立在能源耗损之上,可持续性上比南水北调工程劣势明显。

再一个,虽然规模化、成熟化的海水淡化厂确实能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但由于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废物,不但处理成本高昂,且极易造成地区污染,即便处理过程慎之又慎,也多少都会对地区生态产生影响,或者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一点与南水北调充分利用天然河流淡水有本质上的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海水淡化的本质决定了淡化厂要建设在海边,且取水源头位于近海,但这又面临着近海的水质问题。近海海域中,不管是海湾、内海或者航道,海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污染,尤其是重金属超标 ,再加上近海海域洋流流动局限性,使得近海海水盐度水平、悬浮固体的含量都更高,要额外处理这些悬浮固体,无疑又会增加海水淡化成本。除此以外,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复杂、有机负荷高、生物活性也高,这些因素也都会增加海水淡化工厂的设计复杂性,综合影响成本高居不下。

最后,别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海水淡化利用率比较高,且技术也比较发达,但那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这样的干旱无降雨国家,不存在我国长江这般河流,如果不采用海水淡化,仅凭其境内有限的小型湖泊,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国家经济发展,我们在感叹他们海水淡化技术成熟的同时,他们也在羡慕着我们的南水北调。当然,这里也不是抨击海水淡化技术,相信随着科技进步,海水淡化大规模普及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地球上海水远高于淡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