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涝栽培技术有哪些?
(1)品种选择。在涝害常发区或时间应选择多抗、高产、早熟的大豆品种,抗涝种植或避开涝害。
(2)适时播种。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适时早播,避过涝害。
(3)开沟排水。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尤其怕涝,遇连阴雨田间积水时应及时开沟排水。
(4)查田补栽,确保全苗。由于豆田积水时间长,易出现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不影响产量,要及时进行查田补栽。采取就近借苗带土移栽为好,移栽时要带土带水,确保成活率。
(5)中耕除草。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做到3次中耕。
(6)及早追肥。应结合中耕追施提苗肥,促进苗情转化。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中耕进行。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3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千克。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
(7)防治病虫害。大豆生长期内高湿天气长,易发生大豆锈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可用粉锈宁每亩3克加水50千克防治大豆锈病。用10%的吡虫啉每亩100克,对水30~50千克防治大豆蚜虫。
(8)合理化控。如大豆生长过旺、徒长,应合理采用化控技术,喷施多效唑等。
(9)在大豆2~3片复叶期选用益微450~600毫升/公顷(30~40毫升/亩)或益微350~400毫升+康凯30~45克/公顷或康凯45~75克/公顷(每亩3~5克)喷雾,7~10天后,尿素5~6千克+米醋3千克/公顷喷雾或单喷施氨基酸叶面肥。
(胡国华)
旱稻又叫陆稻,由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个生态型。适应在旱地栽培,也能在水田或洼地种植。
1、品种
生产上应该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且由育、繁、推一体化经营的品种。如:国审品种有中旱297、绿旱1号等,安徽省审定品种有旱稻906、鑫两优212等。
2、直播
旱稻也称抗旱节水稻。与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旱稻一生无需水层,通常是在旱地或干田直播后靠雨养,或在此基础上适量补充灌溉。但旱稻不是小麦、玉米,特殊关键时期必须有灌溉条件,否则会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虽然旱稻生长对光、温要求与水稻相似,但一生需水量约是水稻的2/3或1/2以下。
3、土壤
旱稻最适宜于低洼易涝旱地和缺水稻田种植,也适宜于雨水较多的山地,能够浇上水的丘陵地、旱地种植。
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前将稻种暴晒1—2天,宜采用机械条播或人工穴播,每亩用稻种量3—5公斤(沙土用低种量,黏土用高种量),播种深度2—4厘米。此时天气预报如无有效降水,应及时灌溉第一次透水,以争取早苗、匀苗、全苗。在秧苗3—4叶期,进行田间检查,若有缺苗断垄现象,可移密补稀。
4、施肥
底肥:在翻地前施足底肥,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种肥:播种前穴施或沟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秧苗3—4叶期,每亩追施尿素8至10公斤,钾肥5至10公斤;播种后60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灌浆期喷施植物营养液70至100毫升。
5、防治病虫害
(1)防治蝼蛄:结合底肥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防止蝼蛄吃种、拱土透风、死苗。
(2)防治稻瘟病:在稻瘟病发生初期和抽穗期2-3天,可以用富士一号进行防治。
由于旱稻需水量少,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各位农友可以根据当地的雨水量来选择种植水稻还是旱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