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猪币撬动养猪合伙人时代

近年来,我国养猪产业开始深度转型,建立组织化的合作经营体制尤其重要。创建于1995年的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京资源亿家集团从2011年开始,立足利益链接,着手创建猪业“命运共同体”,推出了养猪业高度组织化的“猪币”经营模式。

猪币撬动养猪合伙人时代

 什么是猪币?“猪币”是养猪户使用资源饲料所获赠的消费积分,用料越多积分越多,通过积分不但可以享受分红,还可以有机会成为未来公司平台合伙人。

 资源亿家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曾清华说,“猪币”是互联网时代养猪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通过猪币链接,在农户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的深度捆绑,达到锁定养猪户总量、规避养殖风险的目的,既可解决养猪人因行情波动导致资金周转艰难等“短痛”问题,也使养猪人长怨蔓益得不到保障等“长痛”问题迎刃而解。

 猪币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的财富代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持有。

 陈翠娇是湖南一家万头猪场的老板,她的猪场现存栏3000头母猪,每年出栏商品猪接近2万头,手里已经持有接近10万个猪币。“早先养猪买料,买尽料就彼此毫无关系。现在手里有了猪币,可以更加放心地养猪,感觉自己不再无依无靠,就宛然跟企业是一家人,不但有当下的利益保证,还有未来的一种财富合伙共享。”她说,用这些猪币已经享受到了2万元现金分红。

 与陈翠娇一样,广西黎军与妻子共同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式猪场,现存栏300头母猪,自繁自养。他说:“同样是购买猪饲料,资源亿家免费送猪币做合伙人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至今,全国已有几千家养猪户持有资源亿家集头薯币,其中包括万头猪场、中小型养猪场和家庭农场。在尝试通过猪币实现农户与企业利益捆绑的基础上,资源亿家集团已启动寥缃台合伙人制度,首批100位合伙人于2015年初在人民大会堂签约诞生。

 对资源亿家集团“猪币”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立庠赞赏有加。他说:“‘猪币’能让客户利益永不归零,且能不断更新累加,不仅仅实现了利益的捆绑,更实现了命运的捆绑,对养猪户来说是一颗定心丸,是我国发展现代养殖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组织形式。”

 “现代养殖业的新定位就是要千方百计让农户赚到钱。”刘钧贻说,要是企业和农户只是简单蓬松的买卖关系,甚至是一锤子买卖关系,不但企业做不大,农户也难以实现增收。他以为,以“猪币”作为利益纽带,就会让原来企业与农户的蓬松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以为,“猪币”不但对农户经营是一颗定心丸,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通过稳定农户队伍,打造一群稳定的职业化农民,推动我国养殖业的现代化和生态安全,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农业大发展都是一件尤其了不起的事。

 “其实,从‘猪币’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广大消费者。”张立庠、任发政等能手以为,因为农户群体大,而且比较分散,养猪生产经营环节监控难度很大。通过“猪币”这样一种命运共生关系,更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在饲养环节的诚信和守法,真正解决了从“圈舍”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从长怨麓看,“猪币”还通过锁定养猪总量,起到了稳定市场行情的作用。

 全国畜牧总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央主任闫奎友说:“猪价波动主要根源还在于生猪出栏数量的大幅波动,通过‘猪币’锁定养猪群体,市场波动就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10年覆盖2亿头生猪!大北农如何让5万家庭农场主靠养猪致富?

北京产业互联网既肩负着再造数字经济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的重要任务。为此,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案例说》栏目中重磅推出产业互联网系列,旨在生动地展现数字经济如何具体重塑产业的新局面,唤起人们对数字经济,特别是产业互联网改变生产、生活和生产关系的认知。

本期案例中,天王牧业加入了生猪大数据平台,并进行持续数字化建设后,以猪场为圆心,链接生猪上下游产业环节,提供360度全方位的生态服务,打通了企业数据壁垒;通过线上管理,提高了部门协同效率,让管理者更放心,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

产业互联网类型:农业互联网

案例提供单位:北京农信数智 科技 有限公司

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简称天王牧业)主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及猪肉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业务。注册资本3000万元,下辖5个分公司及多家肉食品销售门店,现存栏母猪2000头。2020年拟出栏生猪4万头。

转型诉求

天王牧业从1999年成立开始涉足饲料行业,到2015年成立养殖和食品分公司,目的就是在布局全产业链,打通生猪养殖行业的上下游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为此,天王牧业从2016年开始持续进行数字化建设,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前 社会 已进入智能商业文明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单一产品的竞争转为产业链的竞争继而转化为产业链乃至生态圈的竞争。数字竞争力与生态运营能力是智能商业文明的DNA,是任何新商业竞争的双螺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企业数字化平台,提升数字竞争力,以产业链版块间协同为重心,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加入行业上下游,构建生态圈,提升生态运营能力,已成为农牧行业企业现代化转型趋势。

第二,疫情极速行业转型升级。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迅速印发相关特急文件,要求与发生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尽管养猪人“谈瘟色变”,但受益于如今中国养猪业的按病防控到位以及猪场管理的进步,不少企业并未大规模受到疫情波及。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得到有力的洗牌,改变了国内生猪小散乱的局面,清除了部分500头以下小规模,技术和管理落后的养殖场,落后产能不断退出,规模较大,且管理先进的养殖企业抓住机遇,扩大产能,为了降低养殖成本,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选择,智慧养猪、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等再次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

第三,精细化管理需求倒逼企业转型。非洲猪瘟疫情化后,为什么部分养殖企业能迎来发展机遇,扩大产能,而部分养殖企业只能黯然退场?这和企业的规模、管理水平有关。在非洲猪瘟没有更好方式治理的前提上,疫情防控只至关重要。 在疫情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养殖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正在倒逼企业主动去实现数字化转型。养殖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一场管理方式和效率的革命。

天王牧业希望借助数字化建设,一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企业数字化平台,提升数字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以产业链板块间协作为中心,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

创新应用场景

2016年,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生猪养猪场引进了智能养殖平台,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实现对生猪圈舍环境的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自动调控,对 历史 环境分析,实现电子饲喂和实时称重等功能,让养殖场负责人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更加容易地管理养殖场,同时降低了养殖场运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2018年,天王牧业与北京农信数智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农信数智)合作,加入了生猪大数据平台后,更是插上了数字化腾飞的翅膀。通过该平台,天王牧业实现了企业在线销售饲料,快速融合、智能办公和行业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企业管理在线化交易在线化,养殖在线化和大数据养殖,提升企业管理人效和产业协同效益。

当前,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在布局生猪全产业链,深度与农信数智合作,追求的是在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并且正在建立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力求打造企业品牌让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产业赋能价值

畜牧行业数据庞大,数据来源分散,生猪产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因此加快生猪养殖产业链条的信息流通,加快传统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发展智能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单一企业要做到以上要求,促使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就要打造全产业链企业,把控生猪养殖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天王牧业通过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以猪场为圆心,链接生猪上下游产业环节,提供360度全方位的生态服务,打通了企业数据壁垒。

第二,通过线上管理,提高了部门协同效率,让管理者更放心,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

用户评价

天王牧业和农信数智合作,加入了生猪大数据平台后,插上了数字化腾飞的翅膀,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企业在线销售饲料,快速融合、智能办公和行业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企业管理在线化、交易在线化,养殖在线化和大数据养殖,提升企业管理人效和产业协同效益。

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在布局生猪全产业链,深度与农信互联合作,追求的是在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并且正在建立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力求打造企业品牌让消费。

——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雷

前不久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实现振兴,农民必须实现富裕,这是对乡村振兴成果最直观的检验方法,就养猪业来说,必须让乡村里的中小型养殖户、家庭农场富裕起来。

从连续两年的一号文件中可以解读出,这就是顶层设计的核心意思。

但是,让家庭农场型养殖户富裕起来,尤其是“一直保持富裕状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最近3年生猪价格大幅涨跌,大多家庭农场养猪户没有政策、资源、资金、技术和种源优势,能维持生活已经很不错,有的农户踩错行情的点,一步错步步错,亏得一塌糊涂,最后只能负债离开养猪业。

并且,最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甚至已经超过60%,也就是说养猪业的基本盘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或许会给家庭农场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未来家庭农场将以人效胜出发力育肥段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瘟后猪企和规模猪场大步伐扩张,但是他们在扩张布局的时候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了利润更高的前端种群繁育阶段,而对于育肥部分由于需要更多的栏舍、人力等,所以布局的相对较少,那么育肥这一部分由谁来做?

这就为家庭农场留下空间,也让猪企和家庭农场的产业合作迎来了历史机遇。

通常来讲,大型猪企在资源、资金、种源、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相对来说优势更为明显,但是其在人员,尤其是人员的高效利用方面却面临较大的困境,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接着养猪低效的问题、成本难降的问题都会接踵而来,最终导致亏损加剧。

所以,如果大型猪企能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没散户或家庭农场什么事儿了。

说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

我们知道家庭农场这一类的养殖户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人员高效”,如果将大型养殖企业和家庭农场进行联合生产,是不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双方的困境,做到双赢?

那么,这个所谓的“产业联合”又该怎么做?

“产业联合”如何让家庭农场和猪企双赢?

我们知道温氏最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模式就是“公司+农户”,这个模式已经被业内很多养殖公司效仿,但是,现在养猪业的基本盘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水平已经达到近70%,数字背后的意思是我国的养猪散户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或者说这一部分散户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升级成了家庭农场,这就有了大北农提出的“平台+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这一模式既是对“公司+农户”模式的升级,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大北农在2022年就提出了“用10年链接5万个农场主,联合发展2亿头猪工程”。

先不管这个2亿头到底能不能做到,咱们先看看这个模式是怎么玩儿的?到底能不能让数以万计的家庭农场养猪户致富?如何让他们致富?

我们知道,大北农是做饲料起家的,现在业务涉及的层面更是广泛,包括生物育种、动保、饲料、生猪养殖、智能互联、养猪服务、金融财务等,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养猪的,基本上从猪场建设、引进种猪、到疫苗用药、喂料、猪场智能设备、金融贷款等各个方面都能和大北农的业务联系上。

而大北农的“平台+家庭农场”模式,就是把其平台上的种猪、饲料、动保产品与这5万个农场主共享,再加之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工程建设服务、金融服务、财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智能化服务、健康管理支撑、大数据分析支撑等,解决家庭农场主这一养殖主体在养猪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大北农和家庭农场都将是获益者!

在与众多家庭农场绑定发展的过程中,大北农直接就将自己的饲料、动保等实实在在的硬产品销售了出去,顺便也将智能养猪系统(设备)、金融服务等软服务也销售了出去,尤其是智能养猪系统还将为其积累大量的一线真实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又将为其育种、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价值无法估量。

而在这一“产业联合”模式下,家庭农场主可以共享大规模运行效应,共享强大的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共享新技术研发,共享风险防御机制,形成强大的运营支撑能力,联合共建更具竞争力的养猪生态。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你养猪需要用到的生产物资从大北农拿货要比自己单独在其他渠道购买要优惠些,还有就是大北农给你提供的技术支撑、健康管理支撑、智能设备支撑都要比你自己的研究摸索的那一套更加科学高效。

家庭农场可以依托一个大平台实现增效降本,大北农又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务板块绑定好一起销售给了家庭农场主,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双赢,何乐不为?

那么,家庭农场主如果不依靠类似大北农这样的大平台,自己搞养猪能不能行?

当然!

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从乡村振兴层面,还是从环境生态、养殖效率层面,“家庭农场”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猪模式。

只是,未来的家庭农场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规模猪场,所以要想靠单打独斗和大型规模猪场抗衡胜算不大,专业分工、联合生产是未来10年家庭农场主可以抓住的一个历史机遇!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