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梨瓜适合在福建种植?
以前放寒假总是很闲,但今年与以往不同,因为我家里种植了拱棚白梨瓜。
我的家乡——济宁市金乡县胡集镇已通过国家农业部审批,荣获“中国白皮梨瓜
之乡”的称号。
相传唐朝诗人李白途径此地,深感困乏口渴,品尝胡集镇甜瓜后大为赞赏。口称
“甜矣、脆矣,消困解渴矣,似梨非梨也,怪哉!妙哉!”从此百姓称小甜瓜为“李白瓜”,
后因瓜皮为白色,形状似梨,甜脆如梨,故改称“白皮梨瓜”延续至今。
今年寒假,我经历了白梨瓜的整个育苗过程。育苗工作大体如下:先盖小拱棚,在棚内装营养钵,装钵时须用精筛的细土,拌上肥料。将种子在温水中泡8—10小时,然后放在催芽机中保持25℃—30℃催芽一天。待芽长出3—10mm时,即可下种,每个营养钵内放1—2粒种子。下种之后盖上地膜。棚内烧暖炉,棚外加盖草苫子,每天早晨揭下增温,晚上盖上保温。为防止温度过高,中午还要进行通风。
育苗期间,在地里制作大棚,用铁丝将竹竿、竹篙捆好,扎实。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找邻居、亲戚帮忙,在扎好的架子外盖上塑料流滴膜,即可等待瓜苗移植。
现在,全村几乎每家都种植了拱棚白梨瓜,因此,在干活之余,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从瓜农口中及村委会、镇领导那里了解到:白梨瓜已成了我镇农民近几年的增收之宝。由于拱棚大小从2m至10m不等,保温条件不同,自然收入不同。2006年大小棚平均收入每亩突破4500元,小张庄村种植的10m的大棚每亩收入已超过10000元。与以往种植小麦每亩收入600元相比,翻了好几倍。
同时,白梨瓜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加大。由2001年的200亩已增至如今的两万多亩。
济宁市质监局、金乡县质监局配合胡集镇政府,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了以我镇为中心的万亩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瓜农重施农家肥,喷施生物微肥,杜绝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采用地膜双层覆盖家拱棚新技术。从土地翻耕、育苗移植到生产管理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全面实施标准种植。
我镇的拱棚白梨瓜成熟早,产量大,含糖量高,口感好,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实实在在的优质无公害产品。它以其优秀的品质受到了山东境内及京津地区消费者的青睐。产品每年4月下旬上市。去年竟出现了白梨瓜田间地头脱销的现象,各地运输的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等着梨瓜的成熟。瓜农们真是喜不胜收!
我镇小张庄村、东风村、王海村普遍种植拱棚梨瓜。每年3月份移苗,6月中旬即收获完毕。而黄堆集、李海、刘庄等村则种植蒜田套种白梨瓜。每年5月份种植,一直收获到8月份。套种白梨瓜成本小,价格低,销路也非常好。
针对我镇白梨瓜的种植及销售情况,各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齐鲁晚报》新闻标题“小甜瓜富了众乡亲”。济宁电视台、金乡电视台则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在电视上播报。《金乡大众报》也连连提到胡集镇的白梨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