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药“六六六”是什么啊?

六六六、DDT均系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难易降解,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蓄积,具有慢性和潜在性的毒性作用,虽然在1987年已经禁止使用此类农药,但至今仍有检出。

农药“六六六”是什么啊?

有机氯类农药在我国使用长达30余年。虽然1983年停止生产有机氯类农药,但它们的残留问题仍不容忽视。如DDT、六六六的残留期长达50年。有机氯类农药挥发性不高,脂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在动植物富含脂肪的组织及谷类外壳富含脂质的部分中蓄积。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受日光及微生物作用后分解少,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因此在食物中残留性强,属高残毒农药。如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年,而DDT为3~10年。人体长期摄入含有有机氯农药的食物后,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肾及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及生殖系统也有一定损害作用。

化学防治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要防止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辣(甜)椒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为提高防治效果,做到无公害化生产,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做到:

(1)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使用农药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使神经系统中毒的农药,如林丹、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杀虫脒等。二是控制使用易中毒和全杀性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菊酯类农药。三是以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抗霉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啶虫脒、虫酰肼、灭幼脲、多菌灵等。四是掌握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提高农药使用技术,严防人畜中毒,防止对畜、禽、鱼、蚕、蜂等养殖业动物和生物环境、水源的污染和危害。五是防止对辣(甜)椒基地环境的污染。

(2)正确选用药剂 根据病虫害种类、农药性质,采用不同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做到对症下药。所使用的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不得使用没有登记、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特别是“四无”伪劣农药;注意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无污染的农药;要合理配药,切勿随意提高施用倍数和几种不同性质的农药胡乱混配,造成药品失效。例如,含铜、锰、锌等成分的农药,与含磷酸根的叶面肥混用,则铜、锰、锌等金属离子会被磷酸根固定而使农药失效。严禁重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灭虫时应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如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宜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20%虫酰肼及2%阿维菌素类等胃毒和触杀性药剂,这类药品对人、畜、禽、鱼、蜂、蚕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有益昆虫无杀伤力,对害虫不产生交互抗性,其选择性强,既能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又能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防治红蜘蛛、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病害时,应准确诊断病害,做到因病施药,切忌不明情况,盲目用药,以免浪费农药,达不到防治效果,甚至造成药害。

(3)掌握施药时机 根据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施药,适时喷药,真正做到防重于治。防治鳞翅目害虫,应在虫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其他害虫,应在害虫的发生初期用药;防治各种病害,应在发病之前或发生初期用药。注意:每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残效期,如果喷药间隔时间太长,势必给病虫提供可乘之机,对辣(甜)椒造成为害。

(4)科学使用天达2116、有机硅 只要不是碱性农药,用药时科学掺加天达2116和有机硅,不但能提高植物体自身的抗逆性和免疫力,促进扎根,增强光合作用,减少病害发生,增加产量,而且可提高农药的分散性、浸润性、渗透性、黏着性和药剂自身活性,可以显著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次数,节约用药、增强药效,提高防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显著降低农药在辣(甜)椒中的残留量。

(5)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 在辣(甜)椒病虫害防治中,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或同类型的农药,极易引起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用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有利于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既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辣(甜)椒中农药的残留量。

(6)提高喷药质量 许多病菌都来自土壤,且叶片反面的气孔数目明显多于正面,病菌很容易从叶片反面气孔中侵入,引起发病。因此,喷药时要做到喷布周密细致,使叶片正反两面、茎蔓、果实、地面,都要全面着药,特别是地面和叶片反面,更要着药均匀。

(7)合理进行农药的混用 辣(甜)椒生长中,几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节省劳力,可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农药混用,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混合后不能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有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辣(甜)椒无不良影响,不增加毒性;三是混合后应有兼治和增效的作用;四是混合后不增加防治成本。

(8)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浓度 按农药说明书推荐的使用剂量、浓度准确配药,不能为追求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量。配制时,应持专用量具准确量取所需农药。

(9)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一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蔬菜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期的天数。不同蔬菜种类和农药品种及使用季节,其安全间隔期不同。如2%阿维菌素乳剂,在白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0天,在辣(甜)椒、萝卜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天和7天,而在秋冬季使用时,间隔期还要长。二是严格按规定施药。遵守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盲目更改。三是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农药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施药人员必须全身防护,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帽和手套,然后立即用清洁水漱口,用肥皂水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10)看天气施药 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气温对药效也有一定影响,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使用农药,避开每天的高温(高于28℃)时间喷洒,以免发生药害。预防病害用药应在雨前和连阴天气来临之前喷洒,设施栽培辣(甜)椒应在灌水之前用药。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