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大学的古建筑
宋国晓 古建筑学院院长 北京建工学院设计研究院古建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宸垣古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古建筑艺术顾问,北京古建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大型古建项目,其主持的代表项目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祈年殿建筑群油饰彩画修缮工程,俄罗斯中俄同乐亭工程。2006年12月受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邀请作为嘉宾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他宣读的《中原古代建筑彩画初探》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同年出版了代表作《中国古建筑吉祥装饰》。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备受世界各国人士的喜爱,古建筑市场也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北京建设大学在国内第一个成立古建筑学院,全面讲授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学院在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罗哲文、郑孝燮、马炳坚、刘大可、边精一等著名专家的关怀与支持。古建筑学院开设系统的中国传统建筑的课程分别为中国古代建筑保护规划、建筑易学与风水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鉴定、中国古代建筑木作技术、古代建筑瓦石构造、中国古代建筑彩画艺术、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相结合;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艺术修养相结合。与北京宸垣古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北京大正监理、北京中兴公司、北京中瑞昊天等古建筑公司合作,安排了古建筑测绘实习、古建筑瓦石结构实习、古建筑修缮实习、古建筑工程预算、古建筑施工设计等实践环节。
我院聘请了国内古建筑行业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授课老师,保障了专业知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聘请的授课教师有韩增禄、铁付德、徐怡涛、万彩林、薛玉宝等知名人士。
开设专业
本院共开设:中国建筑学、古建筑传统艺术、古建筑彩画与壁画艺术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掌握古建筑的专业理论,古建筑的施工技术,以及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制作的技术,能够从事古建筑维修,仿古建筑设计,古建筑装饰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高人文修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去向:毕业学生可以到全国的古建研究院所、建筑工程公司、园林局、装饰工程公司、大型公园管理处、古建杂志社、古建筑保护单位,还可以从事民族建筑设计规划、古建筑修缮、古建筑装饰、古建筑断代、古建筑监理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国古建筑工程勘测、设计、鉴定、修缮、园林规划、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中国古建筑行业从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毕业去向:毕业学生可以到古建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园林局、装饰工程公司、文物事业单位、古建杂志社、古建筑学院,还可以从事建筑设计规划、古建筑修缮、古建筑装饰设计、古建筑监理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国古建筑彩画及壁画设计、鉴定、修缮;古建筑维修;仿古建筑设计;古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中国古建筑行业从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毕业去向:毕业学生可以到古建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园林局、装饰工程公司、大型公园管理处、古建杂志社、建筑艺术学院,还可以从事建筑设计规划、古建筑修缮、古建筑装饰、古建筑彩画壁画断代、古建筑监理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傅熹年的相关作品
知网上有几篇相关的,我百度HI 你
[1]李聿川,崔志民,何民本. 掀起岭南古文化的盖头——记南越国王宫御花苑遗址发掘[J]. 科技潮,2000,(10).
[2]高大伟 ,岳升阳. 南越国宫苑遗址文化价值的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05,(2).
[3]冯永驱,陈伟汉,全洪,李灶新.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J]. 文物,2000,(9).
[4]曾玲,刘管平. 从南越国御苑遗址考古发现谈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A]. .[C].: ,1999:271-272-273.
[5]孟兆祯. 同臻千古风景之胜 独创盛世园林之新——赞建国六十年来的广东园林[J]. 广东园林,2009,(4).
[6]孟兆祯. 同臻千古风景之胜 独创盛世园林之新——赞建国六十年来的广东园林[J]. 广东园林,2009,(S1).
[7]王兆东. 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8]本报记者 李明. 南越国宫署将建世界级遗址公园[N]. 深圳特区报,2006-06-18(A14).
[9]曹劲. 南越王宫苑遗址与日本早期造园共同特色初探[J]. 古建园林技术,2008,(3).
[10]刘庆柱. 评《南越宫苑遗址——1995、1997年考古发掘报告》[J]. 考古,2009,(12).
[11]本报见习记者 张奇锋. 南越王宫:曲水流觞的千年皇家园林[N]. 广东科技报,2010-11-19(015).
[12]梁明珠. 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新探[J]. 经济地理,2000,(6).
[13]陆琦,郑洁. 广州古园林札记[J]. 南方建筑,2001,(4).
[14]陆琦,郑洁. 广州古园林札记[A]. .[C].: ,1999:126-127-128-129-130-131.
[15]邹伟初. 广东古代造园史概述[J]. 广东史志,2003,(3).
[16]陈小媛. 从画像石及南越王宫署看汉代园林[A]. 顾森,邵泽水,傅国亮.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C].: 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8:88-89-90-91-92-93.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98年1月。
《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月。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 优秀的古典建筑之一——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筑学报》1957年01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福建的几座宋代建筑及其与日本鎌仓“大佛样”建筑的关系(《建筑学报》1981年04期)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发展概论(与刘致平合撰,《华中建筑》1984年03、04期,1985年01—04期)
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文物》1995年03期)
浅谈做书画鉴定工作的体会(《文物》1996年11期)
记顾铁符先生复原的马王堆三号墓帛书中的小城图(《文物》1996年06期)
中国古代的建筑画(《文物》1998年03期)
对含元殿遗址及原状的再探讨(《文物》1998年04期)
中国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文物》1999年03期)
试论唐至明代官式建筑发展的脉络及其与地方传统的关系(《文物》1999年10期)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设计手法初探(《文物》2001年01期)
中国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面面观(《小城镇建设》2002年08期)
关于唐宋时期建筑物平面尺度用“分”还是用尺来表示的问题(《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3期) 弘扬华夏古建筑文化的鸿篇巨制——《中国古建筑大系》评介(《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4期)
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庆祝启功先生书画集出版(《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12日)
推动典藏图书之风——《中国藏书通史》评介(《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5月16日) 傅增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藏书家、清代翰林。曾任民国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我国著名的大收藏家。傅增湘一生共有四位妻子,只有第二位妻子王氏生育三子二女,其中长子傅忠谟留下了五个子女,三子傅定谟留下了四个子女。
1971年11月29日开始,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清退傅家的财物,到1989年8月3日全部清退完毕,共发还傅家财物17885件24箱13捆1匣,其中不仅有古书、古家具还有古玉近1000块,大部分财物有名称有编号。
此案的原告是傅增湘三子傅定谟的子女,以傅定谟的女儿傅钰年为首;被告是傅增湘长子傅忠谟的儿子傅熹年,傅钰年等人认为正是堂兄傅熹年的“文字游戏”剥夺他们对于祖产的继承权。
案件终结 纷争并未平息
继承案还是析产案,双方各摆龙门,但是每一方都不能够有足够的证据形成证据链条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姚欢庆教授接受央视《今日说法》栏目采访,姚欢庆教授认为,傅家祖辈们留下的是巨额遗产成为傅家后辈人的争论焦点。巨大的财富面前,怎么样来解决后辈人的纷争,最简单的办法遗嘱,也就是通过遗嘱的方式来解决身后事情的分配问题。当然如果傅增湘留有遗嘱,也不可能细致到处理每一块玉,大家应互谅互让。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遗产纠纷硝烟仍没有散尽,因为傅钰年和傅延年还打算继续申诉下去,我们也不知道这场官司会打多久,也不知道这个家庭的纠纷会不会持续到下一辈人身上,当傅增湘收藏这些物品的时候,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后辈会因此产生巨大的纠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