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瓜延秋栽培需要什么技术?何时栽培?何时收获?

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由于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的兴起,可以让我们在反季节能够吃到新鲜的黄瓜,在棚室种植中,根据不同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日期,可分为早春茬栽培、秋延迟栽培、秋冬茬栽培、越冬茬栽培、冬春茬栽培,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题主提出的秋延茬栽培。

黄瓜延秋栽培需要什么技术?何时栽培?何时收获?

秋延茬的栽培与收获时间

黄瓜的延秋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延迟栽培,指的是7月上旬~8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8月下旬定植,9月上旬~11月下旬供应市场,与日光温室秋冬茬衔接的栽培形式。此时进入入秋冷凉季节,露地栽培的黄瓜已经基本结束,可利用大棚的保温防霜效果,延长黄瓜的供应期,实现周年供应。

黄瓜秋延茬的栽培技术

一、品种的选择

黄瓜秋冬季上市,按照市场规律,一般来说上市越晚,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因此应选择中后期产量高的品种;同时,由于前期高温后期低温,选用的品种应该具有耐热、抗寒、抗病和耐贮存等特点,推荐品种津优1号、津杂2号、津研4号、中农11号等品种。

二、播种育苗

1、育苗

可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进行育苗,育苗畦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浅翻15㎝后耙平,做成1~1.2米宽的平畦或小高畦。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苗床灌足水,水下渗后,用长刀按10㎝?10㎝的规格化成小方块。然后再每个方块的中央点1粒种子,覆细土2㎝。

当幼苗长至2叶1心的时候即可进行定植,苗期通过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如果土壤干旱需要浇水最好在早晨或者傍晚进行。

2、苗期管理

由于苗期正处在高温多雨季节,因此应注意适当降温和降低光照,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防止徒长。可在幼苗1~2片叶展开时喷施100㎎/㎏乙烯利抑制幼苗徒长,促进雌花形成,7天后再喷施一次。

育苗畦四周应该大通风,勤浇水,浇水最好在早晚进行,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每5~7天可中耕除草1次,保持土壤疏松,及时消灭杂草。

三、整地定植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败叶,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50㎏、过磷酸钙100㎏作为基肥。再用50%多菌灵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深翻、耙平,使得土肥充分混合,做畦宽1.2米、高15㎝,种植两行。定植前半个月左右,扣膜大棚用硫磺粉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定植时苗坨按株行距放入定植沟中,培土稳坨,坨与地面平行,然后灌水。定植时间在早晨或办完进行。一般秋延茬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株行距以20?50㎝左右为宜。

四、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温湿度管理

结瓜前,大棚内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13~17℃,由于此时温度较高,应以散热为主,大棚四周的塑料膜应全部揭开,进行大通风,以降低温度。在夜间时应留通风口散湿,防止叶片结露而引发病害。

9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进入结瓜盛期,此时外界温度逐渐降低,调节通风口使棚内的温度白天控制在25~29℃,夜间温度控制在13~17℃。当外界温度低于13℃时,要关闭通风口。为降低湿度,减轻霜霉病等病害,夜间温度在15℃以上时可留通风口通小风。

10月中下旬后,外界温度急剧下降,应做好防霜防冻保温工作。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温度保持在12℃以上。

到了11月,棚内温度越来越低,此时应采取措施保持棚内温度,逐渐减少放风量,当室内夜间温度降低到10℃左右时,棚膜上夜间开始要加盖草苫进行保温。

结瓜后期,为了延长生长期,可将绑缚物解除,去掉支架,使黄瓜落秧,均匀盘放于地面,插上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上再加盖草苫保温,防止冻害。结瓜后期至拉秧期要逐渐减少通风时间,仅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短期通风散湿,减少病虫害发生。

2、肥水管理

黄瓜定植后,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为防止幼苗徒长,浇1次缓苗水即可。结果前应控制浇水,适当蹲苗,不进行追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以此促进开花坐果。

在插架前可结合浇水进行1次追肥,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500㎏,然后插架。

进入盛瓜期要肥水充足,可根据土壤墒情每3~5天浇一次水,10~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肥亩施尿素10㎏、磷酸二铵15㎏或三元复合肥20㎏,随水施肥,追肥2~3次。

10月下旬后,气温急剧降低,黄瓜生长减缓,水肥供应也相应减少,一般每月浇水2~3次即可,不旱不浇。

后期可叶面喷施0.2%尿素、叶面宝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植株早衰。如遇到阴天光照较弱时,可喷施0.1%喷酸溶液,可有效防治化瓜现象的发生。

3、植株调整

秋延茬栽培早期长势旺,坐瓜节位比较高,要及时插架绑蔓或吊蔓并及时整枝。当蔓长至30㎝左右开始绑蔓或吊蔓。第一次瓜蔓直立绑于架上,瓜蔓生长旺盛时,可左右弯曲绑架,弯曲度与松紧度可根据瓜秧的长势而定。秧旺坐瓜少的时候,弯曲度要大一些,而且要绑紧。绑蔓时顺手摘除雄花和卷须。

秋延茬易生侧蔓,可利用侧蔓增加后期产量,盛果期侧蔓上如有雌花,可留两叶摘心。而侧蔓太多,瓜蔓太密,无雌花的侧蔓应全部摘除。当植株长到25片叶,生长点接近棚顶时要及时打顶摘心,促使回头瓜生长。吊蔓栽培则应根据瓜秧高度及时落蔓,以改善群体光照条件。

结瓜后期及时摘除下面的老叶、病叶、黄叶、畸形瓜,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通风透光,促使上部结瓜,避免产生弯曲瓜。

另外,在黄瓜花期可通过保果素蘸花,可使黄瓜多坐瓜,并可以促使小瓜迅速膨大;利用熊蜂授粉也是不错的选择。

4、病虫害防治

秋延茬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叶螨、蚜虫等。

秋延茬的黄瓜栽培播种期、幼苗期处在高恩、多雨、强光季节,进入结瓜期后,温度逐渐下降,栽培季节和外界条件与黄瓜露地栽培条件下生长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反,因此栽培管理措施与早春茬的管理大不相同,一定要注意。

种植方法 1、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2、适时播种、育苗与定植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夏秋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 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3、肥水管理与培土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4、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5、大棚黄瓜落蔓要领 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其要领是: 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 4.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长的1/3~1/4。 5.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在20片以上。 6、采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编辑本段冬季黄瓜种植技术管理 1、秋冬季。9月中旬~12月中旬,是育苗期及定植后的管理,要控制温度防止徒长,适当划锄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越冬。 2、深冬季节。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此期是结瓜拿产值的关键时期,该品种能耐8000lux弱光和10℃左右低温,若长期弱光和低温就会影响产量,光照时数要尽量达到6小时~8小时,要早揭草苫,只要揭开草苫棚室内温度略有下降很快回升,保持棚室内最低温度在10℃~12℃。要适当晚通风早合通风口,当温度达到28℃~30℃时通风,下午当温度降到24℃时合通风口,温度降到20℃时放草苫。为了提高光照强度拉起草苫后,要及时清扫棚膜上的灰尘。浇水直接影响地温,若土壤缺水要先看天气预报,选寒流过后晴天上午浇水。同时提高棚室的温度达33℃~35℃时再通风,第二天也要把温度提到32℃以上。 3、早春季节。此时地温已回升应加强肥水管理,以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肥水管理。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800公斤随水冲施,5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病虫害防治。在冬季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稍差,那么在黄瓜上喷什么农药好呢?特别是在越冬栽培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时喷洒合理的农药对产量不会造成影响。及时喷药,无病时7天~10天喷一次药预防为主,发现有病时5天~7天喷一次药。 编辑本段低温季节管理方法 一、温度管理 在温度管理上要协调好地上和地下、长秧和结瓜的关系,晴天上午掌握在27℃~29℃,午后控制在20℃~22℃,清晨揭苫时10℃~12℃。避免棚温过低使根系受损,又要避免温度过高瓜秧旺长,使根系获得的营养不足,植株抗冻能力降低。遇连阴降温天气应进行临时加温,可用玉米轴或木柴在棚外点燃放烟后放于废旧铁桶内,在棚内分放若干处,此法简便易行效果不错。 二、水分管理 寒冷季节要严格控制浇水,不旱不浇。必须浇水时也应根据天气预报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有2~3个晴天,水量宁小勿大,以免伤根死秧。结合浇水冲施营养生根剂,如每亩用京农生根壮秧剂1500毫升+基因活化剂500克+萘乙酸500毫升,具有明显的发根壮秧,抗寒增产效果。 三、养分管理 冬季地温低,土壤养分转化慢,根系吸收能力差,追肥宜选用高含量螯合生态配方肥、生物水冲肥或腐植酸类冲施肥,这样地暄发根好,秧壮膨果快,效果明显。具体使用量应根据所选肥料的养分含量、植株长势强弱和带瓜量的多少合理确定,避免一次使用过多造成肥烧根。叶面补肥最好选用纯品磷酸二氢钾300倍液+益妙3000倍液+植物精华素1500倍液,7~10天喷施1次。 四、病害防治 低温高湿的棚内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菌核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蔓延,要重视定期用药预防,做到治病不见病。效果较好的喷雾药剂组合有: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25%叶枯唑600倍液,或70%嘧霉胺1500倍液+80%乙蒜素1500倍液,或50%腐霉利800倍液+50%三氯异氰尿酸800倍液。遇阴雨天气或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最好采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其药效明显优于喷雾防治法。 五、灌根 低温季节瓜秧长势不良、瓜打顶,原因主要出在根系上,具体表现为根群萎缩,新根不发,根系吸收能力严重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尽力搞好保温增温工作,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配方生根液灌根,具体配方是(15公斤水对药量):京农生根壮秧剂50毫升+基因活化剂25克+细胞分裂素20克+动力先锋40克+根福星20毫升,每株灌药液50~100毫升,在距根部2寸远处扎2寸深孔,将药液注入以利于根系吸收。 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危害青瓜的常见病虫与苦瓜同,还有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1、灰霉病 (1)生态防治: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 (2)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冶: 发病初期喷施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阿米西达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2、细菌性角斑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经伤口和水孔入侵发生为害。高温多雨、地势低洼积水,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当,都会加重发生。暴风雨后迅速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浸2小时, 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90分钟,清水洗净后再按常规操作浸种催芽; (2)药剂防治:可采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加收米液剂40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农抗120、2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及防治 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黄瓜抗病能力下降,细菌性角斑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应及时开展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班病发生范围广,黄瓜的叶片、果实、果蔓均可发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病情严重的可达40%以上,对黄瓜安全生产威胁极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前期症状极为相似,应认真区别,对症下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细菌侵染所致,霜霉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区别。(1)病斑大小。两病皆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状上较难区别,但病斑大小较易区别,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易连结成大病斑。(2)病斑颜色。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或灰白色;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3)病斑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易破裂、穿孔;霜霉病病斑后期常干枯但不穿孔。(4)背面特征。空气潮湿时,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霜霉病病叶背面长出绒毛状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5)发病部位。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茎、果实上均可发病,茎、叶柄发病常产生水渍状**病斑,并常有白色黏液;果实发病初为水渍状,逐渐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龟裂,分泌出白色黏液,病斑可向内发病,变色。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农业防治上均可利用大棚能调控温湿度的条件,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害发生。具体做法:上午日出后迅速使棚内温度提高到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在75%左右,控制温湿度,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增强抗病性,抑制发病。下午适当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在拂晓温度降至最低,湿度达到饱和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药剂防治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以选用5%琥胶肥酸铜粉剂喷粉,也可以选用宁南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琥铜·乙膦铝、乙铝·乙酸铜等喷雾防治。病害进入流行始盛期以后应适当提高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注意交替用药。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百菌清烟剂或百菌清与硫磺、腐霉利、霜脲氰、甲霜灵的复配烟剂,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密闭熏蒸一夜,次日早晨通风。隔7天熏一次,熏蒸次数视病情发展而定。另外,如果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可以选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农抗120,400倍液)加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