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的简介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26年,是中华民族制药工业最早诞生的企业之一,1931年,“新亚牌”良药率先在中国制药业建立了质量监控保证体系,为中华民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八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客户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如今,在中国上海浦东已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符合GMP生产要求的、花园式的综合型制药生产基地。目前,“新亚药业”在医药行业继续着她光辉的业绩,曾先后荣获了中国企业60强、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各项殊荣。并且连续7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的简介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New Asiatic Pharmaceutical)是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核心企业之一。创建于1926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经过八十多年的不懈追求,建成为全国首批50家现代化的、符合GMP生产要求的综合型制药基地。在上级单位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明确的战略定位指引下,“坚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的发展方向,建设以科研为主导的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战略定位。新亚进入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公司拥有16.76亿元总资产和10家参股或控股公司。主要产品为医药原料、制剂、营养保健品、药品包装、片膏剂、兽药等六大类,生产经营数百个品种的产品,从医药原料到种类齐全的制剂产品,部分制剂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35%以上,名牌产品达到50%以上。它是国内抗生素品种最齐全、规格最丰富、最具有特色的抗生素专业制造企业群,尤其在头孢类产品方面,持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除抗生素系列产品外,还拥有心血管类、抗肿瘤类、中枢神经类等多个系列的药品以及十几个国内独家产品。

公司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优秀企业、科技产业化企业、三上企业等荣誉称号。2003年在上海市保护消费者权益评比活动中,获得了最高奖项,这在医药行业中也首屈一指。2005年荣获由上海质量协会表彰的 “上海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的称号。2006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近三年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成为全国医药行业50强之列。新亚药业被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及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评定为2007年度全国设备节能管理示范单位。

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经过38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年产1000万吨钢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进入全国十大钢,列第六位。截至2007年底拥有总资产620亿元,职工3.9万人(本部钢铁主业2万人),子公司25个(其中11家已完成改制),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和齐鲁证券公司。莱钢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附加值最高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钢铁主业主要产品有:型钢、板带、棒材、优钢等系列,其中,热轧H型钢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齿轮钢和轴承钢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螺纹钢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非钢产业主要产品有:铁矿石采选、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粉末冶金、水泥、耐火材料、运输物流、化工产品等。莱钢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莱钢先后被授予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AAA级信誉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二、“十五”以来的发展情况

世纪之交,莱钢确定了尽快做强做大的新世纪初发展战略,加快配套改造和结构调整,首先立足填平补齐、深挖内潜,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莱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与实践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有效途径,制定并实施了《莱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纲要》,搭建起“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和“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调整“十五”规划,加快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大型H型钢及配套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持续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2005年实现1000万吨钢,跨入全国十大钢行列。“十五”期间,集团钢、铁、材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214万吨、170万吨、196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1033万吨、765万吨和1049万吨;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由2000年的60亿元、5亿元和2亿元,增长为2005年的391亿元、32亿元和16亿元。

进入“十一五”以后的2006年和2007年,莱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实施阶段性战略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追求大投入之后的大产出,向现有的1000万吨钢要效益,在钢产量增幅较小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2007年全年生产钢1170万吨、生铁1079万吨、坯材1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6亿元、利税总额96.7亿元,利润总额56.7亿元。与2005年相比,钢产量仅增加130多万吨,销售收入增加190亿元,利润增加40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淘汰三座25t电炉、四座128m3高炉、两座4.3m焦炉以及部分轧材线等落后设备,工艺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吨钢综合能耗663.78kg;吨钢水耗3.43t,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全年节能14.63万吨标准煤,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荣获“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企业”称号。COD、SO2排放量分别减少4%和5%,完成莱芜市下达的减排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目前,已有11个单位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公安、中小学教育系统顺利移交;成立了集团理事会,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关系的新型管控模式,集团运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三、2008年的任务目标和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

2008年全集团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6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生产钢1215万吨、生铁1130万吨、商品钢坯、钢材1203万吨;实现节能量13.7万吨标准煤,SO2、COD排放总量分别减少为5%和6%。

1-6月份,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9亿元,利税47.5亿元,利润总额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13.6%和0.8%。生产钢599.8万吨、生铁543.1万吨、坯材60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0.7%和3.7%。

四、“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面对市场竞争逐步升级的严峻形势,莱钢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对内突出调整,对外强调适应。调整,就是把工作重点从追求产量规模,真正调整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做强上来。适应,就是准确把握国家、社会及行业转型的新形势,从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用户导向型;从产品制造转到产品创造上来。转型的实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型的目的是贴近市场、抢占市场、增强竞争力,为莱钢长远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是,“突出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做出莱钢特色,建设一流强企”。具体说就是围绕建筑和机械制造行业,打造自身优势,突出做特色、出精品、创一流,逐步发展成为高端钢铁产品的领先优势企业,成为在企业规模、竞争能力和投资回报等方面都表现卓越的钢铁强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实施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工艺产品结构,努力打造H型钢、板带、优钢等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继续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作,尽快建成市场导向型企业。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双高”产品比例。不断完善做强莱钢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同时斥资3亿余元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大幅度提高莱钢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围绕完善“四大功能”(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内部废弃物消化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依靠“四个支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优化、政策支持)”;建立“四个循环(铁素资源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四个提高(经济效益、产品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水平)”,努力把莱钢建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友好型、持续发展型的一流钢铁强企。四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为实施ERP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莱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