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瓷器茶具

白瓷茶具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促进了茶具生产的相应发展,全国有许多地方的瓷业都很兴旺,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各窑场争美斗奇,相互竞争。据《唐国史补》载,河南巩县瓷窑在烧制茶具的同 时,还塑造了“茶神’陆羽的瓷像,客商每购茶具若干件,即赠送一座瓷像,以招揽生意。其他如河北任丘的邢窑、浙江余姚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大邑窑,也都产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朝时,在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十分名贵,畅销海外,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

白瓷以江西景德镇为最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此外,传统的“广彩”茶具也很有特色,其构图花饰严谨.闪烁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加上施金加彩,宛 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 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相传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了一种茶碗的碗托,她以蜡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盘中的位置。以后演变为瓷质茶托,这就是后来常见的茶托子,现代称为“茶船子”,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把盛放杯樽之类的碟子叫做“舟”,可见“舟船”之称远古已有。

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香味易散,且注入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 烫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爽味。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浙江龙泉县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于16世纪 首次远销欧洲市场,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唐代顾况《茶赋》云:“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瓶”;皮日休《茶瓯》诗有“邢客与超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之说;韩偓《横塘诗》则云“越瓯犀液发茶香”。这些诗都赞扬了翠玉般的越窑青瓷茶具的优美。宋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景象。

黑瓷茶具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 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黎、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为“火”字,右上为三个“力”字,右下为“月”字)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其他瓷窑也竞相仿制,如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个黑瓷兔毫茶盏,就是四川广元窑所烧制,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不差分毫,几可乱真。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总之,我国的瓷器茶具品类很多,产地遍及全国,重要的亦有数十处,这里重点介绍几处。

瓷都景德镇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 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 绘。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 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 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 美程度。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 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 山”。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色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我国瓷器为色釉装饰,大约起源于商代陶器。东汉时期出现了青釉瓷器,唐代创造了黄、紫、绿三彩,称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 红、紫钧、黑釉等。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 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到了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颜色釉取众窑之长,“尽人工之巧”,承前启后造诣极高,创造了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宋朝时为河南钧州禹县烧造,从明朝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钧红瓷。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创造了祭红。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郎窑红又叫宝石红,色调鲜艳夺目,绚丽多彩,亦很受人喜爱。如今景德镇已恢复和创制70多种颜色釉,如钧红、郎窑红、豆青、文青等已赶上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还新增了火焰红、大铜绿、丁香紫等多种颜色釉。这些釉不仅用于装饰工艺陈设瓷,也用以装饰茶具等日用瓷。使瓷器“白如五、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更加发扬光大。

福建德化瓷 宋朝福建烧制瓷器,有闽北建瓯、建阳和邵武、秦宁、建宁等地。茶具都以斗茶用的为多,形式也极不一致。宋末、元初在泉州德化开始建有瓷窑,所产瓷器洁白可爱(《福建通志》)。唐、宋时期景德镇白瓷茶具和龙泉青瓷茶具都由泉州出口,对福建泉州烧瓷影响很大,德化瓷可能是江西、浙江瓷窑传播过去的。

据福建考古工作队对德化屈斗宫窑址的发掘, 德化瓷器种类很多,有碗、盘、壶、罐、洗、盅等十多种。造型雅致,色泽有黄有灰,色调宜人,丰富多彩。 德化永春所制瓷器成为泉州出口的主要商品。据考证,德化瓷器舅高足杯、军持、执壶和花瓶.等.在日木印尼和印度等地均有发现。

湖南醴陵瓷 湖南瓷器的特点是瓷质洁白, 色泽古雅,音似金玉,细腻美观。醴陵的釉下彩瓷,更 是誉满中外的传统产品,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 博览会上曾获一等金牌奖。如今醴陵群力瓷厂继承 和发扬这里特有的生产工艺而制造的釉下彩茶具等,其画面犹如穿上一层透亮的玻璃纱,洁白如玉, 晶莹润泽,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这种餐具和茶具装饰淡雅,造型新颖,配套齐全,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性。 十多年来.这些餐具和茶具一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内使用,受到国内外来宾的赞赏,被誉为陶瓷艺术国里的明珠。1979年醴陵釉下彩茶具和景德慎青花瓷器一起,分别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荣获金质奖。

龙泉青瓷 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 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这里林木葱茏,溪流纵横,是我国历史 上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其优良产品不但成为当代珍品,也是当时皇朝对外交换的主要物品,特别是造瓷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继越窑有发 展,学官窑有创新,因而产品质量突飞猛进,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亦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绎静穆,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为“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白圾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这本来 是因釉原料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疵病,但人们喜爱它自然、美观,反而成了别具风格的特殊美。 它的另一特点是器脚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隐现紫色,因而有“紫口铁脚”之称。

弟窑瓷,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青瓷艺人向来追求“釉色如玉”,弟窑产品可谓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尚无匹敌。器物的棱沿部分微露白痕,称为“出筋”,底 部呈现朱红,称为“朱砂底”。有的不加任何装饰,却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有的却作巧妙装饰,如在瓶肩上饰一只虎、一条龙.或两只远眺的凤鸟,神态逼真, 栩栩如生;有的将碗口沿做成荷叶状,中间伏着一只龟,或洗内刻双鱼,别有风韵。

从宋代起,龙泉青瓷不仅是国内畅销产品,也已成为重要出口商品,博得国内外群众的广泛喜爱。16 世纪晚期.龙泉青瓷传入法国,它那青翠欲滴的釉色,令法国人惊叹不已,不愿以俗名称呼它,时逢名 剧《牧羊女》风靡巴黎,风趣的巴黎人认为,只有剧中主角——雪拉同的青袍,堪与龙泉青瓷媲美,于是他们把龙泉青瓷称为“雪拉同”,至今法国人对龙泉青瓷仍用这一美称。现在世界上所有著名博物馆,都珍 藏有龙泉青瓷,仅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院就有1000多件,日本东京还设有专楼珍藏,只有高级外宾到来 或樱花时节才开放.供人们观赏。如果博物馆举办陶瓷展览而没有龙泉青瓷,准会被认为不符合著名博物馆的条件。

陶瓷茶叶罐好吗茶叶枕头的功效有哪些

醴陵是全国重点粮食高产地区,长江流域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市)。醴陵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57%,有树种39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等13种,树种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1986年,油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醴陵降水丰富,地表水充沛,境内地表径流年平16.3亿平方米;有渌水、昭陵河、涧江三个水系,大小河溪57条,总长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69座,大小山塘2.6万口,发展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潜力。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抓好了27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编制、实施;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星火计划”奖1项,申请专利33项,增长57%。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继续发展。

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著名生物学家汤飞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知名人士都生长在醴陵这块热土上;农民瞿永寿被联合国授予“国际杰出稻农”称号。境内有风景名胜115处,其中,奇峰15处,洞穴22处,奇石30处,泉井48处。主要古建筑有贺家桥的云岩寺、市郊的清兴寺、东门上的文庙、城东的梯云阁、王坊乡的平山寺、西山的渌江书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马背岭的起元塔、姜湾对岸渌水河畔的财源塔和东堡乡的袁氏贞节牌坊。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发展醴陵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醴陵市实现生产总值12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12268元,比上年增加1122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4.7:59.6:25.7。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2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9.5 %,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醴陵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其中:农业产值12.92亿元,林业产值1.33亿元,牧业产值11.96亿元,渔业产值1.4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7亿元。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醴陵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8.6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63.93千公顷,增加0.9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25 万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产量43.80万吨,比上年增长0.5%;水果产量50812吨,比上年减少1797吨,下降3.4%。

养殖业快速发展。2005年,醴陵市肉类总产量95680吨,比上年增长9.9%;水产品产量18200吨,比上年增长1.1%。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8%,比上年下降0.49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醴陵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13万千瓦,完成各类农机技术集团承包132.4万亩,其中机耕面积达56.7万亩,推广联合收割机172台。全年新建和整修水利工程1.21万处,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土石方1020万立方米,增强了农业防汛抗旱能力。拓宽改造乡村道路路基735公里,硬化路面13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2005年,醴陵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6.4亿元,增长28.8%;规模以下工业123.72亿元,增长18.1%。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18亿元,增长23.3%,工业产品产销率9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两大支柱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日用陶瓷产量158025万件,增长27.1%,其中:出口72625万件,增长29.1%;工业陶瓷209858吨,增长14.7%;鞭炮烟花998.51万箱,增长16.1%。其中:出口583.15万箱,增长17.0%。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5年,醴陵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22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5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产值6.2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3687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1%;按投资种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1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8022亿元,比上年6.8%。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2个,完成投资9.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9%

特别是对于老人来讲比较习惯收集老古董,对于陶瓷茶叶罐这也是一种,这种东西其实还不错,把茶叶放到里面也不会出现受潮的情况,也不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这还是很不错的,陶瓷茶叶罐还有很多的优点,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现在就来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陶瓷茶叶罐好吗

1、选购茶叶罐要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不同的罐子。如存放铁观音或者花茶等味道较重的茶,用密封性好的瓷罐比较合适。

2、陶类罐和瓷类罐是有区分的。一般陶类罐的透气性比较好,适合存放普洱茶等后发酵类的茶叶;瓷类罐密封度比较好,适合放不需要再发酵的茶叶。总体选购茶叶罐要求是密封性好/透气好、防潮、不透光、无异味。

3、中国陶瓷生产地为:江西景德镇青花,福建德化瓷雕和象牙白玉瓷,广东潮州,湖南醴陵大红釉,河北唐山骨质瓷,宜兴紫砂瓷,浙江龙泉青瓷,山东淄博日用瓷,台湾的窑变瓷,为主要生产自己特色。其他分部的广西,河南,四川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4、茶叶是一种娇气的物品,稍保养不好就跑味,或者易潮,让原本原滋原味的茶叶变味,高档茶叶瞬间不值钱,陶瓷茶叶罐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不但装茶叶能防潮,还让茶叶原味保持清香很久,茶叶一单装在茶叶罐里的时候,一下子提高茶叶的档次,让茶文化和陶瓷文化演绎的完美结合。

二、茶叶枕头的功效

1、降火:用陈年的茶叶做枕头具有着消炎与败火的功效。但若是用陈年茶叶做茶叶枕头之前,在尽量先把茶叶用热开水浸泡一下,然后捞出来历干水分,晾晒后装入枕头将其密封好即可使用。因为陈年茶叶里面会含有一种有毒有害的成分,应该尽量用热开水浸泡之后再使用。

2、安眠:安眠是茶叶枕头的有一个好处之一,一个舒适感十足的枕头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睡眠。每天闻着茶叶的味道可让你的大脑血液循环,而写还会给你的颈脖按摩呢。

3、明目:大家都对着电脑,所以在这个每天都是辐射的环境下,选择一个茶叶枕头是很有必要的。茶叶枕头的好处就是茶叶具有明目的效果,避免我们的眼睛近视。

4、茶叶材料制成的枕头还具有防蚊的功能。特别适合现在夏天使用。

5、正规的茶枕,往往选用当年新采的茶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作为填充物。这样的茶枕,茶叶不易变碎,茶末较少,且不外露枕心,上下两面还加上一定厚度的树脂棉,因此不会硌头。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给大家说了关于陶瓷茶叶罐好吗以及茶叶枕头的功效,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了了解,陶瓷茶叶罐还有很多的优势,在对于陶瓷茶叶罐还有很多的功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