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有哪些好处,使得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模式?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稻田养殖螃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综合肿瘤模式。发扬湖蟹和池塘蟹的优点,克服这两种养殖方式的不足,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螃蟹的进食行为消除了稻田杂草,减少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除草工序,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稻田里的杂草通常是河蟹喜食的天然诱饵,有满江红、金鱼藻、苦草等。这些杂草的清除又是水稻种植中比较麻烦的生产过程。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部门从国外引进化学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但任何除草剂都能给水稻和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稻田养蟹不仅可以减少人工除草劳动,人工除草具有无与伦比的除草重复性和化学除草剂无法比拟的彻底性,可以节约工业,减少环境污染。
(2)螃蟹的进食行为可以清除稻田害虫,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虫害清除费用,减少农民喷洒农药的劳动强度。稻子的主要害虫有螨虫、灰尘、叶蝉、叶虫、稻虫等,这些害虫正好是螃蟹的喜食对象。螃蟹还可以吃稻田里的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螨虫幼虫、红囊花等。实验表明,螃蟹还可以清除水稻茎、叶、穗的害虫。螃蟹的这种生物防治作用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害虫对水稻的危害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大大改善了稻田和农村的生态环境。(3)螃蟹的进食行为和爬行运动对稻田起到了松土的作用,减少了农田耕种的劳动力。稻田里的水生生物一般生活在浅泥中或生活在土壤的表面,例如藻类有三种主要类型:底部、半底生和浮游生物。
河生鸟类一般是生于稻田的土钟,形成观赏群落的鸟类层,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半低生藻类主要是丝多细胞绿藻,其丝漂浮在水中,但其组成部分附着在农田表上或延伸到田泥中。田螺、水螅等底栖动物通常生活在田地的泥表面。螃蟹在摄取这种水生生物时,客观上取得了使农田柔软透气的效果,有利于肥料分解和土壤透气性,促进水稻谷粒和根发育,减少农民为松土耕作的辛苦。(4)螃蟹的生命活动为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施肥和施肥的作用,减少了农民的农业支出。螃蟹在生命活动中摄取稻田的藻类和杂草等水生植物,这种水生植物的生长会不同程度地消耗稻田的肥料和养分,客观上对水稻的生长起到补充肥料的作用。
螃蟹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钙等微量元素,它们都是水稻生长所需的优质肥料,客观上起到了给水稻生长施肥的作用。这一保证的增加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肥料投入。螃蟹给稻子的生长带来这么多好处,那么稻田对养殖有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1.稻田可以为螃蟹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稻田通常土质柔软,溶解氧充足,水温适宜,营养盐类丰富。柔软的土质为螃蟹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便利,这种土质也为饵料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充足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稻田里水浅,所以空气中的氧气容易溶解在稻田里)、灌溉水、在稻田里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种水生植物、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都是螃蟹生长脱皮的必要条件。2.稻田可以为螃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稻田水生生物的组成与池塘不同,浮游生物在种类或数量上比池塘丰富,丝藻和水生维管植物也比池塘多得多。由于稻田的浅水环境,水温适宜,光线充足,为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水、土壤、光、热、气等非生物因子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功能上统一的整体,为螃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诱饵。据分析,稻田已知的原生动物有23科66种,轮虫有8科36种,桡足类有4科5种,鸟类有23科209种,水生植物有41科409种和亚种,还有大量的著作动物。稻田养蟹,共生稻蟹,通过名优产品的养殖和水稻种植的有机结合,改变了稻田的单一种植结构,包括一水、两水、一水、两水、一水、一水。
盘锦蟹田米做出的米饭色泽清白,有光泽(油性)、食味清香、米饭有黏性、口感好,咀嚼时有甜味,米饭冷却后不易回生。影响食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处在最佳值。
蟹田米和普通大米是有区别的,利用螃蟹来除掉田里的害虫,而螃蟹的排泄物又肥沃了田地,完全通过投放螃蟹防病除虫,蟹田米农药化肥微乎其微。不像普通大米都是通过药物除草除虫,蟹田大米相对来说要健康很多,营养更丰富。
盘锦大米,盘锦市名特产品。盘锦大米外观晶莹剔透、颗粒如珠,做成米饭柔软润滑、清香适口。这是由盘锦的土壤、水质、气候加精良的耕作技术等综合因素促成的。
盘锦水稻种植始于清代。1928年,张学良将军组建“营田公司”在故乡大面积开荒种稻。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成辽宁省最大的国营农场群——水稻的集中产地。2002年,盘锦大米原产地域保护获国家批准,国务院命名盘锦市为有机米生产基地。
2003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公顷,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8.5万公顷。其中,蟹田种稻3.73万公顷,有机大米0.67万公顷,富硒大米0.67万公顷;生产水稻73.3万吨,加工精制大米61.7万吨。
有6家企业生产的盘锦大米获“辽宁省优质产品”称号。盘锦大米已远销国内20余省市,出口世界五大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评估该品牌价值500亿元以上。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0年,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