岕茶的岕茶
岕茶之源
“岕”通“嶰”地名,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普通话岕读“jie”“介”音。宜兴、长兴比邻皖南都有带“岕”地名,当地人有二种发音,一念“岕”为“ka”“卡”音,另是“ko” “跨”。
江南之茶,首称阳羡。为什么呢?就要从岕茶的生长环境来说了。二山之间,中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二边的茶树,洗漱着茶根。山土特别的肥沃,到了晚上,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峡谷,生长在涧溪边的茶树,吸纳了天地间的精华,长在这里的茶,就被称为岕茶。
宜兴的茶呢,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山区,处处是修林茂竹,处处有名泉。岕茶就生长在山泉流水之间,有太湖水的滋润,金沙泉的浸润,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
岕茶之史
岕茶是明清时的贡茶。宜兴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清称岕之茶。
阳羡茶和岕茶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宋,赵明诚《金石录》中记载:“宜兴的贡茶不是现在才有的。唐朝御史大夫李栖筠在典籍中有明确记载的。当时有个和尚把茶叶进献给了在常州做刺史的李栖筠,就在会客的时候让大家品尝,陆羽品了后认为芳香甘鲜,冠于他境,认为此茶可以向皇帝推荐。李栖筠听从了后,才开始作为贡茶每年进献万两。”
唐·阳羡茶成就皇帝宫廷第一贡茶地位。中国到处有贡茶,而真正是皇室贡茶的,阳羡茶是公认的第一贡。
那么当时由陆羽推荐成为第一贡茶的阳羡茶就是后来同被列为贡茶的岕茶呢?
在据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岕片之美,陆鸿渐(羽)所称圈岭茶是也。茗岭,于宜兴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所以,阳羡茶到明清时已是称为“奇珍异草”的岕茶了。
那么,岕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名茶”呢?
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籍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书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国十大名茶,除了龙井在清末有一部专著外,其余还都没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许次纡《茶疏 岕中制法》 1597年
熊明遇《罗岕茶疏(论)》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冯可宾《岕茶笺》 1642年
周庆叔《岕茶别论》 失传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 1683年
中国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专门为其作传的。作为明清时的茶中极品,岕茶才有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岕茶之本
岕茶有什么主要特点呢?我们就从色,香,味,形上来看,都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茶是不尽相同的。
色白 茶色贵白。古人在评定好茶的第一标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也就精品的茶,不仅外观是白的,而且在冲泡了后,投叶放的多,放少,放长,汤色都要是白的。这样的茶,不仅香气好,味道也足。
古人评判色白的标准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色白了,说明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处。只有这样的茶,滋味才味觉甘鲜,香气扑鼻。
据《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乳香:据《岕茶汇钞》中对香气描述“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
岕茶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婴儿体香。
而且这样的香气,不会随着时间放久了之后而消失,而是越来越烈。尤其是过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气更是如刚刚焙出来的新茶一样。
金石性:就是说岕茶的味了,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气,这就是说,岕茶不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带有一种灵气,品尝岕茶的灵气,是需要人心清的时候品饮才可体会到的,因为这种灵气,又若又无,化而载之,所以说,能不能品出灵气,存乎其人,就在于品尝的人了。
品饮岕茶,不仅能益生气,育和气、增活气,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热肠”,于养生也不无脾益。
鲜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体现就是鲜活。据《岕茶汇钞》中对鲜活描述:贮壶良久,其色如玉,犹嫩绿。
冲泡的岕茶,不仅叶底鲜活,久不变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汤的原汁原味与新鲜。
一杯鲜活,生机盎然的岕茶,展现在眼前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让眼睛特别舒服,让心灵为之舒展。拥有鲜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鲜活,就是看到希望。
岕茶可以在常温下保鲜了,无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变色。
岕茶之制
岕茶盛行于明万历年间,失传于清雍正年间。
如此的奇茶为什么会失传了呢?主要就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了。岕茶最主要的制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时极为讲究工与时。
好茶是焙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制茶,从杀青到干燥,前后二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钟。而岕茶的制作前后要历时近三十个小时。那么岕茶是怎么焙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
“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就是说焙茶不能干,干了香气就减了,更不能断火,失焙了茶叶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前后要近三十多个小时。
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第二点,焙茶是制好岕茶的关键,火候,温度,程度,时机这些过程纯人力,由制茶人的经验来操作,所以最后也就失传了。
岕茶,先为“吴中所贵”,成为明清二朝时贡茶,被誉为茶中极品。
这旷世仙品有着怎样的风神仙骨,作为生于茗岭山下的赵永灵,一直对美誉灿若繁星的岕茶充满期冀,偶得古籍:清 冒襄的《岕茶汇钞》,以尊重历史,按古籍的记载,从采摘、制作到蒸作,不断摸索、实践,参阅大量古典茶学文献,前后历时三年试制,于08年秋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加以现代工艺,做到了岕茶与众不同的鲜活嫩白,让清新活力的生机之感在手中展现,那美妙的鲜活意境,使人看着清爽,喝着舒服。
岕茶之能
“饮岕茶益智长寿。”摘农业考古2007第5期 楼明初著。
岕茶制作奇巧,因茶特别鲜活、翠绿,最多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对茶树体内PPU、POD、CAT和SOD等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抗逆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而作为绿色植物中一种独特而主要的营养物质的叶绿素,除了抗辐射,强健肌肉外,还有造血作用,提供维生素,消炎解毒之功效。
现代科学测定指标如下:
水浸生物含量——(42.5+1.7)%
蛋白质含量——(15.1+2.1)%
水溶性糖含量——(8.2+0.2)%
多酚含量——(16.6+1.3)%
氨基酸含量——(10.7+0.4)%
酚氨比—— (1.8+0.1)%
岕茶之赞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摘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首语。
“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之云雾,其名虽大噪,不能与岕茶相较也。”摘 明·沈周题岕茶《岕茶别论》
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致,作《咏阳羡岕茶》,诗云:“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明代祝枝山,品岕茶,忆唐代卢仝在罗岕洞山课童艺茶的典故,作《和竹茶炉诗》四首。《中国茶诗》载第二首云:“尝遍江南七品泉,浙游复汲玉河煎。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翰苑曾消司马渴,书斋每消老韶眠。卢仝素识茶中趣,此趣多应识未全。”明代文征明,曾和诗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在顾渚的《茶事十吟》。在一次友人聚会中,以惠山泉烹白岘茶,作诗《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岘茶,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岘,烹以饮客命余赋诗》云:“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百年佳话人兼胜,一笑风檐手自煎。闲兴未夸禅榻畔,月明还到酒樽前。品尝只合王公贵,惭愧清风被玉川。”明代徐渭,诗吟茗岭,岭南罗岕,岭北宜兴。《中国茶诗》载《茗岭篇》云:“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岭家。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明代天门学派首领、京中重臣钟惺,作《七月十五日试岕茶徐元叹寄到二首》,其一云:“江南秋岕日,此地试春茶。致远良非易,怀新若有加。咄嗟人器换,惊怪色香差。所赖微禁老,经时保静嘉。长兴明代文人臧懋循送岕茶给“吴兴四子”的茅维。茅维作《友人饷岕茶歌》云:“乍倾色若无,稍贮味逾迥。七碗清风飕,一啜胸滓冷。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阳饼。世以方虎丘,品置岂平等。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明代长兴文人徐中行,官至江西布政使,送岕茶给浙江按察副使。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记录道:“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中行)以岕茶最精者饷之。比看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人不相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云:“评者往往为吴兴,请卢淡穆有幽致。去年春尽客来泠,茅君遗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赋岕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明时在宜兴为官的熊飞有长篇诗歌《座怀苏亭,焚北铸炉,以陈壶徐壶烹洞山岕片歌》中说到“闲煮惠泉烧柏子,梧风习习引轻裾。吁嗟!洞山岕片不多得,任教茗战难相克”。明代宜兴进士方逢时《宜兴八景诗·阳羡茶泉》云:“乘风便可游三岛,锡贡应先上九重。欲识山中清绝处,试将标品问卢仝”。
岕茶之典
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人生只有经过多重的历练,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试不第的王秀才迢迢来到南岳寺,慕名寻到老僧释然,沮丧地对老僧释然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静听着这位秀才的叹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然后用温水沏了,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 秀才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不解地询问释然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然微笑不语,只是示意秀才说:“施主请用茶吧。”秀才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然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秀才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然笑笑说:“这是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秀才听说是一品岕茶,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然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然起身,取茶用沸水重泡,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秀才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
释然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秀才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然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秀才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然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磨砺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而命运的价值,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磨砺和忍耐,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王秀才下山,潜心苦读。后得进士及第,为官一方,廉洁自律,因性耿直,于官场不融恰,有生退意。
多年后,又上南岳寺,寻到老僧,郁郁对老僧释然说:“上次承蒙教诲,了有小成,可感现世态炎凉,自己无所适从,为何进退皆不如意呢?”老僧如前般定做,只是吩咐小和尚说:“官人远来,烧水上好茶。”
稍许,水沸,释然抓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微微笑之:“请用茶。”官人问之:“此还是一品岕茶否?”“非也,此乃斗品贡茶,天家清贡之物,本庙监制,稍有余。”官人肃然起敬,徐徐咽下,口舌生津,香余满口,仔细审视碗底,茶芽细嫩,汤色柔和淡雅,如冰类玉。
三水毕,“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绝不一样。”释然笑道:“味觉如何?”“此茶清淡,似甘醇,似有物,似无牵,让人似觉身清欲飞。” “再泡一巡如何。“释然吩咐小和尚,“施主再品。”生再饮,哪种轻洌的甘甜仍然绵长不绝,释然说道:“官人可觉滋味不同?”生若有所思,说:“岕茶色白,味淡、香美。初入口,过一下,觉得甘甜入喉,静入心脾,过一下,清新的感觉直透骨髓。淡的味道,从来没感觉到与今日的不同。”释然微微一笑,说道:“淡者,道也。”
人淡若茶,饮茶至淡处方可悟茶之道,友交往,亲近之人交往,淡浓自有分说。香淡、味淡、色淡、人淡、心淡,然至淡处,犹有甘淡在口,此中况味,非精于道者可语也。
岁月如梭,且从容。
宜兴盛产茶叶,且品种较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许多宜兴人,喝着香喷喷的本地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上宜兴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称它是“第一名茶”。宜兴人读“岕”为“卡”,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之地。宜兴南部山区有很多地名里带“岕”字,岕茶就生长在那里,在金沙泉水的滋润下,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在中国古代有关茶的书籍中,其中有六部书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书中说:罗岕有岕八十八处,其中以洞山为最。所谓罗岕茶、洞山茶,产于茗岭南坡,史称茗岭茶。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征是色白、味香。我们通常喝的茶叶其颜色都是绿色(红茶除外),而岕茶的颜色却是奶白色的,其香气扑鼻,并略有婴儿的体香。此外,岕茶极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会变质。喝岕茶也极有讲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后放茶叶,称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叶后再倒满水,称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叶后倒水,称下投。
对岕茶的赞美,历代留下了许多诗词。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至,作《咏阳羡岕茶》,其中云: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后作诗曰: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明代“吴兴四子”的茅维,喝了岕茶后称: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
岕茶还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传说。一个秀才姓王,屡试不第,慕名来到宜兴的南岳寺,沮丧地对一老僧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在温水里,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王秀才见茶叶静静地浮在温水上面,不解地问:“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老僧微笑不语,王秀才只好端起壶轻轻呷了两口。老僧问:“这茶可香?”王秀才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老僧说:“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于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来。沸水来了,老僧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丝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缕沸水,只见那些茶叶上下浮沉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老僧问:“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后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会散发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释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王秀才终于在这冲沏茶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潜心苦读,终于进士及第,为官一方。
那么,岕茶如此之好,为何会失传呢?岕茶失传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极讲究工时。制作其他茶叶,通常从第一道工艺到茶叶烘干,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而岕茶仅仅焙茶就要三十多个小时,而且其中的火候、温度、时机等稍有一点掌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正是这一原因,岕茶工艺制作于清朝中期失传。
近年来,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场长 岕茶有什么主要特点呢?
我们就从色,香,味,形上来看,都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绿茶是不尽相同的。
岕茶色白。茶色贵白,古人在评定好茶的第一标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才是精品的茶,不仅外观是白的,而且在冲泡了以后,投叶放多、放少、放长,汤色仍然是白色,这样的茶,不仅香气好,味道也足。古人评判色白的标准就是色白、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处,只有这样的茶,滋味才味觉甘鲜,香气扑鼻。据《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岕茶乳香。据《岕茶汇钞》中对香气描述“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岕茶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婴儿体香。而且这样的香气,不会随着时间放久了之后而消失,而是越来越烈。尤其是过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气更是如刚刚焙出来的新茶一样。
岕茶金石性。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岕茶的味稍具金石气,这就是说,岕茶不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带有一种灵气,品尝岕茶的灵气,是需要人心清的时候品饮才可体会到的,因为这种灵气又若又无,化而载之。所以说,能不能品出灵气,存乎其人,就在于品尝的人了。品饮岕茶,能益生气,育和气、增活气,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热肠”,于养生也不无脾益。
岕茶鲜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体现就是鲜活。据《岕茶汇钞》中对鲜活描述:贮壶良久,其色如玉,犹嫩绿。冲泡的岕茶,不仅叶底鲜活,久不变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汤的原汁原味与新鲜。一杯鲜活,生机盎然的岕茶,展现在眼前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让眼睛特别舒服,让心灵为之舒展。拥有鲜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鲜活,就是看到希望。岕茶可以在常温下保鲜了,无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变色。
4、岕茶之制
岕茶初现于明初,失传于清乾隆年间。如此的奇茶为什么会失传了呢?
主要就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了。岕茶最主要的制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时极为讲究工与时。好茶是焙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制茶,从杀青到干燥,前后二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钟。而岕茶的制作前后要历时近三十个小时。
那么岕茶是怎么焙出来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就是说焙茶不能干,干了香气就减了,更不能断火,失焙了茶叶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前后要近三十多个小时。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焙茶是制好岕茶的关键,火候,温度,程度,时机这些过程纯人力,由制茶人的经验来操作,所以最后也就失传了。
人口:约16.8万人
人口密度:417人/km2
岳阳市云溪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南部与岳阳县和岳阳楼区毗邻。地处东经113°08′48″--113°25′30″,北纬29°23′56″--29°38′22″之间。1984年4月建区。1996年6月由北区更名为云溪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乡及1个农场、8个居委会、64个村、分场。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23.4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伴区而行。1998年全区总人口15.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5万人。
云溪区属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貌多样、交相穿插,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表组成物质65%为变质岩。西北襟带长江23.4公里,沿江有大小湖泊10个,纳10余条溪港,均为滨江水系,水面超过万亩的有芭蕉湖、白泥湖。现有耕地8.5万亩、山地27.4万亩、养殖水域5.1万亩。
云溪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盛产粮、棉、油、茶、菜、竹、木、果等农副产品,生猪、鲜鱼、禽蛋的油产量连年递增,名贵水产和湘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已探明矿产有钨、铜、石灰石、白云石等10余种。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历经千年。区内存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等8处古建筑遗址。
建区以来,全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1998年与1984年比:社会总产值由4.33万元上升到50亿元,增长125倍;其中工业产值由696万元上升到10.8亿元,增长154倍;农业产值由2294万元上升到1072亿元,增长6倍;财政收入由18.1万元上升到1.8亿元,增长6倍。云溪、路口两镇跨入省经济百强镇行列。全区小康验收达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989年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标志着云溪区实现第一次转变,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更是云溪区经济的特色。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突破了50%,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化纤化工、食品加工和环保为主的支柱产业。全区6742家乡镇企业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24家,500万元以上的10家,200万元以上的16家。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产值44.2亿元,在全市综合评估中位居第一。区办企业从零起步,形成了创造5228万元产值的规模,整体扭亏为盈。部门企业100余家,道仁矶、松杨湖农场为主的万亩蔬菜基地,以路口、云溪镇、文桥乡为主的万亩瓜果基地,以云溪乡、文桥乡为主的万亩楠竹基础,以松杨湖、道仁矶、云溪乡为主的万亩养殖基地。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1998年全区发展生猪25.6万头,山羊1.2万头,水产品总量达1.05万吨,家禽214万羽,养殖业总产值达87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特种养殖正在形成产业雏形,以正大一条龙为主体的家禽饲养以及以河蟹、河鳗、甲鱼、牛蛙为主体的特种水产养殖已基本形成规模。第三产业以水陆运输、集贸市场、仓储、房地产、邮电通讯、劳务输出、金融保险及石油为主,各类商业、运输、服务网点不断完善。1998年完成产值4.9亿元。民营企业发展较快。1998年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家,个体私营企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上17家。随着商品生产的日益丰富,市场体系个体工商户由建区初的300户上升到4722户,从业人员由300名增加到8173名。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1998年年货物周转量510万吨公里,客运量达152.1万人次。
交通优势进一步拓展。京广铁路两个车站均已扩容,107国道扩建了一条汽车专用干线,新建和改造了3个千吨级专用码头、6个简易泊位、道仁矶、儒溪两座长沙汽车轮渡。电力枢纽得到改善。目前全区拥有11万伏变电站2个,3.5万伏变电站2个,总装机容量5.68万千瓦,年均用电量2901万千瓦/时。通讯条件实现新的跨越。到1998年底,全区已开通程控电话1.4万门,大哥大、BP机用户分别为2768户、4900户,数据用户16户,村村实现通电话。水利建设成绩显著。全区按久安工程标准加固一线长江大堤24公里。目前,共有小(I)型水库4座,小(II)型水库42座,山塘2690口,长沙大堤23.4公里,撇洪渠49.7公里,机埠286处。全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绿化三湘贡献奖”。公用事业日趋完臻。区政府及各乡镇、场驻地均已开通自来水工程,其中投资440万元的双花引水工程使云溪区水质大力改善。新建液化汽站5座。文教设施基本配套。投入近3000万元建成了具有全省一流设施的市九中,基本消灭了中小学危房,实验教学达到省标。7个乡镇、场均开通了有线电视,农村广播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2%,有线电视用户达5100户。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新建了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已经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998年全区职工人平工资475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80元。各类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安居乐业。
自然地理
云溪区地处岳阳市城区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濒东洞庭湖,东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洪湖市隔江相望,南部与岳阳楼区和岳阳县毗邻。总面积388.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52平方公里。
云溪区属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貌多样、交相穿插,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最高海拔点为云溪乡上清溪村之小木岭,海拔497.6米;最低海拔点为永济乡之臣子湖,海拔21.4米。一般海拔在40—60米之间。地表组成物质65%为变质岩,其余为沙质岩,土壤组成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第四纪全新河、湖沉积物为主。第四纪红色粘土主要分布在境内东南边,适合林、果、茶等作物开发。第四纪全新河、湖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北长江沿线,适合水稻、瓜菜等作物种植。
全区水域宽广,有河、有湖,水运优势十分突出,除道仁矶汽车轮渡码头、沙窝(石油)和铜鼓山(矿石)两个3000吨级专用码头外,另有擂鼓台、象骨港、滨江、新巷、儒溪等8个简易码头有待开发升级。区境内西南角还有国家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城陵矶港。
云溪区位于东经113°08′48″至113°23′30″、北纬29°23′56″至29°38′22″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无霜期长。年日照1722—181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3.7千卡/cm2;一月平均气温约4.3℃,七月平均气温约29.2℃;年平均气温16.6—16.8℃,无霜期258—278天;年降雨日141—157天,降水量1469mm。
云溪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盛产粮、棉、油、茶、菜、竹、木、果等农副产品,生猪、鲜鱼、禽蛋的油产量连年递增,名贵水产和湘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云溪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据初步勘探,有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3.5亿立方米,以及大量的石灰石、石英石、石棉等。
历史沿革
五代后唐清泰年间在陆城镇设立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王朝场升为王朝县,宋至道二年(996)改名临湘县,自宋代起至1930年一直为临湘县治。
1984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从临湘县析出路口镇、路口乡、文桥乡、陆城镇、云溪乡、云溪镇等乡镇设立岳阳市北区,隶属岳阳市。1996年6月更名为岳阳市云溪区。
云溪区历史悠久。唐虞时期就有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朝时属长沙郡管辖,汉代为下隽县地,晋朝为巴陵县地,明代正式建立云溪驿站。
五代后唐清泰年间在陆城镇设立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王朝场升为王朝县,宋至道二年(996)改名临湘县,自宋代起至1930年一直为临湘县治。
1984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岳阳市北区,隶属岳阳市。1996年6月更名为岳阳市云溪区。现辖7个乡镇(云溪乡、云溪镇、路口镇、文桥镇、陆城镇、道仁矶镇、永济乡)、1个街道办事处(长岭街道办事处)、1个社区管理中心(巴陵石化云溪社区管理中心),共有65个村和13个居委会,725个村民小组。
经济概况
2004年综合实力情况
2004年,云溪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1亿元(不含驻区大厂),比上年增长13%,超年计划2.8个百分点;人均占有GDP突破1.2万元,居湖南省县(市)区第二位;一、二、三产业比例数为22.4: 42: 35.6;完成财政总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300万元,增长10.9%。
2004年工业经济状况
2004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65亿元;特别是规模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企业增至41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增幅居全市第一。工业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至年底已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00多万元,平整土地近500亩,拉通道路近2000米,并配套了供水、供电、通讯和有线电视等设施,特别是成功引进15个项目入园,协议投资8.05亿元,其中已有华新水泥、中远化工、尤特尔生物化工、长科实业、岳阳博大、金茂泰科技6个项目按协议投资到位,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2亿元。工业园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厂地协作。2004年,引进外资960万美元,新上50个企业项目,还有浩润科技、兴岳公司等一批大厂改制、剥离企业来区注册落户,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增至4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15亿元。同时民营化步伐加快,积极组织企业与信贷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有15家企业签约,签约资金达1.193亿元,到位资金1.037亿元,并完成了3家企业扶持资金申报工作;投入3200万元,对泰亨源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或扩建,引进技术或攻克技术难题10多项,还确定了湘诚碳素等16家区级重点扶持企业,推荐了洞庭水泥等3家企业为全市百强企业和泰亨源等12家企业为全市重点扶持企业。全区共完成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增加值分别为48亿元、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7.6%。
2004年农业发展状况
云溪区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降低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总投资327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正式启动,总面积5000亩的土地整理有序推进,沼气能源建设完成建池407个。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水稻、蔬菜、油菜、湘莲、瓜果等产品在扩展规模的同时向优质化、高效化发展,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7500亩和产品认证9个,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创近几年之最,面积突破10万亩,总产达到4230万公斤。
养殖业规模特色更趋明晰,生猪规模养殖呈快速发展之势,共有规模养猪户500户,出栏生猪22万头;肉鸡养殖在较快时间内走出了“禽流感”的影响,发展大户300户,出笼肉鸡380万羽;河蟹、肉兔、黑山羊等特种养殖方兴未艾,“白泥湖蟹”、“云昌鸡”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市场品牌。
完成新造林2万亩,退耕还林通过上级验收,兑现农民年度补助资金125万元。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务工收入有较大提高。200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9700万元,比上年增6.6%;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960元,实际增长340元。
行政区划
Yunxi Qu
430603
414003
区人民政府驻云溪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云溪区辖1个街道、5个镇、2个乡。
云溪镇
辖:上街、下街、洗马、南街4个居委会;镇龙、云丰2个村委会。
陆城镇
辖:陆城、新港2个居委会;新设、陆城、新港、香铺、钢铁、泾港6个村委会。
路口镇
辖:长岭、路口2个居委会;新合、新建、长岭、路口、南山、枧冲、牌楼、南太、新华、江湖、南岳、省塘12个村委会。
道仁矶镇
辖:道仁矶居委会;大田、基隆、泗泷、滨江、丁山、柳田、沙湾7个村委会。
文桥镇
辖:文桥居委会;文桥、小桥、荆竹、和平、望城、臣山、东风、黄皋、华新、姜畈、分水、金星、白荆13个村委会。
云溪乡
辖:坪田、桃李、建军、友好、青石、团结、荷花、建设、上清、下清、双花、八一、胜利、东风、新铺、滨湖16个村委会;杨旗湖、芭蕉湖、黄泥沟3个渔场。
永济乡
辖:永济乡居委会;擂鼓台、凌泊湖、杨树港、樟树、茅岭头5个村委会。
长炼街道
辖:向阳、洞庭、四化、南山、集贸、厂6个社区。
岳化社区
辖:汪家岭、安居园、胜利沟、金盆、青坡5个社区
2016年2月,云溪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