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稻晒田的标准是什么?

适时适度晒田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一是能够促进后生分蘖迅速消亡,使养分集中向有效分蘖积累,提高分蘖成穗率;二是能够促进根部发育,提高根系活力,晒田后植株根数增多,黑根减少;三是可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使碳水化合物在茎秆和叶鞘中积累,增加茎秆、叶鞘中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四是可以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稻米品质。

水稻晒田的标准是什么?

(1)晒田原则。

水稻晒田应坚持“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晒田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晒田过早会影响分蘖,晒田过迟则影响幼穗分化,因此晒田应在水稻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杂交品种分蘖能力强,应在分蘖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0%~90%时就开始晒田。这是由于晒田的前2~3天禾苗仍在继续分蘖,当晒田由轻到重时,分蘖才会停止。只有这样,才能将总的分蘖数控制在计划苗数内,达到晒田控苗的目的。(2)晒田时间。

晒田时间的长短要因天气而定,如晒田期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小,晒田的天数应少些;如气温低、湿度大的阴雨天气,则晒田天数应多些。另外,晒田还要根据水源条件和灌区渠系配套情况而定,应避免晒田后灌水不及时而发生干旱,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3)晒田程度。

晒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轻晒田一般晒5~7天,晒到田中间泥土沉实、脚踩不陷,田边呈鸡爪状裂缝,水稻叶色稍为转淡为宜;重晒田一般晒7~10天,晒到田中间出现3~5毫米宽的裂缝,田边土略为发白,水稻叶色褪淡、呈青绿色、叶片挺直如剑为止。至于稻田晒到什么程度,还要因田和因苗而宜。一般是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肥田,以及冷浸田、低洼田、黏土田要重晒;而叶色青绿、长势一般、肥料不多的瘦田,以及高岸田、沙质土田要轻晒。因为冷浸田、低洼田、肥田、黏土田保水能力强,不易晒透,所以要重晒;沙土田、瘦田保水能力差,漏水性强,不宜重晒,要轻晒。

(4)晒田后的技术措施。

晒田之后,每亩追施2~3千克尿素作拔节孕穗肥,并要灌好“保胎水”,一直到抽穗前都不宜断水,做到水肥充足,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水稻出穗期可以晒田吗?

1、秧苗期:1叶1心,2叶1心时,分别施加一次断奶肥,每次每亩地施加3-4kg尿素,2.5-3叶期时,施加促蘖肥,每亩地施加4-5kg尿素,秧苗移栽前3-5天,施加送嫁肥。2、移栽期:30-40日龄时进行移栽,移栽时,深度以2cm左右为宜,如果是生长周期长,分蘖能力强,株型较散的品种,应当稀植。

一、水稻各个时期的田间管理

1、秧苗期

(1)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催芽处理,保证种子的出苗率。

(2)在1叶1心以及2叶1心的时候,分别施加一次断奶肥,每次每亩地施加3-4kg左右。在2.5-3叶期的时候,施加促蘖肥,每亩地施加4-5kg尿素。秧苗移栽前3-5天左右,施加送嫁肥。

(3)从播种至出苗,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2℃。从出苗至第1叶展开,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宜超过28℃。2叶至3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不宜超过25℃,3叶后期时,棚内温度不宜超过20℃。第3叶至移栽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

(4)当早晨秧苗叶尖无水珠,或中午时分秧苗卷叶,或苗床表面发白,需要及时进行浇水。

2、移栽期

(1)如果是生长周期长,分蘖能力强,叶片宽大,株型较散的水稻品种,应当稀植。如果是生长周期短,分蘖能力较差,叶片狭小,株型较紧密的水稻品种,应当密植。

(2)如果是早茬口,本田营养生长周期长,应当稀植。如果是晚茬口,本田营养生长周期短,应当密植。

(3)如果是土壤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田地,应当稀植。如果是土壤粘重,肥力以及透气性较差的田地,应当密植。

(4)如果插秧期间,温度高,光照充足,应当稀植。如果插秧期间,温度较低,光照较少,应当密植。

(5)水稻秧苗一般在30-40日龄的时候进行移栽。移栽时,深度以2cm左右为宜。如果移栽深度在0.5cm左右,容易散苗,倒苗。如果移栽深度在3cm以上,容易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

(6)在移栽时,应当带药下田,重点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返青期

(1)移栽过后,在田间巡查,及时补苗,保证田间苗数充足。

(2)秧苗移栽过后,根系部位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抗逆能力差,需要灌深水(水分过多同样会影响着正常返青)。

(3)秧苗移栽过后2-3天左右,新根长至4-8cm左右的时候,追施一次返青肥,每亩地施加3.3kg尿素(施肥时,保持3cm浅水层)。

(4)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分蘖期

(1)水稻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这段时间,田间应当保持3-5cm的浅水层,不宜灌深水,同时前水不清,后水不进(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2)当穗数到达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晒田(如果是迟发田,应当适当施加分蘖肥)。

(3)在最后一次晒田之前,施加促花肥。如果是大穗型水稻品种,每亩地施加5-7.5kg尿素,5-10kg硫酸钾。如果是小穗型水稻品种,每亩地施加7.5-10kg尿素,5-10kg硫酸钾。同时,追施一次叶面肥。

(4)做好螟虫、纹枯病、赤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5、拔节孕穗期

(1)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的时候,进行晒田,一般晒至田边开小坼,田中稍硬皮,人站立时有脚印。

(2)浅水灌溉,采用间隙灌溉为宜。

(3)追施穗肥,每亩地施加10kg尿素。

(4)拔节孕穗期间,气温较高,植株之间湿度较大,容易引发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螟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等病虫害,需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6、抽穗结实期

(1)抽穗结实期间,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既可以满足植株的生理和生态需水,又可以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增加氧气,吸收养分。

(2)施加粒肥。对于叶色过于褪淡的田块,每亩地使用0.1kg尿素和0.15k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稀释,叶面喷洒。

(3)当稻田中的稻谷有85-90%黄熟,枝梗变成**的时候,即可进行收获。如果收获过早,会减轻粒重,影响产量。如果收获过晚,落粒损失严重。

二、水稻什么时候晒田

1、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秧苗移栽后35-45天左右,达到目标苗数的80-85%,植株处于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的时候进行晒田。如果晒田过早,会影响到有效分蘖的产生和生长。如果晒田过晚,新分蘖生长过于旺盛,会延迟幼穗分化速度。

2、晒田时,以达到?下田不陷脚,田间起裂缝,白根地面翻,叶色退淡,叶片挺直?为宜。

3、如果是苗数充足,长势较旺的田块,应当早晒,重晒。如果是苗数较少,长势较弱的田块,应当轻晒。

不可以,水稻抽穗期、灌浆期田中必须要有水层,抽穗期缺水,会造成抽穗时间延长、抽穗不整齐;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扩展资料

栽培技术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

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营养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

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用途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百度百科-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