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有哪些
1、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2、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3.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吴川人“二月二”做田艾米乙的习俗自古一直沿习至今,特别是农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们就捣米粉、备田艾绒、做田艾米籺,据悉,田艾籺是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
艾饼,又叫艾馃,田艾饼,是一种客家传统小吃,主要盛行于广东南方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比如梅州和湛江等,以梅州丰顺和湛江雷州的最为有名。选在清明及农历七月十四的鬼节才做。
扩展资料
广东湛江吴川人古老的习俗,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田艾作为野草只有十几厘米高,叶子粉绿色,枝间长满灰白绒毛。如采集多了,可以经过晒、搓、煮、晾等过程,把梗挑出来,剩下的做成灰绿色像棉花一样的田艾棉,密封储存起来随时用。
做田艾籺,是用田艾棉和着面粉为皮,包着已经炒熟的馅蒸熟。田艾籺的皮可以用陈年艾棉,也可以用新鲜田艾。田艾米籺有香馅和甜馅之分,香馅主要有花生、萝卜干、虾米,或绿豆,甜馅主要有椰丝或芝麻糖。?
百度百科-田艾米籺
百度百科-艾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