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勤主任主要事迹材料
小学后勤主任主要事迹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材料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大家知道事迹材料的格式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后勤主任主要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xx,女,汉族,xxxx年8月生。xxxx年7月高中毕业,1985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其间,本人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遵纪守法,自觉践行学校规章制度。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1997年9月,本人调入xx乡中心校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从事于学校后勤工作。在此期间,本人始终本着以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为本,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以期以环境启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在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学校实际情况,从审美方面着手工作。在我眼中,一株花就是一个灵动的儿童,不但要有外在的形象美,还要富于它丰满的生命力,以其内涵美启迪师生心智。比如,在给一株花除草、施肥、浇水、灭虫之余,我不忘如饥似渴的钻研绿化、美化和亮化校园的专业知识,以便工作是切合实际的进行,是有理论审美价值指导下的进行。源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也缘于对教育事业的`不舍追求,本人于1998年5月获得行政类初级工资格证,于XX年11月被思茅评申办认定为花卉园艺工资格,又于XX年11月被思茅评申办认定为花卉园艺师资格。
作为园艺师,本人倍加珍惜荣誉的得来,更加敬业奉献,时时处处以园艺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清晨比小鸟还起得早,早早的到学校,第一个和每一株花草树木打招呼,生怕风儿刮倒、虫子啃食了学校的美。有时,看到草坪被踩上脚印,很是伤心。于是一边建议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一边一笔一划地写出一些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启迪学生珍惜环境,如在草坪旁设立“别踩我,我怕疼!”的提示语;在小树上挂起“请别让我流泪”的温馨字样。如此辛勤的工作,换来了校园人文环境的改善,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却是我最大的心愿。
近来一段时间,学校搞建设,我一边履行园艺师的本职工作,一边争分夺秒的为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着想。天晴时,每天给地面洒水,以让师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也是保护学校机器设备的点滴举措。下雨时,随时清扫路面上的泥泞,以最大可能性的呵护儿童的安全。
目前,我正在酝酿着如何在学校的园艺工作中,渗透一些有经济创收的项目。如,本地花卉中玫瑰花的栽培,可以在勤工俭学中,带领将其加工成原生态的中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
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奉献,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2年4月,我被xxx乡中心完小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这是领导的信任支持,这是同事的肯定鼓励,这是自己兢兢业业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回报,更是责任与鞭策的结晶。今后,我会沐浴着教育事业的洗礼,加强园艺师专业的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尽心尽力地浇灌校园的每一朵小花,让校园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都绽放出美丽笑容。
;云南苏铁的该种考证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云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云南山茶花定为昆明市花。云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云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云南是我国茶花的主要产地。
昆明市花山茶花原产云南西南部腾冲一带。早在唐宋云南南诏、大理时期,就在宫廷和昆明民间推广栽培。到元明时,茶花已在云南西部、中部城乡广种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观、风景胜地,茶花成为普遍栽培的观赏植物。
昆明山茶花品种繁多,云南山茶花传统品种有72个。 昆明杨慎在诗中说:“山国山茶太繁品, 春盘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陈佐才称:“浪蕊浮花数万种,寒枝冷叶几千丛。” 丽江的玉峰寺院内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环球第一树”和“万朵茶花”,两株不同品种,并蒂开花,花开万朵。
清代丽江诗人杨丙诗称:“烛龙倒走迥空朦,玉龙迎战寒无功。鳞甲怒裂进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红”。1963年, 郭沫若多次赋诗赞美云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扩展资料:
云南山茶花也叫滇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云南。其树体较高大,荫浓叶阔,花朵硕大。生长过程中的叶子,有其典型的特性云南山茶花,是中国传统花木之一。
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现在是昆明市的市花。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常绿乔木,高8一16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被细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云南山茶花长5一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下面主脉有毛或无毛;叶柄长4一15毫米,有柔毛或无毛。
花粉红色至深红色,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叶腋,直径5一18厘米,无梗或花梗极短;苞萼片5一7,有毛;花瓣5一7,重瓣花可达30一60;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有3一5个花室,有丝状茸毛。蒴果扁球形,直径4-8厘米,外壳厚木质,成熟时3一5瓣裂,每室有种子1一3粒;种子直径1一1.5厘米。
茶花的开花期: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但有的茶花品种开花较早,有的开花较晚,总体来说,可历时7~8个月之久。茶花持久的花期,使它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云南山茶花的特点是花期长,花形硕大而美,花色以红色为主调。有条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当花期繁花满枝头时,灿若彩云南山茶花霞,景色异常美丽。
用于盆栽时装饰一些如宾馆,商厦、大中型园景等公共场所也非常好。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1983年,云南山茶花被定为昆明市市花。是云南特产的多年生木本观赏植物。云南山茶花属山茶科常绿乔木。
山茶树姿虬劲优美叶色常绿,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鲜艳花期长达百余日。盛开时如火如荼,灿如云霞,深受人们喜爱。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际开放,勃勃生机为春天的到来传递着信息。明代诗人杨慎曾作词咏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处处齐开了,艳李妖桃到压倒,桩点花,园林处处红云岛"。
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仅仅四字就把作者对山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云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代就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说法。现今山茶的品种已达一百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种有童子面、早桃红、狮子头、恨天高、松子鳞、牡丹茶、大玛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
在广西省花色为金**的金花茶也是茶花中名贵品种。在云南最为著名的山茶有安宁关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晋城盘龙寺药师殿的"松子鳞"和"狮子头"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腾冲的"红花"油茶,以及思茅镇沅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王。
参考资料:
早在1890 年W.T.Thiselton-Dyer 曾记述C.siamensisMiquel分布于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地区,但未指明中国是否分布。1902年他则明确把中国列为原产地,引证标本为A.Henry(邱园存放)采于云南思茅海拔1300~1600米的林中。J.Schuster(1932) 把Morse273号采自中国的标本(邱园存放)亦鉴定为C.siamensis Miquel。陈嵘于1937年首次称C.siamensisMiquel 为“云南苏铁”,认为其产云南省。郝景盛1951年记述中国广东、广西及云南均产,并称之为暹罗苏铁。而Shiu-Ying Hu1964 年则又称之为野苏铁,引证标本为采自云南的Henry13637,Rock2680。郑万钧等(1975,1978,1983) 在《中国植物志》与《中国树木志》采用陈嵘“ 云南苏铁”的名字,记述其产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的潞西、澜沦、思茅、景洪等地,广西、广东有栽培。其后的地方植物志及有关植物书刊都跟从《中国植物志》,普遍采用“云南苏铁”一名。
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一名也为许多园艺书刊所广泛引用,如陈植(1984)的《观赏树木学》,孙可群等(1985)的《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及陈俊愉、程绪珂(1990)的《中国花经》 等。
“云南苏铁”与“暹罗苏铁”的学名都为Cycas siamensi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但美国苏铁专家C.M.Whitelock 1989年来中国开展苏铁考察时首次发现云南苏铁的错误鉴定。他曾这样记述: “在桂林植物园生长有采自广西南部挂牌为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的苏铁植株,它们与泰国的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属不同的种类,其羽叶深绿色,发亮,羽片渐尖,边缘反曲。这种苏铁产生小型(直径10~12厘米)紧包型雌球花,成年植株叶基片状剥落,较大的植株形成类似于泰国暹罗苏铁的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是Miquel在1863年根据J.E.Teysmann采自泰国的标本而命名的苏铁种类。据观察,其主要形态特征如下:树干高1~1.5米,干基膨大成圆盘状。羽叶长80~100厘米,中部羽片长6~12厘米,宽4~6毫米。小孢子叶顶端具长0.5~2厘米 的小尖头,大孢子叶密被宿存的锈色绒毛,不育顶片两侧具7~16对侧裂片,裂片长0.5~1.5厘米,胚珠1~2枚。种子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与中种皮不易剥离。从小孢子叶顶端具较长的小尖头及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结构来看,暹罗苏铁亲缘上非常接近篦齿苏铁(C.p ectinataHamilton),这一点为不少学者所接受,如W.T.T hiselton-Dyer(1890,1902),N.L.Bor(1953),D.D.Pant&B.Mehra(1962),David L.Jones(1993)及王定跃(1996)。只有篦齿苏铁具有类似的形态特征,国内其它苏铁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3 mm,外种皮无纤维层,易与中种皮剥离。可见,不仅产于广西西南部的苏铁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与之类似,仅是树干基部膨大成圆盘状;而且产于云南西南部的苏铁也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前者根本无圆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中产于泰国、缅甸与越国,中国不产,据调查,只有广西南宁树木园与广东深圳仙湖植物园各有1~2株栽培。
陈嵘(1937)记述的云南苏铁为小乔木,干高五尺至一丈。王定跃(1996)指出这么高大的树干,云南只有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的篦齿苏铁及产于个旧的灰干苏铁(C.hongheensisS.S.Yang et S.L.Yang ex D.Y.Wang),而灰干苏铁的产地当时无人知晓,直到1990~1992年才被有关学者发现。可见陈嵘所指的“云南苏铁”无疑就是篦齿苏铁(C.p ectinata Hamilton)。
郑万钧(1975,1978,1983)所记述的云南苏铁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等地“,羽片长120~250厘米中部的羽状裂片长25~33厘米,宽1.5~2.2厘米,大孢子叶上部的顶片侧裂片长1.5~3.5厘米。”据实地调查,该种苏铁树干不明显,基部并不膨大成圆盘状,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毫米,外种皮无纤维层,而易与中种皮剥离。所以这些特征显然与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不符,据研究应为单羽苏铁(C .simplicipinnaT.Smitinand)K.Hill)。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云南植物志》及《云南树木图志》记述的“云南苏铁”除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单羽苏铁外,产地还扩大到滇东南的河口县。据研究,产于河口的苏铁为河内苏铁(C .tonkinensisLinden et Rodigas)。而冯国楣(1989)所指的“云南苏铁”不仅包括了产于滇西南的单羽苏铁,还包括了产于蒙自、弥勒的贵州苏铁(C.guizhouensisK.M.Lan et R.F.Zou)以及产于建水、石屏的元江苏铁(C.p ar vula S.L.Yang ex D.Y.Wang)。四川省林科所(1975)所记载的“云南苏铁”应属攀枝花苏铁(C.panz hihuanensisL.Zhou et S.Y.Yang),而钟济新(1982)、李树刚、梁畴芬(1991)记述的产于广西西南部的“云南苏铁”应为石山苏铁(C.miqueliiO.Warburg)。
《中国植物志》综上所述,王定跃(1996)认为,C.siamensis中国不产,应恢复其中文名暹罗苏铁,而“云南苏铁”则是一个被长期误定,又广泛引用而应予以废弃的苏铁名称。
《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经英文中外专家联手进行增补和修订,并最终以英文定稿)也指出《中国植物志》中的“云南苏铁”系错误鉴定,其中所指的“云南苏铁”应为宽叶苏铁(C.balansae),而真正的C.siamensis事实上仅分布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