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秸秆还田的方法:

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直接还田方法

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省工,方便快捷,并且还田数量还大,一般将农作物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或田面覆盖等方式,直接还田的方法在各地推广应用的较多。秸秆粉碎还田就是用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主要适用于玉米和水稻、小麦的秸秆还田,留高茬还田就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的高茬,可以使用反转灭茬的机械进行一次性的旋耕灭茬还田;田间覆盖式还田,主要是将玉米秸秆铡成9到11厘米长直接铺盖在土壤的表面,一般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常用。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化肥施用量较大,而有机肥的用量却在减少,导致土质硬化而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吸收和提高。而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后,能够大大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增强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肥力增强。但秸秆还田若操作方法不当,也容易出现病害和出苗率低的问题,应注意适当补水补氮,防治病虫害。

(2)过腹还田。在我国农村,秸秆大部分切碎后直接饲喂家畜,用来作为家畜的粗饲料而使用,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青贮饲料、氨化饲料多被广泛使用。将秸秆先喂食牛、羊等牲畜后,经禽畜的体内消化吸收后,一部分营养如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留在体内,转化为肉和奶等,其余的变成了粪便和尿液,再将禽畜的粪便尿液施入田中,这种方式就是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方式是比较科学的,最具有生态环保作用,值得提倡推广。过腹还田方式不仅满足了禽畜对粗饲料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肥含量,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饲料和牧草使用量,能够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堆沤还田。主要是利用作物秸秆制作堆肥、沤肥、沼气肥或是用微生物的腐熟发酵剂与秸秆腐熟发酵成腐熟肥。堆肥是将秸秆与畜禽粪便堆积在一起,但要注意粪与秸秆或草要隔层堆积压实,腐熟效果会更好。沤肥是将作物秸秆与人的粪便、尿液倒入积水坑中或作物秸秆与河泥置在一起,使其经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后形成的肥料。作物秸秆使用时要用粉碎机粉碎成2厘米左右长度,再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秸秆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然后将腐熟的有机肥与潮湿的秸秆均匀混拌成堆,上面需要用塑料布或者泥浆密封盖严。大约半个月,堆沤肥制作完成。堆沤还田发酵形式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厌氧发酵的要点是秸秆堆后封闭不通风,而好氧发酵则是把秸秆堆后在堆底留有通风沟。秸秆变成黑褐色基本是腐熟成熟可直接入田。

(4)翻压还田。就是指用机械将已经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抛撒在地表,在整地翻地时将其翻耕入土里,待腐烂时可分解出有机质。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作物秸秆在地下分解时会消耗一些氮肥,要补足速效氮肥。为使秸秆腐化速度加快,可以在整地后浇足蹋墒水。翻压还田不仅可以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都有积极作用。

2、注意事项:

(1)粉碎秸秆。上茬作物成熟收货后,采用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割或将未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为5cm左右,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在田间,切忌碎草成堆。

(2)接种腐熟剂。将有机物料腐熟剂均匀混合到适量沙土中,混匀后撒施到作物秸秆上,接种量为2Kg/亩,以加速秸秆腐熟。

(3)适施氮肥。新鲜的秸秆碳/氮比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按照每亩加施或尿素3—6公斤或碳铵15公斤,调节碳氮比,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4)翻耕覆盖。接种腐熟剂和施肥后,用灭茬旋耕机进行灭茬翻耕,将作物秸秆翻入耕层土壤内,覆土要盖严、镇压保墒,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下茬播种出苗。

(5)保持适宜墒情。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保持40%—60%田间持水量;而墒情好的则应耕翻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在水田中易累积,浓度大时会造成危害。因此秸秆还田后在水分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

(6)选用健康植株。应使用无病健壮的作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

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是水稻上重要的种传病害,尤其是水稻恶苗病在机插稻和旱育移(抛)稻上发病较重,苗稻瘟、稻蓟马等病虫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苗期发生普遍,对水稻全苗壮苗及苗期生长构成较大威胁。开展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是经济、有效控制种传病害及前期病虫危害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的有效途径。

精选稻种

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抗病良种,精选无病健壮稻种,在药剂处理前晾晒2-3天,并进行风选,通过去杂去劣,减少菌源并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发芽势。近年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重发地区,要压缩高感品种的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及防治压力。

正确开展药剂处理

1、选准药种

对恶苗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精甲咯菌腈、甲嘧甲霜灵、乙蒜素等药剂浸种或拌种,鉴于我省绝大部分地区恶苗病菌已对咪鲜胺产生高水平抗性,要停用咪鲜胺浸种;对干尖线虫病,可选用杀螟丹及其复配剂浸种;对恶苗病与干尖线虫病混发区,可选用杀螟乙蒜素、杀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或拌种。

生产上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20%氰烯菌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浸种;或62.5克/升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毫升,加水1700毫升,搅拌包衣稻种100千克;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250-500毫升,加水稀释至1-2升,搅拌包衣稻种100千克;或31.9%吡虫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0-900毫升,加水稀释至2-3升,搅拌包衣稻种100千克;对灰飞虱、稻蓟马发生较重地区,可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药剂浸种或拌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区,示范应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浸种或噻唑锌拌种;对稻瘟病重发地区及其感病品种,添加咪鲜胺等药剂浸种。

2、提高种子处理质量

要用准种子处理的药剂浓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保证防治效果;药剂浸种时间要保证在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要注意浸匀浸透,浸种时药液要淹没稻种;袋装化浸种时稻种装满2/3袋,确保翻袋时种子吸足水后均匀受药,并时常翻动种子,提高浸种效果。

机插稻分批浸种时切忌废液再利用,以防药剂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防效。包衣时要将种子与调好的药液充分混匀,确保种子均匀着药,晾干后催芽播种或晾干后直接播种;要大力示范推广专用器械拌种(包衣),提高种子处理质量。

3、调节浸种期间温度

塑盘集中育秧要适当降低育秧期间温度,创造不利于恶苗病菌侵染的温度条件;旱育秧田催芽时禁用稻草垫底或覆盖,以防稻草带菌再侵染;避免高温催芽和催长芽。残留药液不能倒在桑园、鱼塘以及蚕室旁,以免鱼类、鸟类和家蚕中毒,药液浸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免责声明:本文取自宝昌农业,若有侵权或错误请联系小编删文。

选择秸秆还田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

(1)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这种秸秆还田形式,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地保留在土壤里,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①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宜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

②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以下。

③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2)秸秆覆盖还田

这种方式就是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增加

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形式适合机械化点播,也比较适宜干旱地区。

(3)堆沤还田

堆沤就是使作物秸秆充分高温腐熟以后,施入土壤,堆沤方式有的是通过家畜圈,有的是加上生物菌、水等进行。这样利于植物体的吸收。但是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氮素有一定量的流失,这种形式费工、费时、占地,现在一般农民利用很少。

(4)焚烧还田

秸秆经焚烧,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杀死了虫卵、病原体及草子。但是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要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

(5)过腹还田

这种形式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像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地转化为肉、奶等,被人们食用,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最应该提倡推广。

(6)留高茬还田

就是在收割水稻时,把稻茬留高10厘米以上,翻到

土壤中同样可以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高留稻茬田翻耕时要深翻15厘米以上,把稻茬彻底翻压到土壤深处,并要精细耙地,防止稻茬漂浮在水面,影响水稻移栽作业。如果翻压不彻底,仍有稻茬浮出时,可用轧耙将其摁入田面以下。高留茬的优点除能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外,还有方法简单、省工、省力、减少稻草来回拉运、成本低廉等优点。

秸秆还田好处多,但是弊端也有。是否实行秸秆还田,采取哪种方式还田,要根据本地、本户、本地块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一刀切。另外,如果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饲草缺乏,则不宜推广和施行秸秆还田措施,因为秸秆是牲畜的良好饲料,利用秸秆饲喂牲畜,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使牲畜安全越冬,促进畜牧业发展。且还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亩以100公斤~150公斤的干秸秆或350公斤~500公斤的湿秸秆为宜。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实施化学除草时,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适当补充土壤水分: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需水量更大,因此要保证稻田有充足的水分,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

科学增施氮素化肥:水稻秸秆的碳氮比为75∶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1。表明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不利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秸秆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保证秸秆还田发挥效果。

1.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如何?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位列玉米和水稻之后,是辽宁省第三大作物。辽宁省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中低产田较多,特别是辽西北的风沙地带和辽南的山坡沙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花生是耐旱、耐贫瘠稳产作物,适于在沙土地生长。且秋季温度高阳光好,较少阴雨天气,适于花生晾晒,生产的花生较少有黄曲霉污染。发展花生产业,对促进辽宁省作物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光照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增加种植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将发挥重要作用。辽宁省适于花生种植的耕地约为1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阜新、锦州、铁岭、沈阳、葫芦岛、鞍山、大连等地区。2013年辽宁花生种植面积为44.7万公顷,年总产在44.5万吨左右,约有70%的花生出口,占全国的20%左右。

2013年阜新市花生播种面积278.76万亩,产量达60.8万吨,居第 1 位,平均亩产为218公斤;铁岭市花生播种面积81.75万亩,产量达20.11万吨,居第 2 位,平均亩

产为246公斤;沈阳市花生播种面积60.78万亩,产量达14.00万吨,居第 3 位,平均亩产为230公斤;锦州市花生播种面积58.05万亩,产量达21.22万吨,居第 4 位,平均亩产为193公斤;葫芦岛市花生播种面积33.59万亩,产量达4.80万吨,居第 5 位,平均亩产为143公斤;大连市花生播种面积8.67万亩,产量达1.73万吨,居第 6 位,平均亩产为200公斤;鞍山市花生播种面积8.09万亩,产量达1.54万吨,居第 7 位,平均亩产为191公斤;其余各市花生播种面积总和为9.75万亩,产量达2.33万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