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任正非、王健林、宗庆后,那些65岁还没退休的企业家,在做什么?

企业家会工作到什么时候?

任正非、王健林、宗庆后,那些65岁还没退休的企业家,在做什么?

60岁是法定退休年龄,基本上到了65岁,大多数人都退休了,比如潘石屹退休玩起了摄影,马云退休当起了“老师”,黄峥退休去研究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等。

但是,还是有一大批过了65岁的企业家奋斗在一线,这些过了花甲之年还没退休的企业家,他们在做什么呢?

庞康是一位超级低调的大佬,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专访,很少在外界露面,在海天味业的官网上也没有庞康的介绍。

海天味业能从一个小酱园在产值上超越广州致美斋酱园、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长沙九如斋四大古酱园,庞康功不可没。

从南京师范学院食品机械专业毕业后,庞康被分配到了海天味业,他从基层员工一步步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在这期间,他先是改进封装工艺,然后引进德国先进生产线,让海天味业从佛山走向全国。改制后,庞康为海天味业总经理、董事长,并成为其最大股东。

海天味业被称为造富工厂,2014年上市时,一下造就34个亿万富翁,其副总经理程雪,在2021年的胡润职业经理人排名中,位列第一,财富达到了650亿,是阿里董事长张勇的6倍。

从职位上可以看出,庞康目前负责公司的整体业务,在经营眼光上,他超出很多老辈企业家太多,庞康也给很多老品牌探出了一条新道路——新瓶装老酒,用现代化技术,经营老产品。

万达集团从一家房地产公司到成为涵盖地产、影视、 体育 、医疗、投资等多元化的巨无霸,企业越做越大,王健林也是越来越忙越累。

从1989年到改制前的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算起,王健林已经奋斗了32年,2019年流传出一份“王健林的一天”行程单,从早上4点到晚上7点,15个小时里,走过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行6000多公里,签了一个500亿的合同。

对于普通人来说,67岁是退休的年纪,但对于王健林来说,正值壮年。

2017年,房地产政策出现变动,银行收紧银根,6000亿的债务让外界一度以为万达集团要破产,首富变成了首负。王健林将部分资产出售,如将77家酒店打包卖给了富力集团,将文旅项目卖给了融创集团等,成功自救。

今年以来,王健林还是如往常一样忙碌,前两天万达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王健林亲自担任组长。上个月,王健林在天津连签两项大合同,先是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接着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签署了海滨文旅综合体项目。

王健林目前还没有任何退休的消息,从一些情况来看,也是在慢慢放权,将来万达集团有可能会交给职业经理人,这么大的一个集团,让王思聪来管理的话,确实有点为难。

钟睒睒:67岁,农夫山泉董事长、总经理

从去年9月8日开始,低调的钟睒睒再也低调不了,中国首富、亚洲首富、全球十大富豪之一的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时常聚焦在媒体的闪光灯下。

在创业之前,钟睒睒的父亲和马云的父亲曾在一个单位工作,两人也算是邻居,不过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马云喜欢在台前发表言论,钟睒睒却喜欢在幕后操控大局。

跟个人低调相反的是,钟睒睒认为企业要高调,他曾说:“企业不炒作,就是木乃伊。”他甚至认为,企业的宣传方法不要管对不对,要看合不合适。

钟睒睒除工作之外最大爱好是,爱看帝王片、推崇打商战。

在饮用水行业,钟睒睒创办的农夫山泉就是靠商战上位的,他先是大战娃哈哈等纯净水企业、又大战怡宝等矿泉水里的弱酸性企业。在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中,与京华时报对峙四年,钟睒睒表示:“我们从来不说软话, 即便是自己错了,也说硬话。”

如今钟睒睒不仅担任农夫山泉的董事长、总经理,还直接管理品牌、销售和人力的工作,可谓是亲力亲为。

早年间钟睒睒曾表示:“我想我的儿子是接不了班的,我已经死了这条心。女儿还小,也没戏。”

70岁的刘永好依旧活跃在舞台前,不仅担任新希望集团、新希望投资等多家企业董事长、总裁,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今年三月还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的称号。

刘永好这一生,既获得了财富,也获得了荣誉,在中国经济腾飞大潮中留下了重重身影。20岁之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像样的鞋,过年吃顿肉都很难。20岁之后,成了世界鹧鸪大王、中国饲料大王,发起成立了中国民生银行并为其大股东,还当过中国首富。

在新希望集团的官网上“媒体报道”一栏里,刘永好,频繁活跃在各大活动中,思想也是紧跟时代,比如在多个演讲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

在上个月,新希望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刘永好发表了全员信,又请哈佛商学院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加速的培训,进入古稀之年的刘永好看起来一点也不像70岁。

有媒体在总结刘永好的成功经验时,有一句话特别中肯:先帮助农民挣钱,然后再挣农民的钱。

老干妈陶华碧的人生堪称传奇,出生于1947年,跟当时所有中国人一样,家庭贫困,没读过书。20岁嫁人,没想到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在人生的绝境中创办了老干妈。

没想到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创造了奇迹,“老干妈”品牌成为茅台之后,贵州的另一张名片,3年交税8个亿更是让陶华碧自豪不已。她曾说:“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生意,不要去弄虚作假,消费者吃了也放心。”

2014年起,操劳多年的陶华碧因为身体原因,将企业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劳累了一辈子,本想可以安享晚年休息一下了,没想到,没了老干妈的老干妈,问题频出。

大儿子投资的房地产公司,经营的楼盘变成了烂尾楼,小儿子管的老干妈,为了节省成本,将贵州辣椒全部换成了河南辣椒,导致口味变差、销量下滑。

贵阳老干妈厂区,一个月内两次失火,造成的损失近亿元。

不得已,70多岁的陶华碧再次出山,出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材料换回原来的贵州辣椒,当年的销售额突破了50亿。

一个文盲农村妇女,能做出几十亿的企业,为什么高材生儿子难续母亲的辉煌?

这也应了陶华碧的那句话,你实在,消费者也实在,你耍小心思,消费者也会耍小心思。

宗庆后与娃哈哈时常出现在新闻中,之前是因为企业发展迅速,宗庆后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如今更多的是关于接班人问题,76岁的宗庆后坚守在一线,39岁的女儿宗馥莉尝试品牌转型,但却效果一般。

近年来,娃哈哈的增长和利润都比较疲软,一方面在尝试理解年轻人,优化现有的业务,一方面在发展新业务,比如2019年成立了娃哈哈智能机器人公司,宗庆后是企业法人和董事长,公司经营业务为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除了智能机器人业务,宗庆后近日又拿到了基金从业资格证,外界猜测娃哈哈要从事基金业务。

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基金业务,都是企业正常的业务,76岁的宗庆后还能亲自上阵,实在是让人佩服,实际上这些业务交给女儿来做,他站在背后更为恰当,劳累了一辈子,该给自己放放假了。

1944年10月出生的任正非,再有一个多月就到了77岁的生日,43岁开始创业,如今已是奋斗34年。去年卸任了华为上海子公司董事职位,外界猜测可能要退休,随后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清理一些子公司,给年轻人让位。

任正非很早之前表示,不会让子女接自己的班:“我的家人只是职业经理人,华为永远不会成为家族企业。”他为华为设计的出路是“轮值董事长制度”,轮值期间,董事长是公司最高领袖,但会有董事会制约。

高龄且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任正非曾表示坐不住两个小时,身体不如从前,如今是想要退休却退休不了。美国制裁、荣耀手机业务剥离、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关押,在这个多事之秋,任正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

前段时间,华为决定关闭加拿大分公司,辞退当地员工,撤回技术人员,拒绝向加拿大授权5G专利,西方媒体表示,这在人类商业史上属于首次。雄狮任正非对一个国家进行反击。

虽然辞掉了董事长、副董事长等职位,目前只在华为两家重要公司担任总裁和董事职位,在华为的战略层面,任正非仍然活跃。

前年任正非在谈及退休这个问题时表示:“我会在我思维跟不上的时候退休的,我现在还是才思泉涌的状态,再呆几天吧!”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是中国少有的低调企业家,低调到很多员工都没见过他,自从2012年将美的集团交给方洪波后,他现在只担任美的控股董事长,算是半退休状态。

在创业初期,何享健也是拼命三郎,他回忆说:“作为总经理,每天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即便每天只睡4小时,也不能及时处理所有事情。”

后来他找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放手让方洪波去干,外界把何享健比喻为“穿西装的刘备”,把方洪波比喻为“诸葛亮”。

把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给了方洪波后,何享健还是美的最大股东,但他却啥事不管,酷爱高尔夫,每年保持在80杆的水平。

在和公司高管打高尔夫的时候,他还劝说:“知道你们有多傻吗?加班加点,搞得鸡飞狗跳还没钱赚,你们是为啥?”

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上,是在去年6月份,在君兰国际高尔夫生活村的自家别墅内,5名游手好闲人员强行闯入住宅勒索绑架,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解决了危机。

跟其他老一辈企业家相比,何享健显然是最潇洒的人。

结语:

创业容易守业难,人生到了这个年纪与地位,已经不怎么在乎金钱了,能否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这个问题被讨论多年,有人将自己创办的企业交给子女继承,有人将企业经理人化,不管哪种方式,成败的概率都在50%。

毕竟,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1月26日,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亿元—290亿元,同比增幅341.58%—374.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甚至更高,预计达到300亿元—320亿元。

无怪乎,网友们纷纷直呼“超级赚钱机器”, 日赚一个亿

2020年,牧原超过温氏,成为中国A股新“猪王”,而秦英林,作为牧原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河南首富的光环下,也越来越受到各类媒体的追逐。

他曾说,“ 每一次猪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和疫情会让弱势企业和农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 ”。

那么,秦英林又是如何做到从22头生猪起步,穿越一个又一个猪周期,将牧原发展壮大为我国最大的生猪养殖规模化企业的呢?

一、他敢赌

在我国,养猪行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猪周期”,即猪价上涨—大量散户进场—猪肉供过于求—猪价下跌—大量散户离场—生猪供应趋紧—猪价上涨。

“猪周期”的背后,是中国养猪行业一个高度散户化、供求波动激烈的竞争市场,针对此现象,秦英林自1995年开始就进行规模化养殖,以此抵御周期性猪价波动风险。

他从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

1989年从河南农大畜牧专业毕业,而后被分配到老家南阳的国营肉联厂工作。3年后,他就同兽医专业的妻子钱瑛一道辞职创业。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秦英林的公司营收就做到了超千万元。在南阳,在那样的时代,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但他依然还在不断扩张,势要做行业龙头。

他敢赌,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别人都绷不住了,秦英林还在逆周期扩张。

2008年到2010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甚至公开发问:“猪价周期走弱,猪价下跌,饲料成本上升,各位同仁基本都没挣到钱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秦英林定下的五年计划是500万—800万头。

这样的风格,多像巴菲特啊!

2010年,牧原出栏量35.9万头;2014年,达到185.9万头;2018年,暴增到1101.1万头。

2020年,牧原销售生猪1811.5万头。

完全呈倍增式扩张。

二、他敢借

王健林曾说过,“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我没想到,猪场怎么这么贵。”

于是,万达放弃进军养猪行业。

以前农户养猪,以为自己赚钱了,实际算账时没有把圈舍、人力、粪便处理等成本考虑进去,一旦把这些都算上,就会发现利润率原来很低。

再叠加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没有资金实力的农户几乎在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一头母猪,床位2—3平米,成本高至4000元,上规模的猪场还需搭建完整的防疫系统。以一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为例,固定资本投入就大概10亿元,此外还需预留5亿元充当流动资金。

资金壁垒是首要门槛,其次还存在育种技术、疫病防控、药品残留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和技术人员壁垒。

一旦银行借贷和公司自身利润无法及时覆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长期以来受限于融资渠道单一、猪周期、政府宏观调控等影响,公司产能扩张也将受到一定制约。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表示:“猪养得比牧原好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能上市?为什么我们的成长过程那么快?上市后我反思许久才意识到,真正支撑我们发展的就是当年坚持还银行贷款。”

2006年农行上市股改,拟剥离部分资产并打包处置。

牧原当时在农行的存量贷款为2540万元,其实可设法完善手续后免去;但秦英林坚持还贷,至2007年底全部还清。此举赢得了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日后的“破格”支持。

2010年,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信用贷款6亿元。

这为牧原上市前的扩张夯实了基础。

4年后,牧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

三、他敢投

首先,养殖企业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牧原扎根河南,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气温对猪仔生存率影响、地域对饲料采购成本、运输料损影响方面,牧原比南方猪企例如温氏,先占据了“地利”优势。

更何况,近年我国又加强了对养猪区域的管理,对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大力支持,而对南方水网城市的养猪进行了区域性限制。

其次,牧原一直在优化养殖投入。

自2009年开始申请专利,目前共计获得92项专利,主要聚焦在现代化养殖场与栏舍建设、人工气候、养殖设备方面。

据悉,其智能化团队已超过1000人,除负责自动控制的人员,还有电气、机械、通信、算法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技术、生产、营养兽医等部门都有参与,是跨部门的团队在合作。

2020年6月5日,投资者向牧原股份提问每个养殖人员可管理多少头母猪时,牧原的回答是: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

远远超过温氏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养殖单元的数百头养殖效率。

地域+模式双重优势下,牧原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助力其穿越一个又一个猪周期:保持着行业最低完全成本,国内生猪散养户13~15元,其它A股猪企也要12元,但牧原仅仅11.62元。

在销售端,秦英林坚决不用瘦肉精的口碑,令牧原猪的价格高出市场均价0.1元—0.2元/公斤。

别人亏钱时他能挣到钱,别人挣小钱时他能挣大钱。

快于同行的产能扩张速度,猪价上行期较强的盈利能力,让牧原在一众猪企中脱颖而出。

四、他敢逆周期扩张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国内活猪均价33.9元/公斤,同比涨幅136.95%。批发价格方面,自2020年5月起,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上升至8月48.39元/公斤,成为去年批发价格均价最高的一月。

看着“生猪价格大幅反弹”冲上热搜,网友纷纷调侃:今年的猪肉香肠又多了几分高贵。

受此影响,我国上市猪企业绩集体表现亮眼:

1月23日,罗牛山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8800万元——1.02亿元,同比增长192.96%—239.57%。

1月25日,唐人神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344.76%-443.60%。

1月26日,天邦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31.5亿元—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037.37%-3186.77%。

业绩暴涨的背后,是环保政策、非洲猪瘟对猪肉供求关系的重构。

养猪行业带来的粪便污染一直以来屡受诟病。2014年与2015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环境保护法》陆续出台,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中小规模养猪场退出国内市场。

不过,比起环保新政,非瘟才是这轮猪价上扬的主要因素。

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非瘟导致猪农大规模提前宰杀生猪,缩小规模。

从2018年8月我国确诊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全国共计扑杀近120万头染疫生猪。2019年生猪存栏3.1亿头,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5.4亿头,同比下降21.6%,生猪出栏数比上年减少1.5亿头。

非洲猪瘟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却为牧原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窗口:

一方面,牧原自繁自养模式保证了存栏母猪安全性,不用像合作养殖场面临母猪筛查,为出栏提供足够的仔猪。

另一方面,牧原一直在无视猪周期扩建:2020年,牧原至少设立了93家子公司、孙公司,6家合资公司。99家公司中,大部分主营业务同生猪产业链相关,小部分则为 科技 公司和财务公司。

2019年7月在央视《对话》节目中,秦英林曾说,在面对非洲猪瘟时,他经历了惊恐和硬仗,可还是跑赢了。

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显示,牧原以2890亿元市值排名第60位,而温氏以1162亿市值,排名第170位。

牧原2021年出栏计划为5000万头,是正邦 科技 和新希望的总和。

秦英林还在扩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