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甜椒施肥要点

甜椒又称“青椒”或“菜椒”。它是由茄科辣椒属中分化培育起来的一个亚种。由于其果肉有轻度甜味,可做多种菜肴,更由于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栽培极为广泛,是夏秋季节主要的果菜类,冬春保护地多有栽培。

甜椒施肥要点

由于辣椒原产中南美热带地区,甜椒是其中分化而成的栽培种,所以甜椒为喜温性蔬菜。

甜椒的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开花结果期适温25~28℃,如长期处在35℃以上温度,则不利于其生长结果。

甜椒苗期适温20~25℃,长期处于25℃以上温度环境,就会造成幼苗徒长。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阶段,开始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并开始分化侧枝。

甜椒对光周期及光照强度要求不严格。不论是较长或较短的光照时间,较强或较弱的光强度,均可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在定植后及开花坐果阶段,对较弱光环境也能适应,并正常结实,它是保护地栽培最耐弱光的蔬菜。如处在强光照射情况下,反而对结果不利。

甜椒植株不如辣椒旺盛,一般株型较矮小,根系也较浅,主根不发达、茎半木质化、可直立生长。

甜椒与其他茄果类蔬菜一样,幼苗生长的育苗期较长,一般在100~120天以上,花芽分化较早,这又是今后生长结果的基础,所以从苗期就应提供适量的三要素肥料,但甜椒苗期总吸肥量不高,只占全生育期的20%~30%,此阶段吸氮和磷的比例较高,如果这两种元素缺乏,就会直接影响花芽分化与分枝的形成,而钾的需求量不高,只要有较充足的有机肥,即可满足对钾肥的需求。

甜椒不论是露地还是保护地栽培,生长和结果的时间都较长,一般都在150~180天以上,从结果数、单位面积产量来考虑,都要求有较充足的、肥效稳长的有机肥作基础,特别是在盛果期更是大量需肥阶段。总之甜椒是一种喜肥但不耐肥,从整个生育期要求数量较多,但又不可过分集中供肥的蔬菜。

甜椒对“三要素”的吸收比例,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甜椒,需氮(N)5.19千克,磷(P2O5)1.07千克、钾(K2O)6.46千克,此外对钙与镁的吸收,也较其他菜更为突出,应适当给予补充。从以上数据看出,甜椒对“三要素”吸收规律是钾>氮>磷。

(1)甜椒施肥量的确定。

科学的确定甜椒的施肥量,应根据甜椒吸肥规律和有关数据,首先确定本茬甜椒的目标产量,比如计划亩产2500千克甜椒,则根据前面介绍的每生产1000千克甜椒对养分吸收数据得知:需氮(N)12.98千克,磷(P2O5)2.68千克,钾(K2O)16.15千克;第二步是需要知道定植地块前茬遗留下来的养分量,如在早春测得中等肥力地块,它可为下茬提供氮(N)4.03千克,磷(P2O5)3.99千克,钾(K2O)14.4千克;第三步就是对当茬准备施入的2500千克优质有机肥,要测定其养分含量,经测定可提供氮(N)2.25千克、磷(P2O5)2.25千克、钾(K2O)6.5千克。

有了以上3个数据,可明显看出完成当年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只有氮素不足12.98—4.03—2.25=6.7(千克),而磷3.99+2.25=6.24(千克),和钾14.4+6.5=20.9(千克),仅上茬遗留的和本茬有机肥的养分量已超过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数;第四步是把所需养分数折算成肥料量即为追肥数量的依据,比如准备施尿素,其含氮(N)46%,其肥料利用率按35%计算:

6.7+(0.46×0.35)=41.6(千克)

从上式计算结果,它是代表全生育期的氮素需求,而在进入结果期,特别是进入盛果期后的甜椒植株需在有限的结果期内,集中而大量的供给结果需要,需以计算数据再增加一部分施入量,以便满足甜椒大量结果所需养分。

(2)露地甜椒施肥技术。

主要是指2月上中旬温室播种育苗,改良阳畦分苗,4月下旬或5月上旬定植在露地,6月中下旬开始收获直至9、10月的所谓“恋秋”茬。值得说明的是这一茬成本少效益高,但由于近些年来,甜椒的抗病性差,一般到7月天气炎热就要拉秧,但在华北一带的北部,如张家口、承德一带,气候相对比较适宜,北京地区的延庆、门头沟西北部一带,此茬甜椒都长势良好,成为这些地区向大城市供应甜椒的主要栽培茬口。

苗期施肥:甜椒育苗时间长,一般都在90~120天以上,应准备好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禽粪为主的优质有机肥,更由于甜椒的根系弱,所用粪肥要反复过筛,按1/3粪肥,2/3干净园田土的比例掺匀作育苗营养土,在有条件的单位还可按每10平方米左右面积的育苗床加250~500克复合肥,均匀撒在畦面,充分拌匀并分布在10~15厘米范围土层中,整个苗期可不再施其他肥料。

定植地块底肥与追肥:优质有机肥作底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2500~3000千克。施用方法是先取2/3铺施一遍,结合翻地,整平耙细,作畦,然后在畦内开沟施入余下的1/3,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定植地块肥料比较均匀,而在定植穴内又有比较集中的肥料便于植株吸收,对中后期根系吸收范围扩大后,亦有好处。

根据甜椒根系特点,在前期天气不太热时,每隔5~6日要浇一次水,水内可加粪稀一并浇入。7月天气转热后,可暂时停止施粪水,以无机化肥为主。

追施化肥应按确定好的施肥量,分3次追施。所追施的数量应是计算上增施数量后的量。第一次是在收获门椒后,结合在根系周围培土,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第二次是在对椒迅速生长时施,尿素15~20千克;第三次应在第三、四层果迅速膨大时,重施一次,尿素每亩20~25千克,这是为了缓和高温对甜椒植株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复壮并为第三次结果高峰的到来而追施的一次肥料。8月后,夜间比较凉爽,可恢复施稀粪水。

施用尿素在植株不太茂盛时前两次可考虑开沟或穴施,将肥料埋于土下根际附近5~10厘米处。施肥当天如果土壤不太干时,可先不浇水,待2~3天后,尿素在土壤中经过转化,变成易被吸收的形态后,再浇水效果好。

辣椒种植技术

(1)育苗

辣椒以育苗移栽为主,须培育壮苗。播种前先要确定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然后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再采用一定的技术播种育苗。

①播种期

辣椒苗龄90~110天,根据定植期适期播种,冬季育苗应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内进行,普通日光温室育苗应加设电热温床;夏、秋季育苗苗龄可缩短到40~50天,夏季露地育苗应加设荫棚,防雨降温。

②种子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药剂浸种处理或温汤浸种处理。

防治病毒病: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若在磷酸三钠溶液中加入0.1%平平加会增强透性提高防效,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用洗净药液后即可催芽。

防治疫病和炭痕病: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6~15小时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或消石灰,中和酸性,再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0.5小时。

对软腐病和疮痂病:可用种子量0.3%的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

温汤浸种处理:用种子量5倍的55℃水搅拌处理种子10~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后,再浸泡8小时即可,这种方法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种子表面的病菌。

③催芽

把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甩干或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放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每隔4~6小时翻动一次,一般经过3~4天60%以上种子胚根突破种皮(露白)时即可播种。

④育苗床准备

床土选用3年未种过茄科蔬菜的肥沃园土与充分腐熟圈粪按6:4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床土均匀混入1千克三元复合肥,将床土铺入苗床内,厚度10~12厘米;或装入8厘米×10厘米营养钵内,床土消毒可用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喷洒床土,用塑料膜密闭苗床5天,揭膜15天后再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与15~30千克细土混合,播种时2/3铺在床面,1/3覆在种子上,用下铺、上盖的方法消毒。

⑤播种

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完全渗下后,覆一层细土,把发芽的种子均匀撒在上面,一般每平方米播种10~13克,播种后覆土1厘米,及时盖地膜、扣小拱棚,以增温、保湿,促使早出苗。

⑥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间苗、分苗、温度及水分管理。

间苗

在70%种子出苗后及时撤去地膜。当幼苗子叶平展以后要及时间苗,将过密拥挤的、有病的、畸形的和长势不良的弱苗拔除,间苗后再行覆土护根。

分苗

幼苗3叶1心时分苗,按8厘米行株距在分苗床上开沟,贴苗法座水栽双苗或直接将双苗分栽在8厘米×8厘米营养钵内。

温度管理

不同生长阶段温度管理不同,

苗期温度管理表

齐苗至分苗阶段的降温,对培育壮苗,防止秧苗徒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水分管理

在播种前、分苗时和定植前浇足底水,使之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其他时间水分管理的原则是能不浇就不浇,浇则浇透,减少浇水次数,防止幼苗徒长。

壮苗标准

苗高18~20厘米,茎粗0.6厘米以上;子叶完整,具14~18片真叶,叶色浓绿,开展度15~18厘米,有分杈;现花蕾;根系粗壮,白色;没有病虫害;苗龄80~90天。

(2)上盆

①选盆

辣椒根系中等,株展因品种差异较大,可选用盆径20~30厘米的花盆,计划长时间栽培观赏的宜选用直径较大的花盆。

②配制营养土

选用肥沃的田土,特别要注意选用近几年没种过茄科蔬菜的土壤,以防止发生土传病害,将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照4:6的比例混合。也可以用炉渣1/3+草炭1/3+废棉籽皮1/3(或锯末1/3)混合后每立方米加20千克消毒除臭鸡粪,混合均匀后过筛作为无土栽培基质。

③上盆

把碎盆片(至少3片)覆盖在盆底的排水孔上,使凹面向下,要求既挡住排水孔,又使泥土不致堵塞排水孔,盆内水分能缓缓排出。在垫好瓦片的盆中,先加入营养土或粗粒介质,以保证排水通畅,脱去育苗钵,然后一手持辣椒苗,扶正辣椒植株,立于盆的中央,种植深度以不埋住秧苗子叶为度,另一手加营养土或培养介质,填满根周围的空隙,直至满盆,根据栽培的辣椒类型,甜椒及长辣椒类植株较大,每盆定植1株,簇生椒及樱桃椒类植株较小,每盆定植2~3株,填好土后振动花盆,并用手指压紧介质,使介质面低于盆边1~2厘米。上盆后,要立即浇足水,使达到水从底孔排出的程度,待水被吸干后,再浇水一次。初上盆的辣椒苗要遮荫,一般需3~7天后,方可恢复生长。

④摆放

日光温室内以南北行为宜,两边靠紧摆成两行,行距约40~80厘米,以便操作和通风透光。家庭栽培,可将花盆放在阳台、窗台或楼顶及房前、屋后。

(3)上盆后的管理

①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指标

上盆后温度管理

②水分管理

上盆后要保证缓苗水、门椒水,其他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以及生育期的要求进行浇水,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一般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当气温上升至20℃左右时,一般8~12天浇1次为宜;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生长旺盛,是辣椒需水量最大的季节,一般每隔3~4天就需浇水1次,当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为了保持叶片膨压,增加观赏性,每天早晚最好向辣椒叶片喷水1~2次;秋季的浇水要求和春季差不多,要使盆土有干有湿,宁可少浇一些,待盆土缺水后再进行补浇,而千万不要使盆土长期处于过度饱和状态,以防根部长时间缺氧造成植株死亡;盆栽浇水还要注意水温和水质,一般水中不能含盐,也不能含过多钙、镁离子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水呈中性或微酸性,用自来水浇最好是放2天再使用;另外,灌溉水的温度不能和土温相差太远,过高过低,都会对根部产生伤害,两者差异不要超过5℃,冬季要在气温升高后给水,温室要在10时后、阳台要在中午给水,夏季要在气温较低时给水,如早晨或傍晚。

③肥料管理

盆栽施肥与大田栽培一样,有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基肥在植株移入花盆前或翻盆时施入盆土中,基肥以长效有机肥料为主,多用干肥,如腐熟农家肥、腐殖酸复合肥、消毒除臭鸡粪等。追肥则是在生长发育期进行,通常以各种速效化肥为主,有固态肥,也有液态肥。固态肥作根部追肥,液态肥作叶面喷肥,也可作根部追肥用。施肥对盆栽辣椒的观赏性和食用性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当施肥。

④整枝造型

为提高盆栽辣椒的观赏价值及促进辣椒健壮生长,需要对辣椒进行植株调整。对于除天鹰椒以外的辣椒类型,第一果以下留2个侧枝外其他侧枝均去除;灯笼椒类在第三层果以上留2~3片叶去顶,每株可结7个辣椒,

灯笼椒类盆栽整形示意图

这样整形的结果,株型紧凑,叶肥果大,红绿相间,观赏性好;长辣椒类型在第四层果以上留2~3片叶去顶,每株可结15个辣椒,这种整形,15个辣椒垂于株间,造型非常美观;樱桃椒类型可以不去顶,取自然满天星造型,各色辣椒相间于绿叶丛中,十分好看;天鹰椒因靠侧枝结果,在造型上只去掉最基部的2~3个侧枝,主枝顶部现蕾时及时去顶,以促进其他侧枝的生长和坐果,其他侧枝取自然造型,若后期出现二次生长,可以及时去除。

天鹰椒盆栽整形示意图

大型植株后期浇水时易倒伏,需设立矮支架加以保护。

⑤保花保果

辣椒开花初期温度低、光照弱容易引起落花、落蕾、落果现象,特别是门椒期大量落花,不但影响观赏,还易造成植株疯秧,栽培中可以进行人工授粉,也可用15~20毫克/千克的2,4-D涂抹花柄,或用25~3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喷花,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1、适宜的温度

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蓍茄和茄子之间。种子发芽适温为23-30℃,低于15℃则不能发芽。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烧病。

2、整地基肥

辣椒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蕃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

3、播种育苗

①苗床选择:苗床要选择背北向南,高燥爽水,又水源方便,而且未栽过茄科作物的地块。

②苗床准备:苗床最好在伏天就深挖烤土,上面泼一层人畜粪,晒干后,盖上薄膜,防止下雨时肥份流失。

③播种:播种前床土充分浇湿,整细整平。苗床宽一般1.5-1.7米为宜。一般不浸种催芽。早熟种一般1月份播种,晚熟种一般2—3月播种,栽植一亩需播种75-120克。

④苗床管理:播种后到出苗前,一般不需管理,发现开始出苗,要立即揭除地膜,否则形成高脚苗。出苗后,晴天上午9点揭开薄膜,下午4点仍旧盖上薄膜。

4、定植

辣椒的定植以土温15℃以上为宜,过早定植,因土温低,生长缓慢,而且落花,达不到早熟目的。定植距离,早熟品种行距40一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每穴l一2株,晚熟品种行距66—73厘米,株距50—60厘米,每穴1株。选择晴天的下午定植,当天上午苗床需浇水,以利扯苗。

5、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及时浅中耕一次。植株开始生长,着重中耕一次。植株封行以前,再中耕一次。中耕结合除草和培土。

②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提苗肥,每次用量不能过多或过浓,否则易引起徒长,推迟开花结果。当等一、二层着果后,要追施较多肥料,促进果实长大。

③采收留种:作为鲜食的,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扩展资料:

辣椒

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拉丁文名:Capsicum annuum L.,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

辣椒干

又名牛角椒,宁化名产。它以色泽鲜红、透明、皮薄、味香、油质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而驰名中外,畅销港澳、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辣椒约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广为栽培,在我国作为一年生植物栽培。在云南也有多年生的木本“辣椒树”。辣椒经干燥加工后,即得商品辣椒干。辣椒干和辣椒制品作为调味品一直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辣椒干和辣椒制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调味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辣椒种植技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