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用茶国家标准
产品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北京市出台了代用茶地方标准.江苏地区,多是以备案的企业标准。
其中对原辅材料的相关要求:1.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包装材料和容器应不影响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距上一次修订发布仅14个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又更新了。其中,茶叶新增15项限量,总数达到了65项;菊花首次制定了限量。该标准已于2020年2月15日开始实施。
茶叶新增15项农药残留限量:新增的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包括百菌清等15种农药,详见下表。其中,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呋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醚菊酯、噻虫啉、西玛津、印楝素和莠去津等9种农药属于茶树或茶园登记农药。未登记农药丙溴磷、毒死蜱和氟虫脲采用了和食品法典(CAC)相同的限量。 这一版限量实施后,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将达到65项,较上一版的50项再一次大幅增加。目前,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CAC分别制定了茶叶中农残限量483项、223项、68项、35项、35项和24项。在数量上,我国茶叶农残限量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
新增的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风险评估项目对810个茶叶样品中除印楝素外14种农药的监测,未登记的唑虫酰胺、毒死蜱和噻虫胺在茶叶中检出频率高,检出率分别为25.6%、10.2%和10.1%;噻虫啉、醚菊酯、百菌清、吡唑醚菌酯、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呋虫胺和氟虫脲也均有不超过4%的样品检出。但是,这14种农药的超标现象并不突出。810个样品中仅有1个样品出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标。 基于此,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应当注意遵守新增限量农药的使用规定,按农药标签要求使用登记农药,不使用未登记农药,并加强对茶叶中这些农药的检测,避免出现超标事件。
菊花首次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此版限量首次制定菊花(鲜)和菊花(干)中吡虫啉和井冈霉素的限量,详见下表。这也是代用茶首次制定农药残留限量,体现了这一版农残限量的特点,即加强了对特色小宗作物上农残限量的关注。以往,像菊花这样的特色小宗作物上农药残留限量少,甚至处于空白,使其质量安全的监管缺失。菊花农残限量的制定,为菊花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工具。
新增的菊花中农药残留限量: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风险评估项目对121个菊花(干)样品中吡虫啉的监测,吡虫啉的检出率达到64.5%,5.0%的样品超过了即将实施的限量2 mg/kg。 吡虫啉主要用于在采收前防治蚜虫。由于菊花长期缺少农残限量,不规范用药情况较突出,存在不遵守推荐的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的现象。菊花种植户和生产企业和主产地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防范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较上一版GB 2763-2016的33种相比,豁免制定限量的农药增加了11种,达到了44种,详见下表。这11种农药都属于对人体无毒的生物农药或生物源农药,因此免于制定限量。
法律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二条第一款 以除茶叶外,植物的可食用部位或食用菌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散型、袋泡型和紧压型的,采用冲泡、浸泡或煮等方式饮用的产品。
第二条第二款 混合类代用茶,包含两种及以上植物的可食用部位、食用菌或其他食品原料的代用茶。
什么农药安全期最短,蔬菜用
(1)农药的合理使用 根据农药性质及病虫的发生规律,合理使用农药,以最少的用量获取最大的防治效果,既能经济用药,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需要从对症下药、掌握正确施药量、提高药效、降低用量、合理混用农药、合理调配农药几方面入手。
根据欧盟2003—2008年的标准,阿维菌素、杀螟丹(巴丹)乐果、氧乐果、四螨嗪(阿波罗)、甲氰菊酯、喹硫磷、除虫脲、噻嗪酮(优乐得)和哒螨酮(哒螨灵)等9种农药的标准非常严格,因此在出口茶叶生产基地上应停止使用。乐果和氧乐果由于水溶性较高,在茶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时会大部分被浸出,因此应停止使用。乙酰甲胺磷由于在茶树上会氧化代谢成甲胺磷,欧盟标准为0.01毫克/千克,因此在茶叶生产上应停止使用。
(2)农药的安全使用 制定农药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允许量、制定安全间隔期、禁用高残留农药、制定安全使用标准,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3)采用避毒措施 改进栽培制度,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实施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减少农药的污染。
(4)发展环境友好型农药 从生产源头抓起,大力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在抑制病虫为害的同时,减少对茶叶及其园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5)加强农业防治,开展生物防治,配套物理防治,协调化学防治,实施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部分农药的安全期较短,不能在蔬菜上使用,例如:
* 生物制剂农药的安全期最短;
* 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
* 甲维盐,可以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高浓度甲维盐可以防治蓟马,安全间隔期3天;
* 氯虫苯甲酰胺,对于鳞翅目害虫防效较长,可以复配甲维盐等使用,安全间隔期1-3天。
在选择农药时,不仅要考虑其防治效果,还要结合其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综合评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