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推荐讲解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选种不同的品种,并采用适宜的种植技术,可以使玉米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优状态。
一、品种选择
不同的品种对于不同的气候和地域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灌溉条件进行考虑。例如在北方干旱缺水的地区,适合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如晋冀黄、晋黄23等。而在江南地区,适合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恒苞玉米、中双8号等。此外,在选择品种时还需注重产量、品质和商品性。
二、肥料施用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营养,因此在施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基肥要充分,尤其是P、K肥需施足,否则会影响产量。追肥时应避开汛期,分散施肥,尽量使肥料充分利用。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三、灌溉管理
玉米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在干旱缺水的地区,灌溉管理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使用水资源,根据土壤、气候和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和频繁灌溉,以免造成水分积滞,影响玉米根系发育。利用地表覆盖、深松翻耕等防渗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四、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损失。
加强农田管理,保持农田清洁,减少病虫害孳生和传播。根据不同的病虫害进行合理的农田整理、育苗、机械防治等措施。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利用玉米品种抗病虫性强,具有抗病虫性的玉米优势种。旱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旱地玉米因气候干燥缺水,土壤肥力较低,需要采取一定的种植技术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旱地环境下,适合选择耐旱性强、抗病性好、密植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晋冀黄、晋黄23等品种。此外,选用适宜的品种,也应考虑当地的灌溉条件,如水源充足则可适当选择水稻落实性强的品种。
二、合理施肥
旱地土壤肥力较差,需要合理施肥来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
基肥要充足,及时施足诸如有机肥、复合肥的钾磷等营养元素。定期追肥,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夏季多施磷、氮、钡等元素,冬季注重追缺氮的有机肥、复合肥。作物孕穗期及早期注重钾肥输入,叶孢酵素和海藻素的喷施有利增加产量。三、水分管理
旱地缺水是制约旱地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案可以减小水源的压力,提升玉米产量。具体措施有:
适时灌溉,发挥最大的灌溉效果。精细化施肥,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合理施肥,提升产量。合理拓宽灌溉栏边,增加灌溉面积。四、密植栽种
在旱地环境下,适当加大玉米密植度,可以有效提高单亩产量,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密植栽种关键点如下:
选取合适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密植栽种。根据当地气候和灌溉量比,合理选择密植种植距离。密植后应加强施肥灌后管理,丰富养分,保证玉米发芽、生长和结实。五、归耕还田
旱地玉米种植后,不能利用残留物和秸秆进行堆肥和还田,这也是一种很实用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的实施后,既能将元素存储于农田里,同时也能为下一个季节提供有益土质,有助于旱地上的玉米生长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旱地环境下,病虫害影响玉米生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
合理的旋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定期喷洒有效防治的农药,确保作物成长良好。以上是旱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农民同样可以根据当地具体地形、气候、水源等相应特点进行调整。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旱地玉米的产量、质量和商品性,同时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是一位菜农,请问大棚种植玉米的技术有哪些?
1种植地选择
玉米植株高大,具有水肥需要量大且不耐涝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最好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排水性能良好的肥沃土壤。砂质土虽然通透性好,但肥力差、水肥保蓄能力弱;黏土则通气性不好,整地质量差,不易耕作。理想的土壤是壤质土壤。另外,玉米的耐盐能力弱,当全耕层土壤全盐量达0.41%、氯离子达0.061%时,生长不良。因此,盐碱较重的土壤,要进行改良。
2整地
为打破前犁底层,为根系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前茬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为23~27 cm,随后进行镇压耙耱,以保证田面平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如果水利条件好,可在土壤上冻前进行1次灌溉,一方面可以通过冻融交替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用水高峰,以利于春耕整地播种。
3底肥施用
一般而言,高产玉米应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即氮肥总用量的40%用于基肥,而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因为氮肥是速效肥料,而且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吸收氮素;而磷肥属缓效性肥料,其有效养分的释放速度比较慢,在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满足当季作物的需要,而且其肥效还可以维持3~4年;钾肥虽是速效肥料,但由于玉米植株在苗期对K的吸收速度比较快,在吐丝后玉米植株基本停止对K的吸收,所以氮肥宜用于基肥,磷、钾肥宜一次性施入土中。
玉米目标产量为11.25 t/hm2的地块施有机肥37.5 t/hm2,施化学肥料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675~900、1 200~1 500、300~450 kg/hm2.其中,尿素、硫酸钾也可分别用碳酸氢铵、氯化钾进行代替,用量分别为1 800~2 250、225~375 kg/hm2 .另外,生产上可施用锌、锰、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防止玉米发生缺素症。各微量元素的施用方法具体如下:作基肥时锌肥用量为15.0~22.5 kg/hm2,锌肥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一般每隔2~4年施用1次即可。玉米质量检测表明,锌对玉米的品质有负影响。因此,如果土壤不缺锌,尽量避免施用锌肥。钼肥可施用含钼10%的钼酸盐下脚料7.5~15.0 kg/hm2;硼肥主要用作基肥,用量为15 kg/hm2;锰肥一般用含硼工业矿渣,用量为75~150 kg/hm2.操作时将其与其他基肥同时撒入土壤表面,再通过耕地翻入土中即可。
4品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在保证玉米全生育期为无霜期条件下,尽量选用生育期较长、优质、抗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品种。另外,为满足市场对玉米的不同要求,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用途的良种。
5种子处理
玉米是稀播、高产谷类作物,自身调节能力很小而且对光比较敏感。如果出苗不全则达不到单位面积穗数的要求,产量自然下降;而如果出苗不整齐则会造成植株高矮、大小、壮弱不均匀,小苗往往会因光照不均匀而生长滞后,最后造成穗小、空秆,产量自然同样下降。而造成出苗不全、不齐的原因之一就是种子的质量问题。由于玉米的果穗较大,不同部位籽粒的大小不一,而作为种子的籽粒要求选择穗中部的籽粒。但目前对种子的质量和价格尚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大小籽粒的种子混合,未进行分级利用,这给播种后玉米的整齐度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对种子管理不完善,在玉米籽粒检疫的过程中存在纰漏,玉米种子带有虫害、病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种植者,购买种子后,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具体分为以下4步:第1步:筛选。对购买来杂交种进行筛选和粒选,除去瘦粒、霉粒、破粒、混杂粒及虫蛀粒,以保证种子质量.第2步:晒种。选种后进行晒种,降低其含水量,促进种子成熟,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及发芽力。选择晴天把种子摊放在席上,晒2~3 d,要定时翻动,可提早出苗1~2 d.第3步:浸种。播种前用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液或叶面素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第4步:药剂拌种。为了防止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以及地下虫害等,可釆用药剂拌种。目前,推广的种子包衣集药剂拌种、营养拌种为一体,有条件的可对玉米进行包衣,其有效成分会逐渐被根传导到幼苗植株的各个部位,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动、发芽、出苗、生长。
6播种
6.1播种期
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适宜温度分别为8、28~32 ℃,当5~10 cm地温达到10~12 ℃时即可播种。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延长生长期,增加植株的抗逆性,生产上一般可适当早播。适时早播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使玉米从发芽至成熟能处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下,从而实现早熟高产二是可减轻虫害,在苗期是以地下害虫为主,中后期有玉米螟危害,适期早播可在虫害发生前出苗,虫害严重时苗已长大,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病害,适时早播则不利于黑粉病孢子发芽,减轻发病率。三是可增强抗倒伏能力。适时早播,由于气温较低,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长迅速使根系发达,而地上部分短粗,植株较矮,从而增强了植株抗倒伏、抗旱、耐涝的能力。此外,适时早播可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如山区玉米后期会有早霜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但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晚播,使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正好与雨季相遇,避免遭遇“卡脖旱”.
辽宁省春玉米适宜的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对于特种玉米,例如优质蛋白玉米、糯甜玉米、爆粒玉米等,选择地块时要注意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使玉米的特性消失。方法如下:一是釆用时间隔离,使特种玉米的花期不与普通玉米相遇;二是釆用空间隔离,距离为400 m以上.如果有树林、山岗、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的距离可适当近些。在特种玉米中。以籽粒为生产目的玉米播期可同普通玉米,而以鲜食为主的玉米例如甜、糯玉米则要根据上市时每天的销售量,玉米田间管理的三个要点以销定产,从而确定播种期,可分期播种或采取早、中、熟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
6.2播种方法
目前一般釆用机播,对没有机播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犁具开沟,人工点播。辽宁地区玉米播种量为37.5 kg/hm2 .若土壤中地下害虫危害严重,为了保证全苗,在播种的同时要另外用营养钵育苗,以备缺苗后补栽之用。
玉米播种深度要适宜且深浅一致,这是保证苗全、苗壮、苗齐的重要环节。播种过深,出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幼苗瘦弱或出苗不整齐,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出苗的现象;播种过浅,表土易干旱使出苗水分不足,失去发芽力或芽干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玉米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6 cm.
6.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使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取得协调,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适当的绿色面积和根系,以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条件,达到穗多、穗大、粒重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时,一般早熟品种密植,晚熟品种稀植;同一品种株型紧凑密植,株型松散稀植。一般为3.3万~4.2万株/hm2.
7田间管理
7.1查苗、补苗
为保证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观察田间苗情,查漏补缺。一般采用催芽补种、移苗补栽的方式进行补苗。移栽苗龄以2~4叶龄苗为佳。为提高补苗的成活率,一般在阴天或下午带土移栽。
7.2间苗、定苗
为避免幼苗相互拥挤和遮光,降低幼苗对光热水肥等资源利用,形成壮苗,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一般3叶时间苗,4~5叶时定苗。定苗时应去掉虫咬苗、病苗和弱苗,选留壮苗。
7.3中耕除草
为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减少杂草,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中耕。一般苗期中耕2~3次,第1次3~5 cm,以松土为主;第2次在拔节前进行,可深至10 cm.如有条件,可用化学除草剂实现少耕,以减少劳动强度和用工。现在化学除草已逐渐走向普及。玉米食品加工技术,化学除草是在整地时(播种前)用已备好的药剂均匀喷洒在土表。如在生长期进行喷洒,要注意不能把药剂喷在玉米叶上。
7.4肥水管理
在基肥和种肥充足的条件下,由于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少,玉米苗期一般可以不追肥。对于补种苗和弱小苗,视苗情可以进行施肥灌水,以保证拔节前达到生长整齐一致。正常年份玉米苗期一般不进行灌水。玉米追肥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具体做法:在4株玉米苗的中间用小铁铲挖开表口,把肥料放入再覆土,施肥后应及时灌溉。
7.5防治虫害
玉米的虫害主要有黏虫、地老虎、蚜虫、玉米螟等,应及时防治。
8适时收获
当玉米籽粒出现黑粉层时,即为成熟的标志,即可收获;鲜食玉米在灌溉后20~25 d进行收获,即乳熟期及时收获。
大棚种植玉米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基地
基地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环境监测和监管。冬季前应进行深耕,使土壤具有长期风化过程,有利于冬季雨雪的积累和土壤的固结。因此,在上一次收获后,应关闭残茬,并及时深耕。深度一般为25~30cm。深耕后,应及时用圆盘耙或钉耙将粗废料破碎。春季以后,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耙土,切断土壤毛细,减少水分蒸发,为播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玉米是一种甜度受隐性基因控制的玉米类型。与其他玉米混合后,由于花粉的直接作用,品质变得更差。如果失去甜玉米的特性,它将失去应有的商品质量。因此,种植甜玉米应首先考虑隔离。一般可采用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要求周围其他类型玉米的播种日期应与甜玉米错开。春播和夏播的间隔时间应分别为30天和20天以上。空间隔离要求甜玉米周围300m范围内不得种植其他类型的玉米。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隔离方法。
3、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
根据品种特点合理规划上市时间,巧妙地确定播种期,是实现高效种植的有效途径。通过移栽和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也可分期播种,延长收获期和销售期,达到高效的目的。分期播种一般间隔5~10天。种植甜玉米应该像种植蔬菜一样。选择土壤疏松的土地,施用足够的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钾5~10公斤为基肥。精耕细作,可以使上空下实,使水平土壤破碎。播种前,选择无霉变、无病害、无蛀虫的完好种子进行干燥,然后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7~10小时,吸收足够水分后取出沥干,在20~28℃下保湿催芽,待种子裸露均匀后播种。每亩种植3500~4000株,最好采用大小行,大行70~75cm,小行40~45cm,株距30cm,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
以上就是大棚种植玉米的技术,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2688.html